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的灵魂。当代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呈现大学精神没落的现象。本文在解构大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精神重塑的现代意义,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从实现真的回归、德育的回归、学术的回归与科学(文化)创新的四个视阈提出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而人才在所有因素中又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在大学精神重塑条件下,其中关于学生领袖培养的发现、培养途径、目标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欣 《科教文汇》2010,(10):27-27,36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而人才在所有因素中又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在大学精神重塑条件下,其中关于学生领袖培养的发现、培养途径、目标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鹏 《未来与发展》2010,33(12):109-111,118
基于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和重塑路径,认为缺失的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困惑以及大学教育的不恰当应对,重塑人文精神的途径是教师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洞悉人文精神的回归机理,激发大学生自我内化人文精神的能量,培育人文精神的本源,从而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往往定位于"大学直接服务社会论" 不再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格",而是为了经济建设的需求,并设置相关专业。教育本身被"产业化",导致大学精神缺失,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带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学生发展,来重塑大学应培养出具有大学精神文化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戴婧 《科教文汇》2014,(35):156-157
"孝道"精神是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亦是作为人安身立命的内在修养。"敬养兼施"是儒学孝道的世俗涵义,表明了子女对父母不仅存在着供奉养育的责任,并且应当从心底里尊敬爱戴自己的父母;而当代"尚青爱幼"的思想成为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主要法则,子女在父母的单向爱护下,缺失了"反哺"的渠道。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儒学孝道的精神内涵、实施孝道教育,重塑儒学孝道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卜海燕 《科教文汇》2012,(27):27-28
新时期,大学新生在入读之初呈现出了许多新的不适应现象,主要为"水土不服"、学习方法困惑、"网游成瘾"、心理落差等,映射出其内心深处对人生环境和学习模式变化的不适应、自身角色定位的不准确等思想、心理问题。因此,当前改进与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对策为着力开展"环境适应"、"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8.
科研被誉为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学术腐败,学术产业化倾向、学术浮躁等现象屡见不鲜,追溯其社会根源,是高校科研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对许多高校科研中大学精神的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根源加以阐释,同时还探讨大学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江小林 《科教文汇》2013,(18):79-79,88
高校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大学贵在良好学风,本文通过分析航海类专业学风建设现状,提出从加强准军事化管理励志教育、党员"一帮一"联动机制建设、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索航海类专业学风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发明协会在上海工业大学设置"创造发明杯"奖为了培育和奖励在创造发明推动科技进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学生、在读研究生的创造发明积极性,支持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一批跨世纪的青年学者和年轻学科带头人的成长,上海发明协会决定在上海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11.
鲁静文 《科教文汇》2014,(30):226-228
精神病人最终回归社会是指精神病人在正常的环境下康复,并在专业人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并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是西方现在的精神病医疗理念,而这种医疗理念在国际上已获得共识。美国的"非住院化运动"引起的社区模式的实践将精神病人从医院那个"牢笼"里解放出来;日本的"开放管理"模式让病人在自由中自主生活;香港完备的社区康复机构让病人在机构活动中培养了自立能力和互助精神;北京的"温馨家园"使病人迅速融入家庭和社会。鉴于以上实践模式的经验,着重在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机构建设、支持网络建设方面对我国精神病人社会回归的社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围绕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如何重塑和转换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变"重灌"为"引趣",变"教"为"诱思",变"权威"为"服务"等策略,引领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朱天乐  鲁虹 《科技与管理》2020,22(4):74-81,97
知识型员工作为拥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在动态化、复杂化的工作环境中,已经无法单纯地接受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偏向于根据任务的特征与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重塑行为。以188名企业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选取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权力距离取向为调节变量,构建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作重塑的作用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精神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心理授权在精神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权力距离取向不仅负向调节心理授权对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还负向调节精神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对工作重塑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大学改革,特别是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大学的改革热潮中,个别大学采取了设置"本科生院"机构的措施。有的大学已在仿效,更多大学在跃跃欲试,积极酝酿。这似乎已成为热潮中的一股"劲流"。但我却以为不可,起码"本科生院"的名称不可取。顾名思义,"本科生院"这个机构是管理本科生教育教学的。一般理解,大学"本科生"就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不管在中国或是西方都非常看重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而当下作为知识分子培养机构的大学却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德修养成的培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功利冲击之下大学丧失了其高贵的精神。因此宏观上回归大学之精神及微观上专业本位课程设置向人性本位课程的转向,才能使大学培养出既能关注脚下之事,又不忘关注天空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由此完成大学助推国家发展、社会革新的使命,也才能重拾当下民间社会一般大众对中国大学教育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夏红梅 《科教文汇》2012,(11):68-69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似乎得到了解脱。可是,人生又怎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呢?既然如此,那就排遣孤独,强打精神,强颜欢笑,回到人间温暖中来吧。而这种回归更加重了人生的悲凉,使得苏轼的孤独更彻入骨髓.  相似文献   

17.
徐芳 《科教文汇》2011,(17):146-147
将"游戏"带入课堂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创新领域的一次尝试。本文拟从认识基础、情感基础、"能力"基础和"素质"基础四个方面来探索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游戏",以期"课堂游戏"能够为实现"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而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5)
在分析"学术泡沫"及大学之道内涵基础上,阐释当代"学术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出大学之道的使命、学术研究和张力问题。大学之道在于追求学术至上,保证大学学术研究非功利性,充分发挥大学学术的创新性。对当今大学而言,"改革"是必然趋势,但对大学精神的"回归"须加重视,要把握好这个张力的"度",才能成为人们所期待的现代大学,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19.
刘琦 《科教文汇》2011,(22):129-130
本文阐述了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时期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现、分析这些问题,旨在可以"对症下药"地解决,从而扫清大学英语教学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古之所谓大学,教育人成人、成圣,弘扬正道,过程就是对心灵的陶冶,对人的终极关怀。今之所谓大学,教育活动的重心在技艺,或用先贤的话说在于塑造“器”。从“技进乎道”、“君子不器”等观点来看,道乃是带有最高目标性质的理想,是有识之士的高层次追求。而今有关古今大学精神的研究表明,对大学之道反思后形成的认识有对古时大学之道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