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出了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与此同时,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和楚雄州广播电视局组织制作的《七月彝山礼赞》电视系列片与彝州广大观众见面,并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因此,及时总结边疆民族地区“三个代表”教育与党员先进典型学习宣传之间的关系,对落实中央通知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陈校长是我师范时的同桌,现任苏北某校校长,最近与我打电话向我诉说自己的苦闷。原来他们学校在发放“中考教学成果奖”时,一位教师在大会上当众大发雷霆,痛陈学校的奖励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陈校长的第一感觉是教师“反了”,竟然敢与自己“唱对台戏”,这样的做法会使自己很失面子,而且会影响和带坏其他教师,在教师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共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国共“党内合作”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不仅是陈独秀,就连倡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最力的瞿秋白、李大利、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也持有这种观点。陈独秀的错误不在于承认“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而在于把中共摆在“在野党”的地位,缺乏以我为主,自觉主动地到国民党中去做“主人”,力争成为国民党的“元核──—领导者”的策略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后,广大理论研究者就“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共历史研究的理论探讨,围绕这一理论而建构起了一套全新的中共历史研究的理论范式。首先,中共历史研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该成为中共历史研究的内容。再次,中共历史研究要把“三个代表”思想“还原”回历史。第四,中共历史研究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衡量标准。最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解读中共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大众化运动”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的文学史,但其作为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却是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确立的。其成为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一方面是由于抗战的爆发迫使作家们将文学的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加以选择,而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中共开始有目的利用文化上的策略对新文学进行调整和规约,使其朝大众化的方向前进。本文试图对中共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一些文化策略加以分析,从而理清中共是如何在文化策略上对新文学加以大众化的整合的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深化对党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结晶。这一重要思想,为中共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乱收费"与"择校生"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存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害。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仅由中央发改委和教育部在2003年下半年所查处的“乱收费”资金便达21亿元之巨。如何治理“乱收费”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理性分析教育“乱收费”的成因,有助于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制订应对策略,制止“乱收费”现象的继续蔓延,更能有效地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忠告,词典释义为“诚恳的劝告”,即劝告者怀着一颗善良心对周围的人提出的规劝。在忠告面前,有两种态度:一是拒不接受,一是虚心采纳。《三条忠告》讲的就是虚心采纳忠告的故事。俗话说:“忠言逆耳。”诚恳的劝告往往是不容易被接受的。采纳忠告需要相当的胆识和气度。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善纳忠告的人。当老板把“忠告”和自己20年的辛苦钱摆在一起任他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忠告,放弃了钞票。在一般人看来这个人真是愚得够可以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之举,是三条忠告,帮他渡过难关,顺利回到家中。正是牢记忠告,对道路作了明智的选择,避…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党内合作”思想既有正确的东西,又包含着严重的错误。他提出的各革命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的大联合;把国民党改造成集中全国革命势力的中心;改组国民党是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先决条件和进行民主革命的基本工作;在国共合作中须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等思想都是正确的。但他把中共摆在“在野党”的地位,缺乏自觉主动地到国民党中去做“主人”,成为国民党“元核──领导者”的策略和决心的根本失误,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系列失误。当然,陈独秀的“党内合作”思想有一个从以正确为主到错误为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邓子恢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者 ,在中央苏区时期任财政部长 ,其经济思想异常丰富。他在《恐怖的生活》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 ,领导了闽西土地革命 ,建立与完善中央苏区财政制度 ,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 ,保护中小商业 ,处理“剪刀差”的对策。并且经济工作方法极其得当 ,经济成效极其明显 ,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发展 ,也为解放后国家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黑暗时代,大变革的时代。血气方刚的李大钊借着北斗星光,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大道,他是中国革命的引路人。辛亥革命后,引领反袁反督斗争,继续反帝反封建。在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李大钊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是先进的,指引走继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引领学习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高瞻远瞩,引领中国人民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之路,勇往直前,站在革命的最前列,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了新中国,引领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实际创始人之一,为党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更是信心百倍地引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他指出了革命的对象与斗争方向,不屈不挠、疾志不渝地宣传与组织人民大众为建立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犯过错误,但这磨杀不了他的历史功绩,他为中国革命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毛泽东曾经在党的七大上评论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成为反对派领袖,领导中国"托派"组织运动。他一生五次被捕,监押时间时间在五年以上,在狱中,他为理想和救国而不停抗争,即使在自己的同志对他有很大误解时,仍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没有出卖革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为名利所动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第五次被捕为例,来略谈一下这位狱中斗士。  相似文献   

15.
胡厥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人和领域人之一,他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探讨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对当前进一步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睛的多党合作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曾三次来华,在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创建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推动国共合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必要性,论述了中国政治革命的对象、目标、方式以及领导阶级和群众基础,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革命观。研究他的有关政治革命理论,既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平在1927年年仅23岁时就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后历任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后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是举世公认的管理大师。邓平在管理党、国家、军队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而以人民利益为本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始终,是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本文对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20.
任弼时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自遵义会议初步确立到“七大”最终确立,历时十年。在这一过程中任弼时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他抵制了张国焘控制二方面军的图谋,并最终促使其北上与中央会合,从而加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在共产国际争取了对毛泽东的支持,对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和基本确立起了关键作用;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