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职能之一,近年来,各级党委机关报都加强了舆论监督,这对于纠正不正之风,无疑是起了积极作用的,怎样搞好舆论监督报道呢?我们体会要坚持抓苗头,抓重点与抓典型紧密结合,加强报纸舆论监督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8,(9):8-8
童兵在2008年第6期《新闻爱好者》撰文认为,新闻舆论监督稿件能否公开报道取决于以下六点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5.
徐飞 《视听纵横》2003,(4):113-113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多年来似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这样的“共识”几乎把新闻舆论监督与批评性报道划了等号。而笔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实质还应包括正面监督。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市场的拓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报业意识到,舆论监督对报业发展的重要,但更多的媒体也意识到,搞好舆论监督报道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报道轻了,如同蜻蜒点水不起作用,报道重了,触及了隐私、夸大了事实等,轻者对方找上门来,与你纠缠,影响正常办公,重者引发新闻官司。因此说,舆论监督报道把握好尺度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怎样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这里笔者想就本人近年来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些体会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9.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官司与新闻真实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实践中,相对于一般性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真实性上要求更高。但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无时无刻不在的变动性,决定了新闻真实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真实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近年来,一些党报舆论监督报道在真实性上屡遭质疑,甚至屡遭反诉和新闻官司,而且报人败多胜少。  相似文献   

11.
新闻注意是预防新闻侵权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兑现 《今传媒》2005,(2):31-31
大多数从事新闻工作的同仁都有这样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的职权,容易引起新闻官司,写正面报道有时也会引起新闻纠纷。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关键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新闻报道与新闻注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冒牌记搞“舆论监督”是新闻,正牌记搞“舆论监督”是不是新闻?1月17日,3名男子因涉嫌敲诈被湖北十堰市检察院批捕。自2003年以来,3人打着“记”的招牌,专作“批评报道”,并以此要挟舆论监督对象出钱作“正面宣传”,先后敲诈了20多家单位。(2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另据报道,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已依法取缔非法期刊记站21家.  相似文献   

13.
王硕 《新闻爱好者》2011,(6):124-125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新闻工作非常重视,提出要"努力破‘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其中,典型报道是党报常用的新闻手段之一,在发挥示范、激励、引导作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的要求,让典型可信、可敬、可亲?作为一家有着60余年历史的党报,开封日报社长期以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典型做法"。  相似文献   

14.
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今传媒》2013,(11):29-30,39
“烂尾新闻”的产生并非单纯的媒介原因,但是作为新闻“烂尾”的直接执行者,新闻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烂尾新闻”实质上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表现,本文以“烂尾新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媒体问责应当成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并具体分析了后续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被更加重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舆论监督报道选题的导向性和典型性遵循新闻规律。导向性是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典型性是新闻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魏宏伟 《记者摇篮》2005,(6):30-30,33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不可或缺的“利器”.为党和国家所重视,被百姓们寄予厚望。人们强烈的关注着这类节目,把他们看作帮助自己实现愿望、伸张正义的载体。然而,也正是由此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替人民说话”的愿望,让记者们很容易模糊自己的身份.走人报道的误区。其中,“新闻审判”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刘上峰 《新闻界》2004,(1):67-67
“新闻监督不是过头了,而是不够”。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与新闻界负责人座谈时特别强调。笔者以为,这种看法对加强舆论监督很有针对性,并且让人深省。(据2003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新闻监督即是问题报道,甚至是批评。然而,在一些地方,新闻监督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大报羞羞答答,小报嘈嘈杂杂;对上客客气气,对下骂骂咧咧。大报新闻监督为何少而又少?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大报多数是党报,怕舆论监督多了,影响当地政府的形象。这无形堵塞了上级领导了解民情的渠道。不久前发生在厦门的警察打人事件,福建省省长还是从小报上得知的…  相似文献   

18.
梅鲁生 《青年记者》2007,(12):58-58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需要坚持的原则,对于负面报道来说,坚持这一原则尤为重要。眼下,新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新闻媒体纷纷加大了舆论监督力度,但由此引发的新闻纠纷、新闻官司也在增多,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报道失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记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报道刊发后,被批评单位既不通过媒体说明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又不肯主动改正错误,甚至当记者找上门做进一步深入采访时,以种种理由推托,避而不见,使报道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