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长辰子 《出版参考》2006,(7):30-30,20
公元1762年6月28日,叶卡特琳娜依靠情人奥尔洛夫兄弟为首的一批青年近卫军官,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并杀死了她的丈夫彼得三世,当上了俄国皇帝。一时间全国骂声四起,人们都骂她是杀夫弑君的女妖。但富有谋略的叶卡特琳娜并没有惊慌失措,她懂得怎样来驾驭人们的嘴和心,让他们发出对自己的赞美之音,为自己赢得名声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毕业从事反封建神学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主编《百科全书》的过程中,曾陆续购置大量图书。然而,《百科全书》还未最后编完,他就因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将自己的所有藏书(计2904册),以16000里佛之价卖给俄国女王叶卡特琳娜二世。不过女王并未立即取走这些书,而是仍将它们留在狄德罗那里,并委托他为图书管理员来保管这些图书。至此以后,狄德罗当了整整20年的“女王陛下的图书管理员”,直到1784年7月31日逝世,叶卡特琳娜二世才将这些图书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的苏州充满风韵古城,苏州以她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在向世人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但当她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她依然是那样楚楚动人,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风韵.……  相似文献   

4.
信访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心声,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的途径。只要留心观察,人们很容易在自己的视线中发现这样的上访者:他(她)往往用纸或布写着一个大大的“冤”字举在手里,带着大包、小包,甚至铺盖和锅碗瓢盆,常年出现在当地、省城及首都的信访办、法院、检察院、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门前。他(她)们要讨说法,要搏一口气;他(她)们要诉冤情,要惩真凶;他(她)们要求赔偿,要求享受“应有的待遇”。有的是真有冤情,合法权益真的受到侵害;有的是期望过高,或不懂法律,真的无理;也有的则是胡搅蛮缠…  相似文献   

5.
到上海之前。叶小亚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白领”经理。她当初只是一个灰姑娘呀——大专毕业,相貌平平,也不像其他同学有这样那样的各种证件。但是,叶小亚对生活抱着很甜蜜的梦想.即使做一个傻傻的小职员,她也很开心。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19日,定海的陈女士准备进入自己的网上银行账户时,发现熟记在心的密码竟连续发生"输入错误",当时,她以为是电脑出现故障.第二天,当她使用密码仍然不能进入自己的网上银行账户时,陈女士才警觉有问题,马上到开户银行查询,发现账户上的7100元存款已被人通过网上购物消费掉了.  相似文献   

7.
法拉奇要当"事件见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法拉奇,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她写的那本《风云人物采访记》。她本人也因采访世界风云人物而享誉佳名“世界政治采访之母”、“二十世纪后半期历史的见证人”。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全名奥丽亚娜·法拉奇,1930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工匠家庭。法拉奇的父母非常贫困,但他们允许自己拥有一样奢侈品——书籍。这使法拉奇从小就有机会钻进书的海洋。 法拉奇在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之后,对历史产生了许多疑问和遗憾。比如,耶稣整天被人们膜拜,却没有人真正知道他长得是什么样子,他是黄头发还是黑头发,是胖是…  相似文献   

8.
在阳台上,我和贝恩斯太太(MadameBaines)的长聊饶有兴味。当我说出自己的身份时,她立刻显得非常虔诚。然而她那车承的语气并不能掩盖矫饰的表情,这一点我能看出来。维多利亚主教(TheBishopofVictoria)1856年到过那里,人们对他的来访满怀欣喜.据我所闻,大家一提到主教,似乎无不怀有敬意.她和苏格兰独立教会(ScottishFreeChurch)的一个姓金的先生很熟悉,金先生三个月前刚从苏格兰归来。她答应帮我引见,去的时候可以塔她的马车.晚上11点,我上床睡觉。房间相当不错,通风良好.爪哇这边的床都有蚊帐,可以防止蚊子的猛叶…  相似文献   

9.
一天下午,鲁艺的学生到城里开大会.散会以后,鲁艺的队伍走出城门,爬上校舍所在的半山坡.莫耶和几个同学站在窑洞前的土坪上,远望着一队队抗大的同学从城里走出来,他们的歌声和口号声清晰可闻.这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血流加快了,胸中涌起了潮水.来自朝鲜的音乐系同学郑律成,站在她的身边,看出了她的心情极不平静,就对她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四川《南充日报》女记者闫萍成了当地的一名新闻人物,她因为将自己一段采访亲历写成一篇"揭短报道"在报纸上披露后,南部县副县长邓于明将1000元特殊的奖金颁发给了闫萍,感谢她通过媒体披露南部县水上安全存在的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1.
有篇通讯,记述一位老太太苦心经营一个小食杂店,她把全部收入用来抚养12个孤儿,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她这样做,是幼年失去双亲时,当地老百姓收养了她,她要报恩。有媒体拒用这篇通讯,理由是:事迹不错,也颇感人,只是见人见物不见思想——通篇没有一句反映她思想境界的闪光语言。  相似文献   

12.
从副市长到大型国企董事长,正厅级女干部、广西城建投资集团董事长高平曾经为自己设置了一道"物理距离":任何人不得靠近她1.6米。这道"物理距离"所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2001,(12):40
北京日报10月11日用整版刊出《“拾破烂的女孩”昨进北航》的报道称,河南贫困女孩高旭自6岁起便缠着妈妈要上学,而妈妈却指着仅有的一间破屋流着泪说:“咱家哪里能挤出一分钱?”小高旭为此哭了大半夭,但她从一位拾破烂的老太太那里发现,可以拾破烂换钱。从此小高旭便开始走上了用拾破烂供自己上学的路。她用拾破烂换来的钱供自己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今年又考进了北航。 在上学期间,高旭手里经常提着一个编织袋,课余到处捡拾破纸、废瓶。她还把没有字的纸挑出来,放在枕头下面压平,装订成作业本,为此,有的小朋友叫她“…  相似文献   

14.
黑夜,电脑前,轮椅上一个孤傲的女人敲打着自己心中的文化,这是<穿越激情>中的蒋雯丽-一个原创作家.透过她的神情,除了感受到她的寂寞与渴望,我也沉思起图书出版业的现状来.  相似文献   

15.
阿成  万青 《今传媒》2005,(3):56-59
扮婚托、入住十元店、卧底“二奶村”、牵手艾滋病人、走进精神病院。自己的家中陡然发生情杀案。有人要“火烧”她,报社开除她……深圳女记涂俏的名字和她的“隐性采访”红遍大江南北。其4部图书正在全国热销。中央电视台将她评为“中国最精彩的女性”。涂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经历了怎样的“边缘生存体验”?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传奇人生?2004年12月下旬,记飞抵深圳。几经周折采访了这位香港《汇报》驻深圳办事处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正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高潮阶段,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局宣传处向我推荐延吉市看守所夏妍的事迹,并将她的事迹材料寄给了我。这个材料写的面面俱到,看过后,你只感觉这个人挺出色,但你感觉不出她出色在哪里。可是当我有机会到看守所亲自接触到夏妍并和她深入交谈后,我发现这个年轻漂亮的女管教的思想境界和对自己工作的感悟与众不同。难怪在她所从事的这项特殊的工作中会有这样出色的成绩了。抓住她们人性的另一面很多女死刑犯内心无比的荒凉寂寞,她们经常带着悔和愧离开人世。一说采访她,她十分腼腆:“我真的…  相似文献   

17.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18.
木东 《今传媒》2006,(8):51-53
程秋萍,51岁,现为《武汉晚报》主任记者、“新闻148”栏目主持人,曾被武汉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及“维权卫士”称号,武汉市政法委授予她“优秀执法监督员”称号,被群众亲切称为“太平绅士”、“民心记者”。二十二年,她从未离开过新闻职业。在此期间,她接待来访者近20万人次,澄清或纠正大小冤假案近千起,借助自己的笔帮助过成千上万的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太平绅士”、“民心记者”……平常,她乘电梯上下班,同事总问她“忙什么”,她最平常的回答为“还不是穷人的事”。正因为忙多了穷人的事,别人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傻大姐”……她将…  相似文献   

19.
肖湘华,望城县公安局的档案干部.人们记得:1983年9月她临产的前一天,还坚守在档案岗位上.她,长年战斗在兰台,全身心倾注于事业,对自己的身体全然不顾.1995年,人们发现肖湘华同志渐渐地瘦了,面色苍白,同事劝她去医院检查,经确诊她患上了乳腺瘤,而且随时都可能恶化.  相似文献   

20.
同事去采访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女儿长得端庄大方,成年后,嫁给一个日本人.感情不和,后改嫁新西兰农村.语言不通,最后又回到故土.此时,女儿已身心疲惫,精神失常.记者采访的是母亲,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是在一次通话时发现女儿情况不妙的,女儿在电话里竟然跟她说起自己非常隐私的那些事,做母亲的立即设法将女儿接回来,知道她一定已经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