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品读     
<正>写字的进步,绝非一帆风顺的。每当一段时期,十分用功之后,必然遇到一种"困境"。自己越写越生气,越写越丑。这是过难关。必须坚持奋发,闯过几道关,方能成熟。凡"困境"皆是"进境"。以前不是不"丑",因未进步遂不自知其丑,进步了,原来的丑才被发现了。越进步就越发现。这时,你已经登上高峰了。——潘伯鹰很多人学写字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越写越丑,于是选择了放弃。这是十分可惜的。  相似文献   

2.
讽刺性喜剧是一种以倒错的形式,夸张的手法,诙谐的效果来达到讽刺、批驳和揭露现实中本已是陈旧的生活方式、反动腐朽势力及令人可憎的但又极力掩盖其"丑"且自炫其美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关于喜剧本质的一些卓越的见解。它认为"滑稽的真正在人,在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并明确指出:"丑乃是滑稽底根源和本质。"但不是在一切情况下现实中的丑都能成为滑稽可笑,而是"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丑才成了滑稽"。也就是当丑带有荒唐和自相矛盾的时候,才会使人感到滑稽可笑。本文尝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芙学喜剧观并列举一些优秀的喜剧作品,从"生活丑是喜剧作品的审美时象","对丑的直接否定是喜剧作品的审美表现","笑声中落幕是喜剧追求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讽刺性喜剧与审视现实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青少年励志"黄金书",编者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拉开了励志丛书的新一页. 本书所述的是解决青少年成功的52个细节,内容紧紧围绕成功学中的"黄金三角"--自我意识、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世三个部分来谈.本书从"细节"入手,让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相对论","构想成功的自我",变成"聪明的鸟儿",飞到人生的制高点,一步一步地辅导读者塑造一个成功的自己;从"新处"着眼,告诉读者"勤奋也要讲方法","乐观不是啥都无所谓",突破思想束缚,让读者对成功的概念进行新的定位;从"精处"落点,使读者学到成功处世的精华,"掀起自己的盖头",不再害羞,不再退却,大胆地表现自己,用"美的语言"来获得"他人心灵的通行证",真正领悟到为人处世的社交智慧.  相似文献   

4.
一、少讲写作技巧,多谈生命感悟"写作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写作即人的生命本身","写作是为人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诸如此类的话都告诉我们,写作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为了自己精神的健康,为了自己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越V越A"的基本语义特征是条件倚变,即格式后项形容词所表示的事物性质随着前项动词的动作发生而变化。根据"V"的特点可以把格式分成三种语义类型,即:"越Vd越A","越Vs越A"和"越Vd s越A",且"越来越A"格式的形成是由于"越V越A"中"V"的虚化而变来的。  相似文献   

6.
希望晚年生活幸福,这是老年人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晚年生活并不幸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老年人不会"经营老年".譬如,有的老年人把一切都寄托在儿女的孝顺上,过早地把自己的财产都分给了儿女,连房产证上都换上了儿女的名字,以至自己"两手空空",一旦儿女不孝,自己就处于十分尴尬的窘境;有的老年人"坐享清福"的观念严重,说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手头没有一点积蓄,一旦有病或遇到什么难事,就非常无奈;有的老年人消费观念陈旧,对自己非常"抠门",有钱也舍不得花,生活单调,更谈不到享受生活了;有的老年人自我封闭,与朋友、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连自己的子女也懒得交流与沟通;有的老年人没有主见,惟子女之命是从,自己委屈自己……这样自然谈不到晚年生活的幸福.这一切,都是不懂得、不善于"经营老年"使然.  相似文献   

7.
尤靖希 《人民教育》2012,(24):28-30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在特定空间里的距离,传达着丰富的人际关系信息。体态语言专家马兰德罗指出:"通过空间的使用,人们传递出从地位、身份到兴趣爱好的种种信息。"国外对"个人空间"使用所进行的研究,称之为空间语言学。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拥有"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大小与人的地位、影响力密切相关。与"个人空间"紧密相连的是"人际距离"。所谓"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距离的远近,这种距离折射着人际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语言中的"离经叛道"现象 我们不能不去关注语言生活中的"离经叛道"现象: 教师考学生,让学生填空:"鲁迅是__人."答案五花八门:"鲁迅是中国人","鲁迅是浙江人","鲁迅是绍兴人","鲁迅是男人","鲁迅是死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数学教师都积极投身数学教学改革之中,认真学习新理念摈弃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渐渐地数学课堂似乎变得:"生活味"越来越浓了,"数学味"越来越淡了.本文基于数学教学中"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关系谈一下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对新课改有所裨益. 一、创设"生活味"不能喧宾夺主,让"数学味"醇香浓郁.  相似文献   

10.
你赞成"打造情商"的说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赞成"打造情商"提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所谓"打造情商",就是倡导"培养情商",这是一种健康理念."打造情商"在于锤炼维持心理健康,调适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大千世界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因此,"打造情商"是人们在新世纪中必不可少的修养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全知化"误区,即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对知识的全面灌输、全面考试.它从观念上固化着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成为我国教育面向新世纪进行制度创新和观念更新的"隐形杀手".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虚伪性、落后性和不可行性,其思想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技"重道轻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书做官"等陈腐观念和教育领域中知识本位、学科导向的思维定势,社会心理中"望子成龙"、鄙薄职业劳动的世俗观念,以及国人面对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社会巨变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和现行劳动人事制度的一些弊端.走出误区的关键在于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恶动力说"受到了种种质疑,其中存在着诸多误解.原因是他们没有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来认真考察这一理论其一,他们不能理解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具有无法摆脱的"动物性",从而否定了恶的起源及存在的合理性;其二,不能科学地考察"恶动力说"的理论来源及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其三,不能站在本体论的高度来认识恶这一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谈不上什么"绝招",只是觉得教实用文很好"玩".怎样让当前实用文教学增添一点生活气息与文化意蕴,确实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挖掘它的理论深度,什么"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实用性与创新性并重",等等.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不要从各类实用文写作格式基本要求出发,而要从活生生的生活本身起步,让学生真切感到原来实用文就在自己身边.下面我想以我最近在一所中学上的几堂试验课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李忠华 《教育》2022,(1):17-20
一直以来,单纯的学校教育常态化,几乎完全成了一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对于人立足社会而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作为与幸福.社会上"拔苗助长"式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孟母三迁"式搬家择校等种种现象,体现的是"幸福来自高薪,高薪缘于高文凭,高文凭出自有名高校...  相似文献   

15.
1."精确数"和"准确数".   同学们知道"准确"和"精确"这两个词语是近义词.显然,在数学中,"精确数"与"准确数"应该是一致的、等价的,"精确数"就是"准确数","准确数"就是"精确数".有的同学稍不留意,就会把"精确数"误解为"近似数",这是受"近似数与数的精确程度"有关的影响,错误地理解为"精确数"就是"取近似值以后所得的数".……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文章所贵者,"道"也.从孔子的"思无邪"到扬雄、刘勰的"文从道出""文以明道",从韩愈、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到今天的"立德树人","道"本"无痕",但"道"融于"文"中,"文"是"道"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也推动"道"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对初中学生来说,一篇好的作文,是细节和情境的再现,是情感的充分表达与智慧的完整呈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美丽折射,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树立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潜是一位超脱红尘的"田园诗人""隐逸高士"。他41岁弃官归隐,躬耕垄亩,用诗歌描写田园风光,吟咏劳动生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高洁心灵的真实写  相似文献   

19.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6):68-69
中国古代对哲学的研究从老子开始拉开了序幕.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教导人无所事事,无欲无求,而是蕴含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朴素的辩证法智慧."无为而治"理念对我们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如何"作为"以真正让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的哲学寓意和借鉴意义:广大公仆要有"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意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对不起,要告诉你一个悲伤的事实:镜子中你的样貌比你的真实长相好看30%,也就是说,实际上你比你以为的,要丑30%…… 这个残酷事实背后的科学依据叫"曝光效应",也叫"多看效应".如果一件事物经常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对它越熟悉,就越有好感,因为人会偏向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你对自己的脸再熟悉不过,自然会越看越爱,越看越好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