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汾河流域生态补偿即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流域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流域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实现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和流域生态环境这种公共物品的足额提供,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是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是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格权本身没有财产内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对人格要素的外化和物化形式加以商业化利用而获取利益的情形,该利益即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客体是人格标识,而人格标识是那些能够通过文字、图像等媒介反映从而为外界所识别的人格要素符号,也就是说人格标识是人格要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人格要素本身,因而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而用于商业用途,从而形成商品化权。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中的利益并非人格权所固有的,而是人格权所派生(衍生)出的,人格标识商品化权本质上属于无形财产权范畴。我国应大胆借鉴将人格利益和人格利益派生的财产利益二元并列的立法模式,摒弃将人格权派生利益作为人格权的内容加以保护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新时代背景下财产权和人格权不断交融的趋势,对民法中传统的人的主体性和物的客体性二元论进行延伸探究,以更好地保护蕴含人格利益的物。首先阐释了人格物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格物保护的必要性。人格物保护的必要性表现在司法实务的需求和一般人格权保护的延伸。最后从实体法方面,诸如人格物的现有法律保护、人格物的归属与处分,以及人格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等方面探究人格物的保护,以便更好地维护人格物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息上承载着人格利益,同时也具有信息流通的功能,因此,《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作为一项人格法益进行保护,未对其进行赋权。过于绝对化个人信息权益会使其丧失信息流通属性,个人信息不同于隐私与数据,个人信息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将其置于公法还是私法之下保护一直存在争议,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最为关键。从属性上看,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利益与信息流通功能,是带有公法性质的一种新型的民事权益。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以私法保护为主、公法保护作为兜底方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保持人格利益保护与信息流通功能之间的平衡,在保护重要民事权益优先的同时,采取去标识化处理和合理使用的方式防止权利滥用;置于《民法典》中“人格权禁令”则架起了公法与私法保护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美国法采用公开权模式保护人格标识商品化,德国法则采用统一权利模式。我国立法关于人格标识中财产利益保护相关规定较少,没有明确认可人格权的"利用权"性质及人格权体系中除姓名权、肖像权以外其他权利的财产利益,相关权利保护和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缺陷。应借鉴德国的人格权保护模式,将人格权的商品化归为人格权的范畴保护,侵害人格标识中财产利益的责任方式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兼采其他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6.
环境人格权是权利主体依法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主体的完整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清洁空气权、宁静权以及阳光权等。环境人格权是以环境资源为媒介,以环境资源的欣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精神性权利,是一项社会性私权。其法律保护主要是通过确定环境侵权行为并进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为权利被侵害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就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延伸。该制度防止了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也保护了债权人利益。在理论和实践中,当下对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探析和运用均存在着缺陷。这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适用主体范围上。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成效也日渐凸现,而其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则体现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自然观,追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弘扬人类利益的新公正观,重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人格观几个方面,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法律设立商品化权,就是要保护民事主体的这一权利,使其人格标识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自己支配.其权利内容包括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权利保护方法主要是禁令和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华章》2011,(29)
人们在追求经济价值目标的同时,产权流转中的公平、正义等伦理价值目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传统的公司法在突出对股东的保护时,忽略了对债权人的保护,大股东把持董事会,为董事滥用公司的法人人格提供了机会;抽逃注册资本、虚假出资、转移公司财产、逃避法定义务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现象不断出现,为平衡公司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和利益,应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若干问题以及我国在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方面做进一步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应准确界定概念,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环境利益均衡,促进环境公平、正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时应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合理界定补偿主体,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税费制度,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一种排除,即通过对那些滥用公司团体人格独立性和股东有限责任的鼓动责任的直接追索,以阻却公司法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特别对于银行债权的保护,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体意识是强调服从集体利益时也能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主动性人格是一种稳定倾向。为研究主动性人格、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三者的关系,采用牛津幸福感调查表、主动性人格问卷和自编集体意识问卷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三者之间是显著正相关,且主动性人格在两者之间起中介效应,越主动的人越能够融入新环境,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同时集体意识也会增强。  相似文献   

14.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在个案中对公司的法人人格予以否定的制度。中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承担连带和赔尝责任。新《公司法》旨在促进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义民法法益是指所有值得为民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已为民法所保护之利益和应为民法所保护之利益两部分;狭义上是指民事权利之外的已为或应为民法所保护之利益,包括为民法所保护的非权利化利益和应为民法所保护之利益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民法法益具有四种制度应用,即一般人格法益、胎儿法益、死者法益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法益.司法实践中,民法法益的充分保护较多借助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和对法律原则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经济格局中,母子公司中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十分必要。为了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应该深入探讨母子公司中公司法法人格否认的基本问题及实质合并原则、深石原则等,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母子公司中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司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公司债权人,公司制度设计时应保护其合法的利益,然而在我国《公司法》中对公司债权人保护有许多不足,公司法中更侧重对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为此,应从5个方面对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予以完善,具体包括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公司债权人会议制度、公司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公司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的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要求实现人格的生态化整体转型.从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角度来看,人格的生态化意味着这些非生态人格要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获得生态内涵;从法权人格的角度来看,人格的生态化意味着法权人格应该在越来越普遍的意义上成为生态环境的权利主体,且使这个权利主体同时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人格生态化同时包含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法权人格的生态化,是人格的整体的、历史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75-77
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实施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债权人利益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前,保护债权人利益有其必要性,本质上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对平等原则的维护。进一步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债权人知情权和参与权是保护认缴资本制下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林怡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4):123-12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司越来越多.但现行的法律规定,我国的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制度保护了股东自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债权人保护不足,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本文就我国公司有限性与债权人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论述,以便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