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的《高兴》、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和王十月的《无碑》是新时期颇有影响的三部反映进城务工群体生活的小说,这三部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进城务工群体生存状态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即责任抛却、情感荒芜、前路渺茫。  相似文献   

2.
生活、人物、情感的“还原”──刘震云小说简论曹书文读刘震云的小说,时常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体验到一种生活的质感和韵味。虽然我们接触别的新写实小说也多有这种印象式的感悟,但都没有在刘震云的作品中感受的其切、传神。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他写出了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一直好评如潮,这是一部展现人类存在的虚无感的作品。小说通过言说主体独立言说空间的丧失揭示了"说"的无解与"说"的苍凉,并在宿命的轮回中展现了人类自我在现实世界的迷失,但作家并未深陷虚无的泥潭,而是积极地去寻求生命本体的超脱。这部小说是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典型化示范,刘震云在作品中回答了人类对生命存在的反思和诘问,是对人类精神史掷地有声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在刘震云的创作生涯中,9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是他非常重要的作品,不仅标志着刘震云长篇小说创作的开始,也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战略性转移,跳出反映生活细节的写实表达方式,进入自由的虚构空间,以故乡为基本空间展开了一系列历史文化空间的叙述,但正如刘震云自己所说,一位真正的作家不会重复自己的每一部作品,这两部作品既体现出相似的地方,均采用不同的小说叙事视角展现对历史文化的阐释,但又各具特色,呈现出一种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用语言建构的乡村史,是一部"去历史化"的乡土寓言,也是一部倾吐心灵孤独的"中国经验"史,一部底层中国人的言说史。小说由说话开始,把读者由日常的民间生活、家庭伦理引向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思考,拷问中国人生存之荒诞,而荒诞来自语言的不能交流,从而语言成了产生荒诞的根源,《一句顶一万句》进而促使人思考,既然语言是人的本质,语言能否交流,语言能否成为对抗"荒诞",寻找意义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她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的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一部反映城市青年爱情故事的作品——《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象。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对爱情执著与追求,也看到这入世间那无法脱俗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正视现实中爱情幻灭的悲剧,其悲剧性的爱情结局也更令人心动。  相似文献   

7.
郭蓉霞 《成才之路》2010,(26):42-42
刘震云的作品注重对人生体验的描写和刻画,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和社会人情世故的描写,从而使他的作品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围绕权力而产生复杂的人物关系,并依靠权力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刘震云对生活特殊的切入点,使他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作品中的浓墨写实和普遍而广泛的权力意识,这使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住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震云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创作了一系列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起了许多批评家的重视,被认为是“新写实”作家群中实力最强、成就最高者之一。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刘震云小说的论述多散见于对“新写实”小说的研究之中,很多文章从“新写实”之类并不成熟的概念出发为刘震云作理论定位,难免削足适履。本文将试图避开上述作法,改由作品出发,对刘震云小说(主要是中篇)从思想内容到美学风格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为今后的理论概括作些基础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部长篇标题解说、创作动机、心理论、创作类型阶段论、作品主题意蕴论、作品叙事修辞论、创作缺陷困境论及有关《故乡面和花朵》多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情况作了全景式扫描和介绍,并进行了综述式评价.认为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揭示了刘震云小说的思想内涵,肯定了其艺术表现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艺术局限和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常认为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这部作品打动读者的强度如何,小说中美感的大小通常和读者被作品感动的强度是成正比的。也可以说小说美感产生的时候,就是读者被作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部洋洋洒洒四卷本二百余万字的《故乡面与花朵)}的横空出世,刘震云着实令1998年的中国文坛大吃了一惊,这是那个曾经写过《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被誉为开创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先河的刘震云的作品吗?怎么会这么难读?那些奇里古怪的名字,荒唐怪诞的事件,汪洋恣肆的语言,不象是刘震云的风格呀!然而,疑问归疑问,这的确是刘震云历时六年烹制的一碗内容佐料都怪异的“故乡面”。刘震云曾经谈到,他以前的作品都是写实的、具体的、距离生活比较近的,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仅仅占到人们生活中时间的20%到30%,而有70%到…  相似文献   

12.
刘震云弄文学时间不算太长,但他一步一个新台阶,作品日臻成熟,客观上占据了新写实小说派“领衔主演”的位置。对刘震云的小说,有着不同的议论。有人说他的小说是现实主义的深化,具有当年契诃夫的流风遗韵;有人说他的小说是批判现实主义,具有独特的“震云风味”;也有人说他的小说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还有人说他的小说属于自然主义。近期阅读了刘震云较有影响的几篇小说,认为刘震云恰是介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蝙蝠”。是耶,非耶?这固然要靠他的作品本身去作解答。  相似文献   

13.
反讽是刘震云写实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1)刘震云写实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2)其作品反讽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蕴涵的内在精神,以此对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多部短篇小说中最为引人深思的一篇,这部小说主要是探讨范柳原和白流苏两个主人公在战乱及其前后,如何生存和挣扎的作品。而秋微的《莫失莫忘》也是以林小枝和许友伦这两位主人公的爱情的发展贯穿小说始终。这两部小说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爱情的小说,两位作者都是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6.
王艳敏 《现代语文》2010,(3):105-106
《故乡天下黄花》是刘震云的一部极富故事性的作品,小说由四个小故事组成。根据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情节原则对作品进行解读,发现作品潜藏着作者对历史、对人性、对文学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部小说的成功,首要的是其叙事的艺术,也就是其讲述故事的方式,而后是看其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讲述。在日常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现代生活中,小说的可读性往往被众多的作家及其读者所重视,而叙事技巧的综合运用也在当今小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写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渐被评论界认可的同时,"新写实小说"的概念界定也随后被达成共识,诸如:中止判断,悬搁起理性的先入之见和精神预设,"反对观念的渗透和张扬、主张零度情感的介入、再现生活的原生态·还原生活"等,而刘震云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等写实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管窥到新写实主义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在多数的文学史著作和评论文章中,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而其代表作品: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黑洞》;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刘恒的《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则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平庸的原生态,注重对世俗人生的叙写,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味的思考。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切感人。这些小说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20.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代表作。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典范作品。它对真实生活的展示与还原,对社会底 层小人物在社会大潮中所历经的磨砺及由此带来的个性的消蚀,无不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