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常国良 《成人教育》2009,29(3):46-47
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包括:“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知识素质观,“知人”、“善诱”的教育教学素质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道德素质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发展观。这些对于当今的教师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继国 《教育家》2004,(7):16-17
所谓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养的集合体,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或说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所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是否具备这些内外品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那么,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本拟从“职业”视角,提出四句话,即具备教师职业精神,树立教师职业理念,端正教师职业态度,养成教师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4.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角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化为宏观背景,指出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创新,进而阐释以“平等中的首席”为内核的新教师观,包括教师要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和学生精神资源的开发。由此而引发教师职业素质的再建构,即发展其包容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现代性和世界性人格素质以及新颖鲜活的教育理论素质。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性: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念与约束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正确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从历时角度看,教师教育表现为从“专业化”走向“技术化”再到“专业化”的演进趋势。面对提升教师素质的社会压力和“反专业化”的挑战,新世纪各国都在寻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制度的重建,[1]寻求勾画21世纪新型的“卓越教师”的形象,强调“重新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建学校使之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及“注重教师研究性学科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浩 《生活教育》2012,(4):83-85
教师职业境界核心指向教师对待其职业的认知和态度,可分为低级层次和高级层次。探讨教师职业境界对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师德观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广大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从而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教师专业论确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目前,教师专业化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中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对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及教师教育质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集教育思想之大成的著名教育家,他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是我国宝贵的教育财富.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缺陷.孔子的教师思想对当前师范生教师职业培养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塑造博学高尚的教师形象、优化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结构、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9.
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素质结构中强调的是认知素质,这已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认知与情感平衡发展。因而,教师要注重良好情感智力的养成。就教师职业而言,主要包括良好的情感特征和表达情感的技能技巧。教师情感智力的养成要注重两方面,一是在职前职后培训课程中加强对情感智力方面素质的培养,二是在工作实践中注重磨练和积淀。  相似文献   

10.
从教师"教育爱"谈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要确立教师职业情感培养标准,强化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以大学教师的“教育爱”催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