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明洁 《新闻知识》2004,(11):40-41
五、运用叙述学研究新闻写作的意义 l、有助于克服传统新闻写作研究“越位”和“跛足”的倾向新闻写作研究现状至今不能令人满意。新闻写作研究的出路何在?我认为首要解决的是研究重点必须回落到新闻本本身,解决研究对象不明确的问题。就研究对象来说,传统新闻写作研究普遍存在“越位”的倾向。毫无疑问,好的报道通常要采访、写作、编辑三方综合考虑协同行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报道”所涵盖的范围。但就新闻写作研究来说,把“写作”研究扩大为“报道”研究不仅妨碍对本学科内容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往、与周围事物状态的比较。作为支撑这种比较的重要成分,背景材料是指与新闻事实相关联、对新闻事实起比较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表现为基本状况、数据材料等重要的历史和环境信息。一般说来,背景材料是新闻作品“中应有”或写作“胸中应有”的基本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4.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新闻中重要的材料放在导语中,次重要的材料放在稍后的段落,次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到结尾,新闻材料的重要性呈递减趋势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①。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变革两大方面,从六个方面论述颠覆倒金字塔结构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把事物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浮华、夸张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遣词造句范畴的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可信度,降低着新闻的真实性,腐蚀着新闻的“生命”。“把事物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需要技巧,更需要警觉”。这里汇总了五条在新闻写作中需要警觉的准则,其中把主要篇幅放在了避免浮华、夸张的文风上。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写作,确定题目后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占有材料。材料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动笔之前,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写作之际,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占有材料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去充分地占有材料呢?对于记者来说,采访是占有材料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记者是否开动脑筋,善于挖掘获取充分的材料,决定了采访的成功与否。有一句话,“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记者要腿勤、脚快,要奔波出没在一切新闻的现场,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到鲜活的材料。“腿勤、脚快”,是记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但笔者以为这还不够,记者还要“嘴勤、心快”。采访中要多动嘴,善联想,“多多益善”亦是获取材料的一条法则,这对其后的新闻写作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李林涛 《新闻窗》2014,(3):83-83
新闻工作就其主要方式来说,是一项写作的工作。写作要有材料,事实是一种材料,背景也是一种材料,都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临时性的采集材料是必须的,但是要不断地写作,在材料问题上,就不能只是“现趸现卖”,而要建立一个自己的仓库,有计划地进行持续的收集工作。记者现采访,现写作,也能完成任务,但难于写出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这是因为:新闻事实的发现,往往依赖于记者平时的情况贮存,并且只有在材料的观照下,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才能被认知和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新闻主义潮起潮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新闻学流派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新新闻主义采访技巧独特,写作手法别致,它强调“利用感知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某一事件内部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问题的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因此,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界形成自己的门派。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这一流派便基本上没有了市场,近年又受到进一步的清算。  相似文献   

11.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条新闻,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因此,新闻角度的选择在新闻写作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角度的选择是深化新闻的重要一环。它把握得如何,是直接关系一篇报道是否深刻、能否成功的关键。优秀的记者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总是要进行分析比较, 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采用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2.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中非语言要素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属于新闻评论的结构问题,它们体现着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对于新闻评论开头的特殊规律,人们一般有个说法,叫做“开门见山”。但是,“开门见山”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具体写作中还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到底把哪一种要素放在最前头?这时,就不能满足于“开门见山”这种简单的写法或规范,而要从更根本的问题中寻找答案:新闻评论的形式有着什么样的特殊规律?它对新闻评论的结构。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10,(4):70-70
如果说,新闻学是“事学”,那么它的起步功夫必定是“选学”.即从所处信息社会的海量信息中鉴别出可以另眼相看的新闻信息.并从中选择出能够加工成新闻作品的新闻素材来。初涉新闻写作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看到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殊不知,这些事不一定都是新闻素材.更不一定是媒体需要的内容。如果见啥写啥,  相似文献   

17.
黄振声 《传媒》2000,(2):32-34
新闻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许多人没有真正弄明白。因为没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从事新闻工作就难免抓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中的偏误时有发生。这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新闻准确定义,即“新闻究竟是什么?”这是新闻之宗、新闻之纲,是一把“总尺”,是一杆“大秤”。  相似文献   

18.
赵秉新 《记者摇篮》2008,(12):62-63
新闻生产通常要求操作者(包括采、编等多环节相关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调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时效性、准确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作品会把“日前”、“最近”、“近日”这类表示时间的模糊词放在稿件的最前面,还有些新闻作品会用“某某”这样的词代替一些必要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失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提这个问题,容易引人生厌。然而,尽管常讲常谈,但至今这个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似乎已经成了“顽症”。 新闻失实表现在人物新闻写作中,主要表现为誉人过甚。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口“加工”、“提炼”,对人物进行随意拔高。表现在滥用修饰词,就连先进人物的某些不妥的做法也当作正面材料加以宣传。以报道全国劳动模范、大连造船厂工程师陈火金的先进事迹一稿为例,由于随意拔高,夸大其事,搞得陈火金很为难,他为此特向有关单位写信说:  相似文献   

20.
端木夏 《新闻界》2000,(5):59-60
读者看新闻,对新闻事件总有自己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根据,除了有它种信息来源的读者,总是所读新闻提供的材料。这就有一个新闻导向问题。新闻导向正确与否,不在于报道的事是社会的光明面或是阴暗面,关键是怎么样报道。其中的重要一环又在材料的取舍与表述。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不能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读者据以对事件作出的判断就会是错的。导向不可能正确。下面评析报道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稿,就因取舍和表述材料不当而出现了导向错误。本文系探讨新闻写作业务,故对涉及的报纸隐去真名,分别用“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