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益同志与世长辞,出版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之震惊、痛惜!王益同志是我们十分崇敬的出版界老前辈,老领导。他十八岁投身于革命,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就在出版这一神圣的阵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七十多个春秋,直到生命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王益同志与世长辞,出版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之震惊、痛惜! 王益同志是我们十分崇敬的出版界老前辈,老领导。他十八岁投身于革命,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就一直在出版这一神圣的阵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七十多个春秋,直到生命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1997年12月20日,是我国出版界老前辈王益同志80华诞。出版界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王益同志共同工作过的老战友、老同事以及晚辈们于19日纷纷登门祝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新闻出版署人事教育司、中国编辑学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学会等都送来了花篮,有的题诗作画祝王益同志健康长寿,永葆革命青春。王益同志在欢乐的气氛中向前来祝寿的友好赠送了刚刚出版的《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一书。  相似文献   

4.
王益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令人悲痛.虽然说他享年92岁,可以说是喜丧了,但从此再也见不到这位忠厚的长者,心里仍感到难以承受.王益同志的逝世,是中国出版界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1995年12月13日,新闻出版署大礼堂举行了“王益同志从事出版工作6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木文主持。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致贺词,对王益同志从事出版工作60周年表示祝贺,对这位出版界的老前辈表示敬意,称赞王老是党和人民出版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许力以、陈原、王仿子、张惠卿、林尔蔚等同志与会,颂扬了王益对出版事业的贡献。会上展出了王益的  相似文献   

6.
经过王益、王仿子、宋原放诸位出版界老前辈的奔走,《出版史料》终于获得国家统一刊号。王仿子同志欣喜之余,给中国版协老年工作委员会各位委员写了一封信,请予支持。征得作者同意,将这封信全文发表。我们呼吁出版界关注《出版史料》,给予尽可能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王益同志的《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回顾和思考——新华书店总店成立40周年纪念》一文,不仅热情讴歌了新华书店建店40年来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提出了对深化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看法,作者的建议可供出版界的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我国出版社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体制。但是出版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主张要实行企业单位、企业管理;一种主张要实行事业单位、事业管理;也有一种主张仍坚持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最近王益同志发表文章,认为出版社是企业,道理讲得很充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版界卓越的领导者、老报人、出版家陈翰伯的文集近日由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2月28日,在京的翰伯同志生前友好王益、陈原、宋木文、许力以、姜德明、赵晓恩、林尔蔚、沈昌文、胡企林、胡邦秀、方厚枢、陆本瑞以及商务职工和翰伯同志的家属等共20余人,出席了由杨德炎总经理主持的《陈翰伯文集》出版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的一家大报,在议论出版改革时,引出一家出版社负责人的看法:“加入WTO以后,如果出版社仍然沿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老路,肯定不能适应发展”。再一次把出版社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出来。《事业乎?企业乎?》引发的深入讨论这使我再次拜读出版界老领导、资深出版家王益同志在《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发表的《事业乎?企业乎?》这篇重要文章。王益同志以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固有的内在含义的科学划分,论证出版社是企业单位而不是事业单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记者在老出版家王益同志家里见到一份硕士论文《王益出版思想与当代中国出版业》,论文是由作者——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编辑出版方向)研究生吴迪不久前寄给王益同志过目的。看到有青年学生已经在开始关注当代编辑出版家的情况,不觉眼前一亮,欣喜莫名。从论文中知悉,吴迪在攻读研究生课程期间,就注意阅读王益的文集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还趁来京的机会多次拜访王益同志,向王益同志请教,这使他的论文带有一般论文难得的感性色彩。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王益的出版生涯、王益  相似文献   

12.
王益同志反映的问题,实际上早在几年之前就提出来了。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日贩、东贩两大公司销售额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多少,而是说这两家书刊贩卖公司销售额究竟是占书店渠道的比例,还是占全日本的书刊销售总额的比例。过去好多传媒说的都是将前者说成为后者,以局部代替全部,这就大谬不然了。王益同志对日本出版发行情况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并长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事实纠正了在我国出版界长时期来的误传。本刊第七期发表的《日本面临空前经营危机》一文,虽然源自日本《朝日新闻》今年2月10日的一则报道,但由于译文在理解上存在某些差异,再加上我们审稿不慎,以致造成人云亦云的误传,应引以为戒。现将王益同志来稿全文发表,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2月13日,新闻出版署五楼大会议厅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曾经与王益同志共事过的老同志欢聚一堂,热烈祝贺王益同志从事出版工作60周年。于友先署长在讲话中高度赞扬王益同志注重理论和实践,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他说,“王益同志是我们党和人民出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发展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副署长于永湛、桂晓风也到会表示祝贺。梅益、仲  相似文献   

14.
王益同志是我国出版界的老领导老前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著作丰富,这部文集《不倦地追求》是他著作中的一部分。他对我国印刷出版事业和我国出版学的形成有不小的贡献。这部集子是他从事出版事业60年的奋斗记录。 他自1935年考入上海生活书店练习生起,  相似文献   

15.
晚秋红叶正浓时,出版界一些老同志和中央民进成员于10月22日高高兴兴地来到“出版之家”,参加由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民进中央出版委员会和出版之家举办的重阳节茶话会。他们当中有:王益、许力以、楚庄、叶至善、曾彦修、戴文葆、孙绳武、刘辽逸、李鸿范、皇甫束玉、曹健飞、袁亮、田耕、张守义、孙培镜及在京的老委会委员和娄明等同志。  相似文献   

16.
西方出版管理面面观(之一)周奇编者按:王益同志在本刊1993年第11期上发表的文章,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我们可以从美国出版业借鉴些什么?这个课题在出版界引超了广泛的兴趣。为了借鉴西方出版管理的某些成功经验,本刊从本期起,特辟《西方出版管理》专题,...  相似文献   

17.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惠寄《出版科学》(1993年)第4期最近安排时间读了一遍。内容密切联系当前出版改革实际,方面广、信息量大,不仅涉及出版单位各部门之间,老中青编辑之间,出版界和学术界、教育界之间,而且涉及省内外、国内外的思想、理论研究、管理经验的交流,全国的同行都会深感兴趣,从中得到教益。教科书的发行权关系到新华书店的生存和发展,王益同志的专论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讲透了。编辑部配发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加深读者了解,这种做法很好。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发行的分与合(一)王益历史的回顾建国伊始,我国出版界在出版总署领导下顺利地实施了多项重要决策,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中有些决策,是遵照共同纲领,各行各业一致实行的,唯有出版、发行的分工专业化,是出版界特有的。分工专业化的意思是:出...  相似文献   

19.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去岁岁末收到寄来的信及《出版科学》1996年第4期。这期《出版科学》刊登的夏丐尊先生于1945年写的《中国书业的新途径》和王益同志的《读后》,堪称珠联璧合,读了很受感动。感谢你们采掘、开拓之功! 1997年1月4日  相似文献   

20.
吴迪 《出版史料》2009,(2):44-50
今年2月25日,我国著名的出版家、印刷家和发行家——王益以九十二岁高龄逝世。王益老先生以生活书店练习生身份步人我国的出版界,历任我国新知书店广州分店经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大众书店经理、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出版发行科副科长、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出版发行科科长、山东新华书店经理、华东新华书店经理、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等职,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