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沙明熙 《武当》2009,(5):13-14
李景林是武当丹派第十代宗师,精武当剑法,技超群伦,被誉为“剑仙”。据李公大徒弟、先师杨奎山(林甫)说:当年先生(李景林)练剑时,主宰太极,步行八卦,身与剑合,剑与神合,龙飞风舞,于无剑处,处处都是剑。  相似文献   

2.
2015年元月1日上午,以纪念铸剑之父为主题的一场剑赛,在安徽省庐江县冶父山举行。来自武当、少林、崆峒、峨眉等各大门派500多位剑术爱好者,20多支代表队参加了这一活动。其主题是祭拜铸剑之父欧冶子,传承剑之魂,宏扬剑文化。武当山张加立道长,武氏太极传人孙建国,庐江县太极拳协会会长陈雄威等人,带领弟子参与祭拜大典。他们在祭拜大  相似文献   

3.
郭树璞 《武当》2007,(5):6-7
风雷掌又名炮捶二路,是道家门内所传的上乘武学掌法绝技之一,为北京白云观道长屈克章老师传授。屈老师解放后还俗,但对武当道门武术,特别是剑  相似文献   

4.
陈宗炎  蔡星锋 《武当》2010,(5):8-10
拂尘剑,原名八仙纯阳剑。一手持剑,一手持拂尘(左手拂尘右手剑)。游龙游身,脚走圆形或走S形,带有醉戏牡丹之姿态,演练起来动作优美,变化多样,犹如蛟龙戏水,又似闪电惊云,虚实变幻多端,男女老幼皆宜。技击时,以拂尘模糊对方视线,  相似文献   

5.
勇猛少年 贺炳炎将军,湖北宣都县人,小名玄娃,乳名明言,学名从炎。后改名“炳炎”,取“大火冲天”之意。 贺炳炎九岁时,曾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因感到使剑不过瘾,遂改学“玄虚刀法”,以后常练不辍,日臻纯熟。  相似文献   

6.
杨祥 《精武》2010,(11):70-71
我是重庆人,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到山里面的道观祈福,周围云雾缭绕,山水相映,一片祥和。常常看见有道长在道观前走拳,动作缓慢似静似动,即使有人在他面前嬉戏、和他打招呼,他也都不予理会。此情此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向往。我18岁时,进入江西中医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7.
马杰 《武当》2011,(10):6-8
前言此套"剑拂合璧"传统剑术,来源于武当山遇真宫玄丹道长1933年云游天津天后宫时,传给弟子燚炅子马杰。现经87岁高龄马杰老人整理、演示,将此套剑术还于武当,贡献武林,留于后世。一、谱诀:鸡鸣起舞神焕然,仙人指路莫等闲;胸前挂印双合掌,青龙出水冲向前;  相似文献   

8.
为了缅怀先师武林功业,本会隆重推出万籁声功夫系列教学录像带:《自然门武术气功》、《万籁声应用器械选粹》、《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剑述真》、《自然拳、马牙刺》。  相似文献   

9.
孙德 《精武》2004,(10):42-43
一、说剑 剑者,百兵之君,从蚩尤造剑为祖,至今越数千年。剑术曾为最高之武技,因其高,便托以神授仙传之说,而使其更高之。英雄斗剑,历代流行。张三丰为剑仙,汉蔡伦精剑如神,东周赵国有剑客三千,自古武林精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剑流行与否显示国之强弱,所以盛世精剑者层出不穷,剑也因而在兵器史上最富传奇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兵器有长、短、直、弯、环等状,型制多样,无奇不有。古人又把兵器一端或两端做成尖、锥、锯、棘刺和钩形,使兵器攻击时更具杀伤力。“钩”就是古代一种末端尖锐似剑的兵器,一般有长钩、短钩。又有单钩和双钩之分。 “钩”即钩引之用。《释名》说:“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又见《汉书·韩延寿传》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可见,钩这种兵器使用时,是用其似剑的弯曲部位来钩伤人体的。 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钩”这种兵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的蚩尤时代。例如《东观汉记》记载:“诏令  相似文献   

11.
兵"的武当上海王继振/口述刘羽羽式太极拳图解。由于我文化水平不高,(?)准,需要请教黄社长,亦为了赶时间,就家小阁楼上,附着窗口借点光线抄写。热,我抄了近10天才得以完成,刊登在第四期。1986年8月24日,我拿着黄学民(?)信,一路步行朝武当山金顶进发。浏览(?)时,我也带着黄学民社长的嘱托,沿途师。在武当山"三天门"老君洞,我拜见的朱诚德道爷。朱爷与我交谈甚欢,有感。朱爷的武当养生术和道教医药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朱爷指点引荐,(?)腰平台拜见了郭高一道长。郭道长神态情豪爽,气宇轩昂,面色红润,极具太极(?)得知郭道长老家河南,16岁时皈依道门极剑请郭爷指点,郭爷看后连连说"好"武当的真功夫。高兴之余,郭道长也为仙神剑",那形如幻影、缥渺无踪的身法的气势,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2.
剑仙揭秘     
剑仙之术,先师陈撄宁先生在《口诀钩玄录》中曾这样说过:“剑术,也是极端秘密之一种。上等的名为剑仙,次等的叫做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现在常听人说,彼等为何不替国家出力?这都是门外话,决不可拿看小说的眼光去猜想。究竟他们费二十年光阴,牺牲一切,专炼此术,作什么用处呢?因  相似文献   

13.
综阅近年多种武术杂志,发现个别作者在先后介绍某拳套路时,一再强调系有“剑仙”之称的已故武术家李景林所传。似有不提“剑仙”不足以突出他所介绍拳术套路之“正宗”与价值。众所周知:曾先后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28—1930)、山东省国术馆馆长(1930—1931)之职的李景林能文善武,于中华武术之推广,身体力行,素以太极拳、太极剑、武当剑法、武当对剑闻名于世,有儒将之称。  相似文献   

14.
我是珙泉煤矿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6岁,在1999年我患食道癌,手术后回家休养,当时身体十分虚弱。一次我散步时看见别人打太极拳,我就想我为什么不可以学一下?刚开始时我试着学24式太极拳,学会后,双花钱买了很多套路的拳、剑光碟,在家对着电视机学。在学习各种套路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内容难记,各种套路容易混淆,我就把口诀抄下来,口诀不离身,一有空闲就背。再学习新剑、刀套路时,有时吃饭想着想着就手拿竹筷比划着动作,家人都笑话本人是太极痴迷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各个套路的口诀基本上能熟练记住。在练剑拳过程中,自己感到很轻松,从不感到…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4,(19):21
孔子佩剑,游历四方,教化无类,塑成中华文化数千年之道统。康熙持刀,扫平字内,一统江山,终奠定当今中国版图之大略。今世著名铸剑师胡小军,感佩此先师圣君之不朽功业,遂考证其所佩武器原形,精研古法,于宝剑之乡龙泉,经千锤百炼,终将“圣剑”“康熙战刀”锻造而出!此对刀剑,内蕴孔子、康熙之文治武功,外彰中华儿女之气节风骨!正可谓,一手擎圣剑,仁道自心中,双手持战刀,王道浩然生!藏此一剑一刀,便可时时感受中华千年之文武精神,直入内圣外王之境,正是尊贵者收藏、礼赠之上选!  相似文献   

16.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17.
丹派武功的内容 武当丹派武功,随着历代传人的悟道与衍化,武功内容有所扩充。九代传人宋唯一不但精武当剑、太极拳,还擅长八卦掌等武功。据先师杨公传言,宋公十八岁时,曾去北京相会董海川先生,以八卦掌与之切磋,这在师门传为美谈。尤其是十代传人李景林(芳宸)颖悟过人,秉承“内修阴阳中和之气,外采百家剑术之长”的宗旨,扩充武功内容。加上十一代传人杨奎山(林甫),按李公意志,旁通诸艺,继承发扬。经过历代传人贡献,丹  相似文献   

18.
静云道长自从那天在枣花坞化缘偶遇孙家父女,一直念念不忘。尤其那孙家姑娘的人品和言谈举止正合自己心意。心想:自己50多岁了,空负一身内家武功,既然想物色这样的姑娘家来继承拳、剑绝技,何不直接对孙老夫子言明此事? 孙家遭难的翌日,早饭后,静云照常化缘装扮,走出慈云观直奔枣花坞。走了个多时辰到达村口,发现孙秀才家的庭院花树房舍已变作一片瓦砾焦土,烧塌的瓦房中还冒出几缕残烟,一大群村中妇孺聚集在火灾现场议论纷纷。静云道长心头一震,快步上前向众人问询道:“各位乡亲,贫道稽首了!孙施主家发生了什么事?孙家父…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岁的宋玄从小就在“龙门泰斗”谢宗信师爷身边长大,别看她年纪虽小,打起拳来可是神闲气凝,灵动逼人。小龙女自幼受到父亲宋学王的严格训练,并恩承于古都子、曾昭生、一尘道人、黄宗胜道长、清风道人、江诚力道长、圣钦法师等多位名宿大家指导。几年下来,跋山涉水剑履星霜  相似文献   

20.
宋学玉 《武当》2011,(6):53
武汉长春观著名道医黄宗胜道长(1917年——2009年),是湖北道教界老宿。抗战时期,黄宗胜皈全真龙门派二十二代胡理财道长门下冠巾,广泛涉猎歧黄、易理、风水、道术,又随湖南李至峰道长承医,早年与纯阳门名师刘理航互为师友。新中国成立后,黄老参加过医疗进修,先后在武汉某医院和城西玄妙观以针药行世,医名享誉一方,时与汉上著名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