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典型报道是人物报道的重要表现方式,关于“时代楷模”孙丽美的报道源自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2021年8月6日,在防抗第9号台风“卢碧”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不幸殉职,年仅44岁。从8月7日起,福建《闽东日报》开始刊发孙丽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成功塑造出“时代楷模”孙丽美丰满多彩的人物形象,推动社会各界掀起向孙丽美同志学习的热潮。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报的《时代楷模孙丽美系列报道》荣获典型报道二等奖。人物事迹本身感人至深,在采访、写作这个人物典型时,主创团队着实也下了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2.
刘薇 《新闻传播》2023,(4):87-8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以楷模人物向大众传递社会价值,是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楷模人物专题片旨在记录现实人物的真实事迹,通过真人真事反映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在真实的原则上为大众展现一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岭工匠》系列片,以新时代价值风向为引领,以全新的创作思路、沉浸式的电视语言,让观众与人物产生强烈共情,成为时代楷模人物专题片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惊亚 《中国记者》2023,(2):101-104
<正>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常见也是长盛不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焦裕禄、孔繁森到黄大年、张富清、黄文秀等,众多重大典型人物点亮党的新闻事业的浩瀚星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们对标学习的典范,也是凝聚党心民心、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参与策划、组织、采写的多个人物报道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如“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时代楷模”陈立群以及“红色特工”钱壮飞、抗美援朝“神枪手”邹习祥、  相似文献   

4.
核心提示:保定“油条哥”刘洪安火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八次上央视,百度搜索相关信息高达350余万条,连获“河北省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成为草根创业的传奇。笔者作为这一新闻的首个发现者,在催生催火“油条哥”的系列报道中收获颇多,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坚持和追求的那份责任。  相似文献   

5.
穆青同志写的人物常常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某个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就是他”的惊喜感。 这种效果,这种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的效果,固然与人物事迹本身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作者依据人物事迹材料所提炼出的主题。穆青同志人物通讯主题提炼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他的人物通讯的主题是怎样在充分地程度上适应时代的需要,传达出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 以“三个洞悉”为前提 宏观把握人物的典型性 穆青同志在谈他的人物通讯写作经验时,提出“三个洞悉”的要求,用以作为认识和判断人物典型性的前提和依据。这“三个洞悉”是: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4)
人物通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兼评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作品︽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文/北京·刘保全人物形象的刻画,始终是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这里的“人物形象”,指的是作者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提炼而形成的新的形象。这种“形象”和“表象”已具有本...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榜样人物对于群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对变革: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一书,聚焦美国“年度图书馆员”和“年度辅助图书馆员”获奖者这一楷模人物群体,通过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取得的成就,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理清思路,减少路径选择的茫然、困惑与盲动,为图书馆从业者提供可资参照的职业标杆,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每一位图书馆员阅读。  相似文献   

8.
“八一”前夕,笔者到驻豫某部采访,发现这个部队在典型宣传上颇有特色。据该部政委刘永治少将介绍,仅1995年以来,这个部队已成功地宣扬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优秀领导干部邬援军、“无私奉献的好排长”仲米辉、“时代青年的楷模”吴国良、全面建设过硬的某部六连四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选题策划是指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对未来报道活动的一种理性规划和设计行为。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传统媒体中的地市级党报,要想克服新闻采集、实效、发布、传播等方面的短板,选题策划无疑是在众多“共享”信息里突围的制胜法宝。如何选题、怎样策划?笔者以2022年山东泰安日报“新春走基层”为例,围绕选题策划的高度、热度、温度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一问一答”推进到两个小时之后,徐冉研究员彻底打开了内心。他讲自己当初“团队散了,只剩下自己坚守”的窘境;讲了那段时间“待遇寥寥,看不到出路”的彷徨;也讲了“20年磨一剑,新品种终过国审”的喜悦;“种植户喜欢,一口气拔了700亩水稻改种新品种”的欣慰……徐冉说:有些坎坷,不忍直视,不愿重提。这是笔者在2022年7月的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物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注重点,有关各类人物的书,层出不穷。我在《世界大人物》丛书的序言中说过这样的话:“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人有过多少,恐怕难以数清,能称得上‘人物’的却是少数……”而我们常说的杰出人物,就是各种人物中的最为出色者。在中国,杰出人物历代都有,但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时代杰出人物的作为和影响也有程度的不同。多年来编辑和写作有关人物的图书,使我感觉到,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最为突出,其问不但人才众多,而且出自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是划时代的和开创性的。这两个时代,一个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1840年到1979年的近代时期。  相似文献   

12.
李平 《新闻窗》2012,(4):127-128
早在十多年前,报纸工作者就提出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观点,强调了新闻图片的重要性。时至今日,我们不仅处于“读图时代”,而且进入了“网络图片时代”。然而,笔者所在的《遵义日报》于1998年由小报改为大报后,新闻图片一直是个问题,因缺少符合要求的本地图片,头版上经常无奈采用新华社通稿图片。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4.
易飞 《新闻前哨》2012,(12):24-24
推进典型报道,是我们历代报人形成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报社推出的英雄青年“两兰”(潘星兰、杨火兰)、“师德楷模”郑琦等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15.
“为民模范”周国知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基层干部的楷模和“先进性”的时代丰碑。  相似文献   

16.
近读《新闻知识》1991年第11期,我以为,这是近几年该刊中的一本上乘之作,我觉得《新闻知识》已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新闻知识》最大的特色是以颇具特色的栏目以飨“受众”。11期中有26个栏目,几乎将全套人马整个推出,可谓阵容庞大,兵强马壮。“卷首论坛”“凤头”高扬,先声夺人;“新闻纵横”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谈史论文,给人以深层次的享受和营养;“人物专访”撷取报人春秋之一束鲜花,温馨袭人,令人可敬可亲,风范楷模,激励后来人;“总编辑角色谈”犹如帅府、司令部中的将军们自我亮相、自我解剖,由己及人及报纸及新闻大业,  相似文献   

17.
陈蕾 《新闻前哨》2005,(12):43-43
“文学是人学”,新闻学亦然。人物永远是新闻宣传的主体。 英雄人物是人们的楷模,是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刘胡兰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勇救朝鲜儿童;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进喜为了我国的石油事业艰苦奋斗等等。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崇高思想,反映着时代精神,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是鼓舞和教育人们前进的无穷精神力量。 英雄人物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英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征。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英雄人物先进典型的宣传,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然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京召开学习时代楷模座谈会,称赞北京卫戌区战士高铁成等3名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作出决定,号召全社会广泛开展向这些同志学习活动。由此可见,高铁成已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全国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9.
曹超 《中国记者》2024,(3):25-28
<正>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新挑战。近年来,湘潭市广播电视台在报道“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七一”勋章获得者湘潭钢铁集团焊接顾问艾爱国等本地典型人物事迹时,通过多重维度,展现典型人物的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之处,实现了良好的正向传播效果。一、典型人物报道的四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人物通讯是对“新闻人物”的报道。“新闻人物”则是典型性、新鲜性、个性显著的人物。 典型性使“新闻人物”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趋势,反映了时代精神。正如穆青所说,“人物通讯贵在表现时代精神,难在预示历史趋势。”以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见穆青《十个共产党员》)为例,文中的吴吉昌在“文革”中的遭遇,具有时代的典型意义。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却在“文革”中被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