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应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实践也表明:要实现这样的过程,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因为它是学生进行交流、探索、合作等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从一年级起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的同时,尤其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肯动脑、会思考的人,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对数学也会由厌学到想学,由想学到乐学,把解数学题当作一种乐趣,数学思维能力也将是终身享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从培养兴趣开始,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也就是变不学为想学;其次就是补充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想学,而且能学会;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学会升华到会学。  相似文献   

3.
张超 《科学中国人》2014,(3S):185-185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我省重点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进入深化研究阶段,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在此提出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的方法与各位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中,一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6.
蔡香叶 《今日科苑》2006,(10):112-112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与要求。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在本文中,我着重通过6种方法与途径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廖爱娟 《科教文汇》2007,(3S):124-124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既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呼声,更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期望。而惟书、惟师的教学观念却挫伤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影响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的中实施,教师的地位应由权威者变为平等者,由传授者变为求知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可说,使其好胜喜欢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作有了这样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卫煜 《科教文汇》2012,(33):172-173
快乐体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得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地活泼地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体验到克服各种困难后的乐趣.让学生从最初的“想学”到“敢学”再到“乐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上体育课的乐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快乐体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倪旻 《科教文汇》2009,(32):156-156,200
现阶段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展、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龚徽 《科教文汇》2008,(4):77-77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成为小学教育重要的内容时,口语教学则备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采用生活化、交际化和活动化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袁书银 《科教文汇》2008,(30):107-107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教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权普 《科教文汇》2008,(25):130-130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将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数学教材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不够,认为“实践活动”不是新课的教学,是课外活动课,有的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作为课外作业自行完成,学生往往草草了事,完成任务就行。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活动”课是节复习课,把书本上提示的几道题目完成就行。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活动”就是搞一些竞赛、游戏等。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有然”。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亲力亲为”、“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体验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焦多仁 《科教文汇》2020,(6):141-142
“减负提质”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提高课堂质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使学生学会主动理解知识,在探究合作等互动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要注重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乐学、善学、爱学、会学。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呈现知识,有的甚至就是机械的记忆与模仿。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学是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更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一、新课程理念下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经典论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钟荣华 《知识窗》2011,(5X):30-30
<正>数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且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转变所学知识为概念内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  相似文献   

17.
让高中数学教学有声有色,不是一种梦想。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教师教着也轻松。这就是让教学在一种情境中进行。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让学习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把问题少的学生教成问题多的学生。让学生感知数学是自然的、清楚的、有用的、能提高能力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必须是“有问题”的老师,如何整体把握好每一章、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出一系列的贴近学生生活、能融合到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并发生冲突,又能很好的体现本节课数学思维的本质,同时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和谐的师生情感贯穿始终,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引导学生"会学"数学,激发求知欲,使教师被动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刘孝锋 《科学中国人》2014,(5S):197-19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永恒不变的主题。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孔子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数学同样离不开兴趣,特别是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钟琼 《知识窗》2012,(8X):48-48
<正>数学学习过程既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感悟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