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晚清海防事业的发展中,留学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晚清海防事业近代化的先驱和中坚,在海防教育、舰船制造、海军建设以及对外反侵略战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军留英教育是晚清海军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甲午战前的船政留英和甲午战后的海军留英两大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计划续派船政留英生,但未能实施;20世纪初,江南水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相继派出了留英学生;特别是随着晚清海军重建计划的展开,以国内海军教育的发展为基础,清季海军留英规模超过了甲午战前,海军留英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晚清海军人才培养途径是自主培养与外派留学生相结合,培养模式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文理兼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为教学内容、以教学规章和学生行为规范为制度保障。由于晚清政治体制腐朽、财政危机、观念守旧等因素制约,使得海军人才培养在顶层设计、统一领导、专业设置、制度保障、财政投入以及人才激励等方面和同时期的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对甲午战争胜败产生了关键影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和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人物,他们对当时的晚清时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深浅不同以及对待外来事物接受能力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人格魅力,洋务事业以及外交事务等方面的差异,从中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晚清的留学教育在政府方面呈现应急留学、中体西用、精英主导等问题,在留学群体方面则体现为目标功利、知识结构中轻西重、留学资格权势把持等倾向。与此相应,晚清留学教育陷入诸多难以解脱的困境:因现代留学事业与传统专制政府之间根本对立,大批留学生反成为颠覆清政府的重要力量;政府必要的鼓励、奖励留学政策在先天不足的急迫改革环境中,在一定意义上反使诸多留学生离现代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8.
外文文献是研究近代温州社会稀缺而又重要的来源。苏路熙作为英国著名汉学家苏慧廉的妻子,她在《中国之行》中以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晚清温州社会全景图。这幅全景图涵盖温州城景、重大历史事件、来温重要人物和温州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温州近代史和晚清温州社会最为重要的外文文献,应该受到温州地方史和民俗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晚清甲午以前的官派留学事业,除了幼童留美以外,还有光绪二年至十二(1876-1886年)先后三次选派人员赴欧洲学习海军,造就了刘步蟾、林泰曾、魏瀚等一批海军业务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10.
若论近代以来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历史教科书所发挥的作用自是居功至伟.晚清历史教科书诞生于新旧革命之际,恰逢东西文化交汇之时,在传播新史观、扩展新史实等方面贡献尤多.晚清乡土历史教科书更是独树一帜,它重视学生心理特质,取材地方历史文献,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却很少为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以后,“海防”P1题目益为清廷所重视,并作为一个重要话题一直延续到清末。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其海防思想形成于1874年以后的第一次“海防议”。随后.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在海防实践中的经验,其对海防的认识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形成了“建威销萌”海防思想体系,并建立起了北洋舰队。李鸿章在中国海军近代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海防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翁同和在晚清曾为同、光帝师,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有凡同光年间的重大朝政活动,诸如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无不参与,因此,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翁同和从政期间,与慈禧太后、光绪帝、李鸿章、荣禄、刚毅等发生交往,他与他们的政见有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有些是因职责引起,有些是政见不同所致。他的一生总体是忧时爱国、追踪时代、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海防和海权的双重危机,民国政府着力建设一支能够足以抵御外侮和维护海权的现代化海军。海军人才培养是民国海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政府通过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学校以及选派留学生等途径培养具有勇敢强毅之精神且掌握现代化军事技能的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各海军学校在汲取本国传统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效法西方海军人才的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管理制度。相比晚清而言,民国海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海军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观念束缚、体制羁绊、财政支绌等困境,进而制约了海军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民国海军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海军建设依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面对“变局”形势,中国应该大力开展以近代化海军与海防设施为中心的海防建设,其“变局”观的发展与清朝海防建设的实施有重要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余瓗是清政府派遣的首任驻日本长崎领事,驻扎长崎长达六年。他在担任领事期间积极开展对日情报收集活动,并上书总理衙门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建议防范来自日本的威胁,发展海军援护朝鲜。他最早提出设立海军衙门以统一海军指挥权的建议。在完成了由传统封建文人向近代外交官转变的同时,余瓗也为晚清的国防建设带来了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清延近代海军中央机构的建设经历曲折,由海军衙门、筹办海军处到海军部,机构设置日益专职化,地位也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取用人员的标准也经历了由调用办事能员到取用专门人才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大变局下对于机构设置及取用人员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廷近代海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之祸,以汉、唐、明三代为甚,期间权阉辈出,但居宰相之位者,惟唐代权阉李辅国而已。司马光言,唐代宦官之祸盛于肃代,就是指李辅国于肃代两朝专擅朝政,从而奠定了唐代宦官专权的局面。李辅国出身卑微,但长久的宫中生活使他深谙世事、通晓事故。他通过耍弄权术、消除异己、恃宠擅权、骄恣一时,实开唐代宦官专权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英俄尔岱(清初重要的部院大臣,先后主政户部达十七年之久,一生功勋卓著)的事迹.从处理部务、出使朝鲜、事迹评价三方面对英俄尔岱的主要经历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对清(后金)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末重臣李鸿章与教育改革家吴汝纶亦师亦友30年,风雨沧桑,患难扶持。二人知遇知交,似水如酒。《李文忠公全书》的编篡,又经历了怎样的缘由、风波?通过历史回顾将给你一个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