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长期的矿山资源开采,忽视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且对矿山所在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的连续性和功能的完整性产生了影响,地形地貌改变、地表沉陷、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满目疮痍,矿山固废侵占土地、大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水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目益突出。因此,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植被恢复,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主要阐述了矿山植被恢复工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产生了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露采煤矿为例,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行了现状和预测分析,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程和建议。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减少开采活动造成的破坏,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产生了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地下开采煤矿为例,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行了深入的现状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引起环境质量下降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从而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高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评估服务于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波 《资源科学》2006,28(4):10-10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状况呈现出“整体恶化、局部改善”与“边治理边破坏”的总体格局,生态恶化问题正由局部扩展到更大范围,从流域的一部分扩展到全流域。这种状况还将持续。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鹤岗是我省四大煤城之一,采矿对自然地质地貌景观破坏较严重。矿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根据工作区的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类型进行现状调查,对该区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向自然环境盲目地索取资源的现象愈演愈烈,其速度远远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加剧、资源消耗过度和枯竭。特别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从环境生态学角度来具体阐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城市、农村和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也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矿山环境的保护,使原有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由于在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比如土地沙化、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致使绿化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重视着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还必须依据现有的科学手段积极的进行科学的防治,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9)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广阔的土地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提供了更为充分坚实的保障。但是,伴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出现了资源减少,土地水土流失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此,为了改善此类问题,避免矿产资源枯竭,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在发展经济同时做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就矿山恢复治理进行分析,实现环境资源节约保护,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开封市的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对总环境做了相应的监测,通过对开封市整个环境现状的分析,可以很明了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开封市环境现状的改善和调控对策;对区域内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为开封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绿色物流发展之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个别地区,个别行业对环境问题的忽视,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并且愈来愈严重。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重的观念,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逐步确立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矿山开采与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各类矿山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将矿山开采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划为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毁坏、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及自然景观与生态破坏四大类,并根据其影响程度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等级划分,以期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修复及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由于过去矿产资源开采"重开发、轻保护"的做法,使得爱辉区到处散布光秃秃的矿山坑口,对此,爱辉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逐渐开展。本文根据爱辉区实际情况,针对矿山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治理成本仍然偏高,治理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尽快建立"谁治理、谁受益"政策,建立一套适合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工作制度等对策开展爱辉区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多表现在由于土地资源被破坏,由于人口压力,引起对土地需求的剧增,从而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破了土地生态系统长期存在的良性循环的格局,这已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搞好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不仅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制约元素。但是人类为了求得自身发展,对大自然肆意的掠取使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各种因为破坏环境造成的灾难接连发生。为了提高我国环境质量,需要出台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环境恶化防治。本文就对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以及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矿山开采对资源及环境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阜新C煤矿位于原新邱露天矿北帮+204平盘上,开采原新邱矿中部井报废后的煤柱及残留煤量。该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严重。针对该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含水层的破坏、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行了现状和预测分析,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程和建议。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减少开采活动造成的破坏,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由于矿山开采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过度破坏及巨额的经济损失问题,以土默特右旗威俊村片石矿矿山环境治理为例,对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开发区体育公园水质收到污染,水环境恶化,破坏了周边人居环境,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投资环境,从而限制了城市的综合发展.据此提出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建议,旨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带动旅游业及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稀土王国",稀土产业在世界稀土贸易中居主导地位,但是这一相对优势却是建立在高环境成本代价、低资源价格及浪费型开采基础上的.基于我国稀土矿山环境管理、稀土贸易谈判策略制定以及构建可持续的稀土资源定价机制的政策需求,在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稀土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展"稀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成本核算技术与环境损失评估"项目(项目编号:201309043).该项目调查、评价我国稀土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状况,构建稀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和环境损失评估技术体系,定量评估我国稀土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失,出台稀土资源开发成本核算与环境损失定量评估技术指南,为我国稀土矿山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项目负责人为葛察忠研究员,项目成果主要完成人包括张安文、董战峰、璩爱玉、程翠云、马国霞、龙凤、曾贤刚、王爱云、於方、李红祥、秦昌波、郝春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