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崇尚阳刚之美的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的缺席给战争文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遗憾。孙犁塑造了一系列几近完美的既有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尚,更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女性形象,不仅寄寓了孙犁的审美追求和童年记忆,更寄托着他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2.
河北文学传统的形成源于河北解放区文学。这一传统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很强的时代精神,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从铁凝和孙犁两位作家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北当代文学对解放区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陆赟佳 《文教资料》2012,(19):28-29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性与汉族文学呈现别样风姿,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本文从形象意象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对蒙古族著名作家满都麦的小说作品进行文学性分析。首先,在形象意象层面,作者主要是立足民族的文化本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其次,在形而上层面,作者则是超越民族、立足当下整个社会,反思文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弊端,在文本故事的背后流露出对历史与存在的忧思和终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废名的小说创作对中外文学有广泛而又具体的借鉴。就黄昏意象来说,它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也明显带着希腊女诗人萨福《黄昏》的影子;而从《竹林的故事》和《桥·窗》两部作品来看,则直接借鉴了波特莱尔的散文诗《窗》。  相似文献   

5.
《火印》是一部重视动物意象的呈现和动物叙事表达的战争题材小说。现实与神秘的动物意象共生并存,双重叙事和双重视角和谐互补,对向善向美人性和民族自由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小说以动物为中心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表现战争的独特角度。此外,作者在小说中还表现出了对以往文学理想的继承和开拓,对于动物小说和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水与女性相融的文学模式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诗经》。作为创立了秋水伊人审美典范的中国诗歌真正意义上的发端之作,《诗经》(主要指十五国风)中水与女性相互依存的现象,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在审美、世界观、艺术表现及文化积淀等诸多方面的特征。对这一命题从美学、哲学、文化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将使我们挖掘出二者关系下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晏淑君 《文教资料》2006,(20):81-82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本文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了《金锁记》中月亮意象的内涵,指出它对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废都》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体现作者对当代女性在传统与现代意识冲撞下命运的思考,更服务于作者反映“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的需要,两者是水乳相融,妙合无垠的,但其中也流露出作者浓重的传统文人趣味.  相似文献   

9.
在经典重评的语境下,《芙蓉镇》的异质性被发现,它颠倒了主流文学叙事中的英雄传统,塑造了一个孱弱的男性世界;通过大胆而带有伦理意味的女性身体书写,表达了为国家话语所掩盖的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在借鉴主流叙事模式的同时,大量使用乡土资源,形成了具有独立视域的地方性知识。我们可以把《芙蓉镇》看作重建当下文学传统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邢孟达 《考试周刊》2012,(29):25-26
日本文学对自然的感受方法与思维模式是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融进自然之中;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相互依存,可以亲和地共生于同一大宇宙中。川端康成继承日本人与自然合一之文学传统,又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写自然展示女性,通过写女性感受自然。自然美与女性美相融合,形成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荒原》的作者艾略特是一位虔诚的英国天主教徒,体现在诗作中则表现为对《圣经》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荒原》继承了古代先知精神,采取“异象体”的启示方式,警策世人,传播文化清洁之意,弥漫全诗的意象蕴含着西方传统宗教文化中的救赎和重生主题。  相似文献   

12.
古华1980年完成的《芙蓉镇》是一部借鉴并发扬民族传统与文学传统的优秀长篇小说。民族习惯、民俗生活、民族人物性格的书写与突破成为作品的一个显要特色;对现代文学传统的借鉴,集中外叙事文学的写作传统于内,完成了“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的变迁”的写作初衷。  相似文献   

13.
抒情传统、五四启蒙思想和革命文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孙犁早期创作独特的战争浪漫主义抒情笔调。不论从题材、语言还是表现方法,孙犁早期小说都契合了解放区文学对于新文艺的需要,但实际上其对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继承,对“民族化”的自觉追求与延安理论界所倡导和建构的“民族形式”文学思潮要求并不一致.这也是孙犁与革命主流文化既契合又疏离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瑜报告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之一,即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尤其对鲁迅、赵树理等现代大家的学习与继承。报告文学等非虚构文学不仅可以和小说等虚构文学一样,借鉴与吸收中国古典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同样可以学习和继承鲁迅、赵树理等小说家的现代传统。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交叉文体,正在古今传统和相关艺术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多民族的文学花园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执着的创作构建着本民族文化,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精神守护者。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是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关系密切。分析比较沃尔夫与当代女权论文学批评家在几个重要议题──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的文学传统、阴阳两性论、女性的审美观、女性的语言与意象,有助于追踪女权论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并揭示这几个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孙犁小说的女性母题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家孙犁始终把农村的劳动妇女置于审视中心,对于女主人公生命力量、生存环境、历史命运、价值取向的探寻追求,实际上是作家观察把握社会、历史,重塑民族文化本体而进入文学创作的一个切入点,形成作家创作的一种潜在动力与文化追求,借助女性母题对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弘扬  相似文献   

18.
《简·爱》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追寻其原型,属于“灰姑娘”系列或“灰姑娘”童话的变体。将二者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情景设置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对灰姑娘原型的巧妙运用。然而女作家并非简单的模仿和继承,而是对“灰姑娘”的原型意义进行了增殖和扩充——对传统文学中的叙述模式、女性角色定位及两性关系描写的突破,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木文通过对苔丝形象的分析,及与文学史上其它女性形象的对比;对《苔丝》写作手法的分析,说明哈代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塑造了苔丝——这一不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纳博科夫的早期俄语作品与俄罗斯文学传统联系紧密.以作品<绝望>为例,通过文本细读,说明小说对俄罗斯文学传统尤其是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的有效借鉴和利用.作家继承却不拘泥于传统,运用戏拟、欺骗等手段,纳博科夫在作品上按下自己的印记,从而继承了传统又作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