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训练有效性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肌肉力学特征、供能系统特征和滑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要从专项角度需要出发,注意发力时机与膝关节发力的角度,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转化更为直接、有效。认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和不稳定等问题;应摒除陈旧的力量训练观念,采取提高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  相似文献   

2.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体能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认为我国速滑运动员在近6个月的冰上训练阶段忽视力量的训练,致使已获得的力量能力产生消退,是我国速滑运动员虽具有优良的力量能力却不能在比赛当中发挥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阐述了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遵循互补性、均衡性和全面性原则,促进滑行技术提高的原则,符合专项需要的原则,符合个性化发展等力量训练的原则;提出结合速滑专项特点制定专项力量训练计划,根据周期特点合理安排力量训练负荷,科学化安排力量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量、最大力量等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的途径。对促进速滑教练员力量训练理念的更新,创新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宏文 《冰雪运动》2011,33(2):8-10
血乳酸是评价训练负荷强度和专项训练要求最行之有效的指标,训练时测定乳酸值的变化,可以掌握运动强度和训练过程中代谢能力的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训练中血乳酸的监控,发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某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未达到训练效果;在无氧耐力的训练手段中,某些手段处于混氧训练阶段,未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整体看短道速滑冰期训练的乳酸值趋势偏低,在今后训练中应进行严格的血乳酸监控,随时调整训练负荷,以使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滑属于冬季项目中较具代表的一类运动项目,在实际运动中,不仅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对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短道速滑运动发展现状来看,呈现出运动技巧与专项力量不均衡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开展短道速滑的运动训练时,过于注重对运动技巧的练习,而忽视了短道速滑项目多赛事的特点,在运动员专项力量和耐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后半场的比赛中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基于此,要求相关人员加大对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视力度,积极探索提升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短道速滑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要求,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与获得的途径,揭示了专项力量耐力是影响、制约体能和技能能力的主要因素,寻找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应用于训练实践,可使得二者有效地结合发展,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引用新型短道速滑专项力量模拟训练器和空气阻力伞器械,并研究设计了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将其运用到陆地和冰上的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来强化专项动作过程中的外加阻力负载刺激,以实现不同层次的运动员不断突破专项力量极限水平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定的运动训练方法对短道速滑青年运动员下肢小肌群的训练进行实践性干预,寻找出小肌群训练在整体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中的权重地位。研究认为:一般专项训练方法往往忽视小肌群的专门性训练,然而在青年期时,肌肉迅速发达起来,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通过传统的专项训练会导致大肌肉群发展速度过快,这个时期根据运动员的自身需要,注意安排小肌群的力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速滑运动专项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可持续训练问题,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型支点模拟滑板和传统滑板进行阶段性训练的对比实验方案,通过滑行步数及史密斯力量架运动学指标、即刻心率及血乳酸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个体肌肉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得到增强,且略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得到较明显改善.该结果说明采用支点模拟滑板相对于传统滑板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具有更有效的辅助作用,可作为这种新型滑板训练方法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影响的训练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长期的观察和调研,对目前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专项训练方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专项体能训练方面长期存在着绝对速度练习多,对速度耐力训练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速度训练与耐力训练脱节;专项技术训练长时间在低强度下进行,当速度变快或机体疲劳时,就很难保持技术,动作变形较严重等问题。提出在有氧训练中融入技术、力量的内容和要求,使耐力与技术、耐力与力量有机结合;强化力量训练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更加注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技术是否正确、神经肌肉是否充分调动、肌肉的发力特点是否更具有协调性和专项性;注重负荷的监控,科学控制训练的进程等改进与发展建议。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理论支撑,为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长期的观察和调研,对目前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专项训练方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专项体能训练方面长期存在着绝对速度练习多,对速度耐力训练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速度训练与耐力训练脱节;专项技术训练长时间在低强度下进行,当速度变快或机体疲劳时,就很难保持技术,动作变形较严重等问题。提出在有氧训练中融入技术、力量的内容和要求,使耐力与技术、耐力与力量有机结合;强化力量训练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更加注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技术是否正确、神经肌肉是否充分调动、肌肉的发力特点是否更具有协调性和专项性;注重负荷的监控,科学控制训练的进程等改进与发展建议。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理论支撑,为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冰雪运动》2014,(3):27-30
加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使之与身体的其他素质密切配合,有助于切实提高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能力。针对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指出要不断更新训练手段,刻苦训练专项技术动作,抓住训练时机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消除运动员紧张等不良情绪等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为运动员在青少年期间提高自身灵敏素质,为日后比赛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韩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跟踪调查和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韩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指导思想、训练方法、内容及手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选手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最大力量能力阈”的测试方法,对国内10名男子和10名女子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进行测试与研究。建立了力量的检测与评价平台,从负荷重量与运动速度两个方面综合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能力。从力量素质的结构上发现了我国速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持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力量耐力”,特别是“速度力量耐力”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通过1年多的实施已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对备战2006年冬季奥运会的重点运动员进行了系统测试和专门指导,获得了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总体专项力量能力与韩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尤其是在比赛中“突然加速”与弯道超越对手的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数字化短道速度滑冰弯道力量训练器。训练器由底盘框架、梯形长方体钢框和平叉型框等构成框架,装有圆盘踏动传动系统、风阻转盘传动系统、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开关传感器等,以及数据采集摄像机、计算机组成。运动员模拟弯道蹬动训练时,站在转盘边缘做双腿交叉剪切用力向右蹬动,使踏动转盘逆时针转动,来克服传动系统阻力、风阻力转盘产生的阻力负载,同时主轴的转速光码盘系统、压力传感器、摄像机将蹬动速率、压力、视频信号传给计算机模拟成动作压力周期曲线信号数据同时显示并记录,实现数据化训练,依据数据评估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安秋  李颖 《冰雪运动》2011,33(6):9-11,24
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对体能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与世界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宏观指导思路上、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认为对速度滑冰项目专项力量特征的理性认知,可使训练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运行,提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应遵循符合专项技术需要、兼顾项目供能特点、按顺序安排、个性化实施等训练原则,以及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训练手段、发展力量耐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检测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并以此反映运动强度的现场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的陆地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监控,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发现,旨在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中,运动强度安排得不合理,导致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后程无力的现象。因此,调整训练强度是今后训练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培养虽然属于基础培训层次,但对构建合理的运动人才梯队,培养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体能、技术训练时应遵循其身体形态、生理、心理、运动素质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比较早、而且快,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中兴奋性占据优势,技术训练时尽可能地多做示范,减少讲解;应该高度重视神经调动肌肉速度的训练,应专门性、针对性地对小运动员的动作速率努力开发,不能在12岁之前丧失这个机会。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对缺氧的忍耐力弱,高强度的无氧耐力训练使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对少儿的健康体系是一种破坏,也缩短其运动生涯;应采取高强度、短时问、多组数与长间休训练方式,增强心脏每次搏动的输血量,既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又有效促进了少儿心肺器官的良好发育,为其今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心脏的储备能力。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与先后顺序,应在12岁前合理搭配、均衡开发运动素质,绝对力量素质和无耐力素质应在16岁以后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东旭  张明伟 《体育科学》2004,24(8):38-39,43
通过对吉林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血乳酸的监控,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采用检测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并以此反映运动强度的现场测试方法。结果显示,运动员在冰期速度耐力训练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偏高,非冰期速度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浓度偏低;冰期一般耐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高,非冰期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结论:在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中,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调整训练强度是今后训练方法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多年来困扰教练员的一个难题,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水平落后的根本症结是速度耐力水平低。要想提高这一项目的成绩,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我国速滑短距离专项负荷训练特点和影响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基础、训练负荷比例、弯道技术、力量训练、肌群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速度滑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强的体能类的竞技项目,认为正确理解速度滑冰项目的特点规律,解决好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混养训练三者的关系,准确掌握生化指标与3种训练比例的关系,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关键,并给出了3种训练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