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冠疫情对家庭而言是一次重大危机事件,在此期间,由于父母面临着平衡工作、家务、子女照顾等带来的挑战,分身乏术,使子女不可避免地承担部分家庭照顾责任和父母角色,即家庭中发生亲职化现象。亲职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给儿童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关于亲职化缘何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尚缺乏系统论述。本文从个体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亲职化为何对儿童产生相互矛盾的影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亲职化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包括:父母给予亲职化儿童照顾家庭的认可和鼓励、培养亲职化儿童复原力和控制感、给予儿童适宜的亲职化体验、营造健康的家庭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陆缺乏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量表,本研究改编并检验适用于大陆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量表,使修订后的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条目表述适用于评估大陆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水平.通过对中国特殊儿童评估与干预平台(ALSOLIFE)上注册的650名自闭症患儿父母,在知情、同意且确定其儿童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前提下施测,并以亲职愁苦量表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作为校标,检验其校标效度.在2周后,对样本中的60名孤独症儿童家长再次施测该量表,以评估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显示修订后的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评估中国大陆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孤独症儿童家庭中健全同胞人数日益增多,成为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成员。同胞介入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对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减轻家长养育负担,提升家庭成员幸福感有深远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应用同胞介入式干预促进孤独症儿童发展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干预对象、干预环境、实验设计、干预目标、同胞介入干预的形式以及干预实施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明晰同胞介入式干预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父母养育者角色缺位时,儿童就被迫在生命早期成为家庭的照料者,即心理学所说的“亲职化”。本文基于深度访谈与自传社会学的方法,探索一位女研究生过早成为照料者的经验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复杂影响,以期解释性地理解亲职化体验的发生和缓释机制。过早成为照料者与家庭成员的权责失衡深度相关,这种失衡迫使本应得到关照的儿童压抑自己的需要,伪装自己的情绪,对其自我成长及社会关系产生复杂影响。生命早期作为照料者的经验随着时空变换会发生流转。在特定机缘下,个体对亲职化的创伤性经验进行回溯,这一过程伴随着风险,也有可能走向疗愈。预防和疗愈家庭养育中的创伤,亟需多种社会力量的萌发,建立有效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的公共支持系统,为亲职缺位的儿童成长提供兜底保障,打断创伤代际传递的制度和文化链条。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受损的现象,长期以来对ASD儿童语言的研究集中于言语和非言语智力、孤独症严重程度等儿童先天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而忽略了家庭语言环境等后天因素带来的影响。当前有关汉语ASD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的研究尤为匮乏,相较之下,英语等其他语言关于ASD儿童语言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本文梳理了英语等其他语言关于ASD儿童家庭语言环境与语言习得关系的研究,从语言输入数量、语言输入质量、家长回应性和语言习得辅助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汉语ASD儿童语言干预及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核心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早期训练纲要》(FFK)为宗旨对 2 1例孤独症儿童 ,进行为期 18个月的家庭训练对照研究。结果 :18个月的家庭训练中 ,指导组患儿技能平均增长 10 0项 ,对照组患儿技能平均增长 53项。两组结果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系统指导下开展家庭训练对促进孤独症儿童早期技能的发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儿童家庭成员面临着特殊压力情境.国外学者对这一人群的应激应对问题已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10期刊登了陈瑜等的文章,对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中家庭应激状况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近年来,孤独症儿童家庭应激研究领域又出现两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受所处环境系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融合教育环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一名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进行审视与深入探索,通过稳固自我支持、给予学校支持、寻求社会支持、共筑家庭支持,为孤独症儿童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是一种与脑结构及功能失常有关的广泛发育障碍,这种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和自身发展,对孤独症儿童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对其父母婚姻关系的造成极大影响。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需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以维系正常的家庭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确诊与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孤独症儿童接受的训练主要为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完成指令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面临情绪、社会舆论以及经济压力;家长对培训机构、政府和社会的需求最大。提出以下建议:为家长提供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培训机会;成立孤独症家长互助组织,缓解心理压力;政府加大对孤独症干预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确诊与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孤独症儿童接受的训练主要为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完成指令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面临情绪、社会舆论以及经济压力:家长对培训机构、政府和社会的需求最大.提出以下建议:为家长提供孤独症...  相似文献   

13.
以149名学前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基本信息问卷、亲职压力量表和词汇测量工具考察母亲受教育程度、亲职压力与幼儿词汇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幼儿的接受性和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亲职压力与幼儿的接受性和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亲职压力能显著预测幼儿的接受性和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其中母亲受教育程度是正向预测因子,亲职压力是负向预测因子。(3)母亲的亲职压力中仅亲子互动失调维度能显著预测幼儿接受性和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亲职者胜任力评定问卷》对北京市1024名幼儿家长进行亲职者胜任力调查,采用《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对上述家庭中512名幼儿进行幼儿学习品质调查,以考察亲职者胜任力水平与特征,探讨其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亲职者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养育安全""教养资源"维度得分最高,"心理成熟"得分最低;(2)亲职者胜任力对幼儿学习品质呈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为提高亲职者胜任力以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应整合多元途径,开展未来亲职者职前教育;依托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亲职者职后教育;实施园本培训、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亲职教育实施能力;搭建家长互助群体,推进亲职者教养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对个体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要依靠父母和家庭的保护,为其成长提供生活、教育和游戏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美国学前儿童家庭支持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包含法律法规、经济支持、亲职福利和服务性项目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美国学前儿童家庭支持发展历程、价值取向和内容的分析,建议从政府、社会、社区、幼儿园和家庭入手,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前儿童家庭支持机制,以全面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身心障碍患者家庭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具体现状及关系,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亲职压力简表》为研究工具.结果表明,身心障碍患者家庭亲职压力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社会支持得分相对较高;与患者关系在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得分有显著差异,受教育水平在亲职压力和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亲职压力存在一定的关系(|0.014-0.339|),对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对亲职压力有显著性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表明,身心障碍患者家庭所接受的社会支持越多,护理人可能所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越低.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展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功能障碍、人际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并影响家庭、社会功能的一种新型疾病。国内外经验提示,对抗孤独症,仅仅靠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努力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重视,并尽快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在广泛调查分析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策略和方法,首次提出"孤独症儿童三级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模型",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对孤独症康复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理论、实践和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特征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有关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的相关研究,并分析、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神经元代偿功能在此阶段通过各种有益刺激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针对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适宜性策略研究仍较为少见,融合教育成效整体偏低。因此,为了更有效、持续地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基于一所幼儿园内8名不同程度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康复案例,总结了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适宜性策略:适宜性环境创设,“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同步干预,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这些策略为孤独症儿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优势发展,提升他们的弱势能力,减少行为差异,增强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8岁的57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自然实验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表情(愉快、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引起各种表情变化的外在诱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表情发展异常,很多孤独症儿童表情的种类没有普通儿童丰富。有些孤独症儿童存在特殊的表情及情绪行为,认知水平不同的儿童,引起其表情变化的诱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