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教参》对高中《代数》(下册)第八章《复数》的授课序与课时分配是: 8.1 数的概念的发展。约1课时; 8.2 复数的有关概念。约1课时; 8.3 复数的向量表示。约2课时; 8.4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约2课时; 8.5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约2课时; 8.6 复数的三角式。约1课时; 8.7 复数的三角式的运算。约7课时; 小结和复习,约2课时,共计18课时。 “GX”按照“整体设计,分层推进,上挂下连,滚动向前”的精神,对《复数》进行新的排列与课时划分为 8.1 数的概念的发展,约1课时; 8.2 复数的有关概念(代数式、向量式、三角式)约3课时; 8.3 复数的加减法(代数式、向量式、三角式)约2课时; 8.4 复数的乘除法(代数式、向量式、三角式)约4课时; 8.5 复数的乘方与开放(代数式、向量式、三角式)约4课时。 复习与小结,约2课时,共计16课时。  相似文献   

2.
<正>课型:歌唱课年级:高中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二声部合唱《只要我有了音乐》(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教材《歌唱》第四单元“芬芳馥郁的合唱艺术”第二节)学情分析:教学班级为自然班,学生的歌唱水平与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对合唱的认知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教学演唱过程中两个声部的声音在音色、音量、音准统一上会有所失衡。但是,  相似文献   

3.
<正>课型:鉴赏课年级:高一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上海高中音乐必修6《音乐与戏剧》、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4《戏剧表演》教材分析:赏析部分的内容有教材中给出的资料有话剧《中国梦》《商鞅》《狂飙》等;活动部分的内容参考了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4《戏剧表演》第二单元“语言基本训练”、第三单元“表演训练”,适当结合课外资料进行欣赏和实践。本课首先从话剧《商鞅》中的配乐引入,让学生对话剧、戏剧配乐等概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其次,围绕话剧表演进行活动设计,以语言和动作表演为主,配乐为辅,进一步对“如何在舞台上表演”“如何为戏剧选择恰当的配乐”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我从1994年9月开始参加《GX》教材第三轮实验,在教学中用《GX》教材的“三十二字诀”指导教学,实验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作法1.立足于效益,在前进中巩固,注意上好循环课。循环出效益,出质量,人的认识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次完成,《GX》教材知识相对集中,减少了课时,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  相似文献   

5.
本节课为"2015年学习促进型课堂教学变革全国研讨会"展示课例(2015年11月21日,南京市第一中学);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基础教育研究院。【教学构思】本课例内容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是基于"学历案"的一次课例设计,也是笔者所在学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自然》(实验本)第四册第1课《水》和第4课《空气》中,在认识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时,要求学生知道它们都是透明的,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建立“透明”这一抽象的概念,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我在随州市召开的“湖北省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教材培训会”上执教《空气》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能  相似文献   

7.
1一滴水中见太阳 本题依据《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确立了试卷区分度的起点.《考试大纲》中关于复数的考试内容有“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四则运算,数系的扩充”,其中“复数的四则运算”显然是核心内容.对复数的“考试要求”有: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拓展为"四基".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对于"四基"在课堂上的应用多研究于第1课时,但笔者认为对于像概念教学第2课时这样的常态课,更应该注重"四基"的渗透.为此,笔者在"四基"引领下,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为例,谈谈对于这样一节常态课的教学设计.一、活动设计1.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9.
“复数”这章可分成三个单元: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复数的简单应用。以下按单元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一、复数的概念为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复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要抓住以下两个关键。 1.正确地理解数的形成与发展和新数i的引进。在讲解数的发展时可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扩充数集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1)增添新元素,即旧数集是新数集的真子集;(2)在新的数集里定义一些基本关系(相等)和运算(主要讲加法,乘法),使原有的一些主要性质能得到保持;(3)旧数集的元素在新数集中运算关系与旧数集中运算关系应无矛盾;(4)新的数集能解决旧数  相似文献   

10.
<正>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彝族民间乐曲《阿细跳月》、芭蕾舞剧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和古典芭蕾舞剧音乐《伎乐天》(教材选自人音2020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第十三节《中国舞蹈音乐》)。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源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3+2的五拍子律动是其舞蹈音乐的特点,旋律以domi-sol为主干音,笛子主奏前三拍旋律,大三弦等弦乐器辅助演奏第四、五拍,音乐热烈跳跃,  相似文献   

11.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材分析】《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第二册教材第8章第三节的内容。它和前面所学过的Word和Excel都同为微软Office家庭的成员,因此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几个相关问题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选修1-2第一课时内容,也就是复数的入门,复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类新数,也是中学课程里数的概念的最后一次扩展.虚数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生活中很少应用,不太容易理解,同时,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题只涉及复数的相关概念,但作为新授课,其落脚点不能仅定位于此,而应与本节课的主题"数系的扩充"相匹配,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以前的数集为什  相似文献   

13.
丁明忠 《考试》2008,(Z2):51-53
复数在教材中仅4个课时,只有复数的概念(模、共轭复数)、数系的扩充、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代数运算四个知识点.近几年高考试题仍以小题出现,属于兼顾考查的知识点.在掌握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的基础上侧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想1.本课题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写作部分“小小说”单元。2.训练内容是了解小小说的一般特点;学写小小说。3.教学目标:完成整篇作文。具体要求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各色的人,纷繁的事,洋溢的情……请加以观察、思考和提炼,自拟题目,写一篇小小说。4.课时安排及课前准备。①课时安排:1课时。②课前准备:1个早自习。具体内容为:预习“小小说”单元的全部内容和第四册《读本》的《怎样写小说》(老舍,P385),《微型小说随想》(张光勤,P388)和《微型小说探胜》(凌焕新,P389)等文…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课前思考】《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初步理解了以“个体”为单位“1”的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简单分数的读写,体会分数是“数”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教学要以第一课时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由“个体”拓展到“群体”,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为更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数关系基本应用题”。这节课是《现代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乘、除法基本应用题(二)”的第一课时。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份总  相似文献   

17.
课型:欣赏课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较大、纯朴、热情,体现了西北人民的豪爽、粗犷,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也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但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上去高  相似文献   

18.
沈维琴 《文教资料》2006,(15):113-114
课型:鉴赏综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及课件、钢琴、剧情简介小卡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歌剧”的常识;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学会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音乐及其情感表达;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绣红旗》唱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一、《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二、《洪湖水浪打浪》、《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三、《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教学重点:一、重点介绍歌剧《江姐》,欣赏《绣红旗》唱段,让学生在欣赏…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设计更是从课标、教材到课堂教学的桥梁。基于课标要求,以“复数乘、除运算的三角表示及其几何意义”为例,设计“单元—课时”教学,巩固“四基”“四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数的估计”第二课时。【课前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并没有提到“数的估计”相关内容,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指出:“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