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教师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二是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这使得师生尽管吃很多苦,却造成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学生思维锻炼不够的现象:三是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教师把学生当“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张倩 《安徽教育》2014,(4):14-14
<正>暑期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课程,第一节课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主讲,题目是《从"教"堂走向"学"堂》。这一节课对我启发很大,让我觉得,目前在我们的教师中很多仍在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多么落后。这一节课也深深启发着我去思考:教师,到底该如何"教书育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沿用的那些"教师教过了、学生学过了——教师教完了、学生学完了"的教学程序,那些"重教不重研、重讲不重学、重灌不重效、重  相似文献   

3.
王燕 《中小学电教》2009,(7):155-155
<正>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4.
1997年,我们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决心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验。当时课堂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的教不重学生的学。一切教学活动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根据其本身的能力,想怎么  相似文献   

5.
邓欣 《贵州教育》2012,(20):34+37-34,37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教师怎么教"属于教法问题,"学生怎么学"属于学法问题。优化教法和优化学法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教和学是统一的整体。只讲教授、不重视学,或只重视学、不重视教,都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很多时候重教法、重素质,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学法问题研究得很少;而学法同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化现象,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重"教"而不重"导",学生的学习被动,其学与思不能有效结合,其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严重不足。因此,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入手,探索低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陆建国 《小学生》2012,(11):46-46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  相似文献   

8.
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甚多,但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对于学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现今言教学正遭遇尴尬,学生学习言的兴趣普遍不浓,甚至有畏惧心理。究其根本,是由于传统的言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不重探究,重继承不重创新,重课本不重课外拓展,重统一不重个体差异,重集体授课不重小组协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教琐忆     
当教师就得学"教",学不好"教",怎么教好学生呢.我当教师是半路出家,也不知道怎么教,上课就是一个劲儿的讲.后来才知道教学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法好,效果就好.我就学起教来.向谁学?向书上学,向老师们学,还向我的学生学.学生能教老师教法吗?能.我有些教法就是学生教我的.我们成天与学生打交道,只要不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而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实践者,虚心向其请教,认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并依照改革教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过,学生不会直截了当教你教法,而要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去"自学".五十年代初,有一次领学生去锄谷苗.农村老师事先告诉我怎样区分苗和草.他讲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已经成了习惯,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所谓的亮点)再"制造"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备课时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底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急谁缓  相似文献   

14.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应式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把所有的学生都训练成解题机器。应试教育在课堂上集中表现三大弊端:第一、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第二、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第三、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这样的教学环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优化,因此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乐”、“思”。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前提是要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传统教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学依附教。这种教学关系从根本上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现代教学要求以学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学多少,教师教多少;现代教学以学为基础,先学后教,学了再教,教服从于学、服务于学。…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都希望学生把自己所教的学科学好,很多教师为了这一点也是精心备课,精致授课,布置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可很多情况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卖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部分学生并不一定真能把我们所教的语文科目学好。所以常听语文教师对着学生叹息:"我对你们如此负责,你们怎么就学不好呢?"要想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必须负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教和学毕竟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行为,教师再怎么负责,如果学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理论知识几乎贯穿着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重教而不重学"成为以往数学教学中最为人诟病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在数学课堂上完全被忽略,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成为了必然结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互动合作数学学习模式,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结合在了一起,教师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