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文诚 《收藏界》2011,(7):48-53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  相似文献   

2.
文房之器刻铜墨盒,自清同光年间万丰斋陈寅生开先河在素面铜墨盒上镌刻书画后,小巧墨盒,盈寸天地,成为了画坛大师们展示艺术的平台,提供画稿的渠道。民国期间,北京琉璃厂计有墨盒铺18家,其中以刻铜圣手张樾臣开设的同古堂最为盛名。据了解为张樾臣提供画稿的有张大千、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吴湖帆、陈半丁、王寿彭、陆润庠、王雪涛等著名画家。由于众多画坛大师的加入和参与,使书画与镌刻俱佳的铜墨盒,犹如宠珍,身价倍增,成了当时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追捧和寻觅的对象。如鲁迅、周作人兄弟等文化名人经常到琉璃厂去淘购刻铜墨盒,或自用,或送人,在当时堪称一道人文风景线。图中是笔者收藏的,均由大名头画家提供画稿,同古堂张樾臣亲自镌刻的三方小巧墨盒,现与诸君共赏。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8,(12)
正刻铜墨盒作为文房用具始于清末,盛于民国。当使用毛笔书写逐步淡出百姓的生活,刻铜墨盒在当今社会的身份已经转变为一个收藏门类或者现代雕刻工艺的载体。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现刻铜艺术品(包括墨盒、镇尺等)的专门收藏者。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一方面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刻铜艺术作为一个单独的收藏门类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获得交流、展示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培育出一大批刻铜收藏爱好者。近几年来移动互联及时通讯工具例如微信的普及,刻铜艺术讨论群、拍卖群也纷纷涌现,刻铜鉴赏、研究、交流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荣宝拍卖、西泠拍卖等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多有刻铜作品上拍。  相似文献   

4.
正刻铜文房是刻有文字或图案的一系列铜质文房器物的总称。以刀錾施于铜器,青铜器时代即已有之,及至明清两代,錾刻脱胎变革成为一种刻铜艺术并达到了顶峰。尤其晚清、民国时期的刻铜文房艺术,无疑是中国刻铜艺术和文房藏苑中的翘楚。随着社会发展,书写工具的改变,刻铜文房已成为"中国最后的文玩""最后的文房贵族"。  相似文献   

5.
关炬 《收藏》2006,(2):93-93
近年来,随着人们投资理念的扩展,文化精神需求的增长,刻铜艺术越来越受到收藏界朋友的青睐。但要收到几件精美的刻铜墨盒或镇纸,尤其是能把墨盒和镇纸配套收藏,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6.
王欢  王立群 《收藏界》2012,(5):95-95
松竹梅是文人雅士崇尚、追求高尚人格的化身,松竹梅不但是古今画家喜欢画作的题材,也是历代诗人托物咏志的歌颂对象,被尊称为:“岁寒三友”。 刻铜墨盒是晚清至民国间文人墨客实用的文房用品,把松竹梅刻上铜墨盒,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人格、情操,请同好共赏松竹梅“岁寒三友”刻铜墨盒,增雅趣,添笑意。  相似文献   

7.
正"明韵清风——瓯江草堂红金扇面精品展"在瓯江草堂展出,这些扇面精品,充分展示了明代至民国500年的中国美术史、书画史的沧桑巨变。展览涵括明朝93位艺术家的101幅扇面作品;明末清初39位艺术家的41幅扇面作品;清朝121位艺术家129幅扇面作品;清末至民国年间12位艺术家的12件扇面作品。这265位艺术家中有明朝7位状元、17位进士;明末清初16位进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12,(12):122-123
龙黔石,姓龙、属龙、画龙、刻龙和书龙,被称为"五龙先生"。国家一级画家,曾被授予"功勋国画艺术家"称号。现为北京华夏神龙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国际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画家以及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2002年4月5日,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7)
正费先生平生博览群书,广结名家,不断精研和提高鉴赏书画艺术学养,形成了一套颇见功力且行之有效的独特鉴赏方法。他酷爱书画艺术品收藏,尤其对收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成扇最为用心,不遗余力。目前,费先生所藏书画成扇几乎囊括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著名书画家、金石家、名流闺秀、扇刻家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0,(7)
正齐白石从一个湘潭的木匠,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画大师,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许多师友的帮助,这些师友堪称他的知己。为了铭记这些对自己有恩的贵人、知己、朋友,齐白石曾刻一方书画自用印"知己有恩"。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非凡的"朋友圈",了解齐白石的朋友圈,对于我们了解齐白石的成就与艺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5,(3):123
骏马逝去,吉羊开泰。2月6日,中国名家书画院陕西分院在西安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迎新春茶话年会"。陕西名家书画院院长韩树林主持会议,李敏、吴梓林等书画名家出席年会。中国名家书画院陕西分院隶属于北京中国名家书画院,汇集了在书画创作、书画评论、书画研究、艺术设计等方面成就卓著的知名人士、美术家、书法家和艺术设计等众多精英,是综合书画艺术各个门类的艺术机构,同时也是推出平民草根书画艺术家的交流平台。现有书画艺术名家50多  相似文献   

12.
李何 《收藏》2009,(4):33-38
张大千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国画大师、书法家、书画鉴藏家,他艺术经历传奇,艺术交游广泛,融汇古今,创立了泼墨泼彩绘画新技法,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其绘画作品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市场流通领域,市场价位基础坚实,因此是在美术史上和拍卖市场中得到双重肯定的艺术大师,如此境遇,实为古今所少有。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直是艺术交易市场中有着“大盘”地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正费先生平生博览群书,广结名家,不断精研和提高鉴赏书画艺术学养,形成了一套颇见功力且行之有效的独特鉴赏方法。他酷爱书画艺术品收藏,尤其对收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成扇最为用心,不遗余力。目前,费先生所藏书画成扇几乎囊括清末、民国、建国初期著名书画家、金石家、名流闺秀、扇刻家的精华佳作,其中不乏吴湖帆、吴昌硕、何绍基、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知名画家的作品,堪称代表这段  相似文献   

14.
董远 《收藏界》2011,(3):106-107
清末民初刻铜墨盒乃京城之名物,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乡野学子,盖涉文字者莫不用之。遗存的精美绝伦刻铜墨盒,不仅历史文化厚重,而且艺术内涵丰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物中,堪称不可忽视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笔、墨、纸、砚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画创作用品,被称之为“文房四宝”。随着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后来又有了砚匣、笔洗、笔格、水丞、镇纸等用品,而精美的刻铜墨盒因其造型独特制作精美成为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汪运渠 《收藏》2010,(7):92-97
陕西民国书坛,群星闪耀,中坚人物如于右任、茹欲立、寇遐、张寒杉、党晴梵等,既是辛亥革命志士,又是当时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他们才学富赡,精力过人,一方面在炮火硝烟中为民族民主革命而战,一方面办报纸,兴教育,整理国故,著书立说。1933年,寇遐和张寒杉、党晴梵等发起成立了“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旨在“由研究而促进现代文化,由艺术熏陶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富收藏,精鉴定,不仅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后人,更重要的是以组织的形式直接推动了陕西书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对陕西的书画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人做事,埋头苦干,不尚张扬,故陕西的民国书法大家除过于右任、王世镗二位,余皆于潼关之外声名不显。今列4位,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欢  王立群 《收藏界》2010,(6):111-113
刻铜墨盒距今不过100多年,随着自来水笔的出现,逐渐地替代了铜墨盒,而被人们淡忘。在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只要你会写字,只要你想写字,是离不开刻铜墨盒的,文人雅士更为有一方称心如意的刻铜墨盒而专门定制。  相似文献   

18.
邹绵绵 《收藏界》2011,(10):126-126
今年《收藏界》第3期所刊《清末民初刻铜墨盒赏析》一文(以下简称《赏析》),文中作者把“《篆刻五印》铜墨盒”称之为由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自写自画自刻”,笔者对此说不能苟同。特征此略作辨析,以供广大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19.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其中精品不胜枚举,然而能够倾三年之久、凝神聚力创作出棋、书画联袂之作品者,可谓凤毛麟角。李中健、石清民两位艺术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在棋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共同创作了长700米的“棋画大观园全图”,意在弘扬国粹,将中华灿烂的文化传播四方。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诗、书、画、印的艺术巨匠吴昌硕以其在艺术上划时代的创举,被艺坛尊为“四绝”艺术家。2004年8月29日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诞生一百六十周年纪念日,《一代宗师,艺术巨匠——吴昌硕书画篆刻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