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技能大赛驱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秋琚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21-21,84
技能竞赛推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专业的全面建设,是一项提升专业综合实力的好举措。技能竞赛是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助推器,是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加油站,它能促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建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和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同时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对其中高职教育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安排做好全面、系统性的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对物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的开发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推动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应加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设置研究.在遵循以就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原则下,通过确立核心课程、建设综合实训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等加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系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对培养学生对物流工作及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兴趣、解决问题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初步形成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职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物流基础》改革的实践,按照服务核心课程、形成职业素养的出发点探讨课程的改革设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问题,提出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更加切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征出发,对物流管理教学中的系统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物流专业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整合教学要素,探讨了适合于现代市场要求的专业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探讨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很多不足,如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专业技能实践不足。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变革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方式:改革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物流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将不断上升。为了尽快疏通物流管理人才短缺这一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就要加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而要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确保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征出发,对物流管理教学中的系统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物流专业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整合教学要素,探讨了适合于现代市场要求的专业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法学教育对法治国家建设和学生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师生给予的实施效果评价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课程。法学教育困境成因包括体系式物流立法的缺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师资分工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化等。建议以广义经济法教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法学教育主场,体现出与法学专业区别,对经济法教师和物流专业课教师进行合理分工,以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和具备初步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的管理型人才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法学教育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明确劳动力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可以为物流高职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分析30243条网络招聘信息挖掘社会对物流技能人才的需求,利用TF-IDF算法、LDA主题分类模型对招聘信息进行主题聚类和分析,发现企业对物流人才技能的需求类型主要为物流基础技能和国际物流技能;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最高的是国际物流技能,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物流基础技能课程为主,国际物流技能课程量较少,能力素质课程更是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是社会发展对于高职人才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就业市场对于高职人才的要求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向综合型的高职业能力人才转变。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人才发展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制定科学化的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而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高职教育实践课程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个人发展为核心,以社会实践要求和企业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当、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开发主体错位等多方面的问题。校企深度合作是改革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校企共同优化课程体系,以优质专业教材为依托整合课程内容,进而开发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4.
尤佳 《科教导刊》2021,(2):164-165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法律通识课程应作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课程应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不同于本科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也不同于法律专业课程内容,应选取与高职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关系更密切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及其相关作为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应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文章结合了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法语课程中的应用和改进,例举了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针对小语种专业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区大学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校、专业和课程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技能标准和课程;有严谨的课程开发程序和发展更新系统工程。我国高职院校应将职业技能标准开发与课程开发相结合,应产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加强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技能的训练,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性,进一步搞好实训建设。为此,在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训的含义及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建立适应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要求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所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高职院校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物流行业认证和物流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是衡量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技能的主要方式。在此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物流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完善两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企业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一个多学科、高技能、厚人文、重实践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就不能同其他文科、理科、工科或者传统艺术院校一样,必须做深度的思考。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习领域课程"将学校里所学习、训练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了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达到企业的任职岗位要求。在"审美情感"的培养上,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其作为一种普众教育,多开设一些公开的选修素质拓展课程、多举办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必须结合本专业的独特个性展开关于图形创意、空间构想、形态构成、材料试验、色彩心理学等方面的创意思维设计基础课程,并让这些课程同学习领域课程相互交替、整体滚动。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必须更加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与政治理论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践动手训练与人文素质训练对立起来,受排挤的素质教育又忽视隐性课程,内容、方式、方法均未能与时俱进。文章呼吁:必须将素质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来抓,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到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中去,要重视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抓住青年学生的兴奋点,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关注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使素质教育贯穿3年学习生活的始终并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