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知识图谱是科技文献计量学及现代信息理论与技术集成融汇的新型科学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随着电子资源及网络环境迅猛发展,学科核心文献资源及保障环境构建与服务已成为科研机构文献情报系统关注的焦点。通过CiteSpace II系统的共引分析、聚类标识分析、关键路径法构建基于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科资源社会网络,以可视化图形分析获得核心学科资源结构、布局与构成;以文献集成检索与全文传递服务方式构建桌面即得的学科资源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引文中心性图谱的科学计量学发展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春娟  曾国屏 《现代情报》2011,31(3):108-112
科学文献的引文中心性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识别与跟踪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主题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科学发展预测。以国际科学计量学权威期刊《科学计量学》于1978-2007年发表的1957篇论文的39 200条引文为数据样本,绘制《科学计量学》引文中心性网络图谱。该图谱清晰地揭示出,科学计量学的发展阶段及将来趋势,主要包括:理论奠基阶段;引文分析发展阶段;科学合作计量研究阶段;科学评价阶段;科学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发展阶段;大科学时代的科学计量研究阶段;信息计量学发展阶段;三螺旋创新计量与纳米等新兴科技领域计量研究将成为下一阶段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通过绘制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知识图谱,界定出七大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领域:1、引文理论、科学交流、基础科研评价;2、科学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网络计量学;3、科学技术合作;4、科学计量学经典概率分布、文献计量学定律、信息计量学;5、科学计量学指标与国家科研绩效评价;6、知识的新产品--科技动力学;7、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其中前沿领域1、2、4属于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而前沿领域3、5、6、7属于应用研究领域。经过比较发现科学计量学更加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德明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41-1147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了"文献"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展示了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的发展与现状,明确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的现实基础,包括由Swanson所提出的以非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理论的研究,以及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科学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发展前沿和热点的感知与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科学发现计算性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最后,在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结合可视化技术计量文献的新视角,并且提出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研究相当活跃,出现了信息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分支学科,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流派。笔者对科学计量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等的思考,以及对于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模型、科学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的思考等,对目前科学计量学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8  
陈悦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的悄然兴起,一方面是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计量学从数学表达转向图形表达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显示科学知识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转向以图象展现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的结果。这里,在介绍有关科学知识图谱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数据库、数据格式及存取,数据分析算法,可视化和互动设计,科学计量学等方面阐述了有关科学知识地图绘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其进展表明,无论是对于科学技术研究,还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知识图谱都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情报计量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廷元 《情报科学》1994,15(1):55-64
情报学家过去一直把文献计量学看成是情报学的定量研究学科。自前西德学者奥托·纳克1979年提出“情报计量学”以来,经过布鲁克斯等人的深入研究,西方情报学的定量研究科学逐渐完成由文献计量学向情报计量学的历史性转变。本文追溯了情报计量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情报计量学术语的流行状况,考察了情报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重合、搭界之处和不同之处,提出了情报的定义与计量、多维情报计量模型方法和结构情报公式这些情报学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健  孙畅 《情报科学》2013,(7):78-82
科学知识图谱是科学计量学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为期刊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检索并下载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情报科学》2001—2010共10年的题录及引文数据,区别于传统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绘制了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和引文知识图谱,并对图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全景扫描了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相似文献   

9.
吴爱芝 《现代情报》2016,36(2):32-37
信息技术进步使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广阔。本研究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文献计量学的基础支撑和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认为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和替代计量学是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们继承了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丰富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体系,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支学科特征。我国文献计量学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深刻影响,尤其在测度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已经紧随国际潮流与趋势,但理论研究仍相对薄弱,网络环境下的计量分析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计量学理论是科学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科学评价主要对被评对象的质和量进行评价,而计量学理论则是完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的基础。围绕科研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形成了一系列计量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主要有文献计量学(包括情报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等,这些学科理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自成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并互相印证,共同构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评价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把客户知识管理引入科技期刊的尝试中,探讨构建客户知识管理流程,使客户知识管理由理念固化为可操作的行为。 【方法】 针对期刊新媒体化发展提供的丰富的客户知识,结合案例期刊的一些数据将客户信息知识、客户操作知识、客户隐藏知识三类知识进行挖掘、储存、分析,实现对客户知识的利用。 【结果】 期刊实施客户知识管理,可以使关于受众的知识成为对期刊有用的、可利用的资源,体现了客户知识对期刊的增值作用。 【结论】 对客户知识管理的初步应用显示,客户知识管理能够对期刊的产品设计从内容到形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美的规律”与科学知识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学知识审美性生产的规律包括环境美、境界美和对象美,是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的基础。而职称化、非全时化、基金行为、论资排辈、追求评奖等异化劳动方式应当彻底扬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科技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CNKI收录的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发表的科技管理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掘我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研究力量、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等,对我国科技管理研究进行整体把握。高频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基础研究"有较强的中心性,我国科技管理的研究热点可以分为科技管理制度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科技创新、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是科技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1995-2016年间SCI核心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主题的2769条文献记录,借助CitespaceIII科学知识图谱软件,选用“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关键词”四大指标,综合性探索3D打印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过程,并展望未来的3D打印研究热点。研究发现:(1)3D打印的研究热点最早出现在1993年,从2005年开始迅猛增长,在2013年出现高峰;(2)热点主要集中在“医疗支架、器官与药品”、“快速成型”、“增材制造”和“化学合成反应”等领域,也出现在“超声波固化”、“激光烧结”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技术层面;(3)“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出现最早,并且至今保持异常活跃;(4)“增材制造”、“3D生物打印”、“钛合金”与“化学合成反应”等是近年来最新兴的研究热点;(5)“商业化运营”和“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等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可以促进3D打印相关理论的发展,为科研人员确定3D打印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供参考,为企业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和政府规划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Between 1809 and 1813 leading American physician Benjamin Rush (1745–1813) devoted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his time to the production of “American Editions” of four British and colonial medical texts by Thomas Sydenham (1624–1689), Sir John Pringle (1707–1782), William Hillary (1697–1763), and George Cleghorn (1716–1789). This occurred during a period where Rush might have written a textbook detailing his preferred medical system for students outright. Instead, he opted for a different form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that focused on creating fictive conversations and encouraging critical reading rather than rote memorization. He dedicated these heavily annotated documents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set them up as a pedagogical tool. Analysis of these texts helps uncover the reading practices of Rush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he expected Americans to mediate their usage of foreign texts and theories after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科学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微观结构单元,科学学科研究是科学知识体系结构研究的延伸和细化。建立在科学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科学学科学,是钱学森所倡导的科学体系学或科学知识体系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学科。通过梳理科学学科30年来的期刊文献,可以大致圈定科学学科学的主要论题。为了推进科学学科学的有序、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实施强化学科意识、借力关联学科、扩充学术队伍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科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亦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境和危机。现代科学的异化所造成的,已经不仅仅是科学自身的危机,而是包括自然、人和社会的全局性危机。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其伦理使命在于:以合理的道德诉求规约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的融合、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人类自由的实现,从而超越“科学危机”,实现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对于期刊的引用和管理的影响及这种互动与科学传播体系的关系。【方法】 以实证手段分析中国媒体报道科技论文与科技论文引用率的相关性,并从科学传播体制层面探讨媒体与期刊的互动。【结果】 中国媒体报道与期刊论文的更高影响力具有相关性,但我国科技期刊在系统性利用科学传播资源方面尚显不足。【结论】要从中国科学传播系统出发,充分考虑科技期刊、科研工作者和科学新闻的不同需求及论文的新闻发布对各方的不同影响,制定基于论文成果的开放科学传播平台与战略。  相似文献   

19.
赵丽梅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00-204
科学数据溯源不仅可以维护科学数据生产主体的权益,而且可以保障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因此科学数据溯源对于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溯源方法存在信息不能及时对称、监管不能及时到位等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基于区块链理念的科学数据溯源体系.在分析科学数据溯源内涵的基础上,论述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溯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溯源内容、溯源平台以及融合私有链和联盟链的运行模式等3个维度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溯源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e literatures on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VoC)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NIS) propose very similar arguments about how firms require different types of labour qualifications to pursue strategies of radical product innovation (RPI), incre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IPI), and product imitation (PI) respectively. Despite their similar lines of reasoning, however, the VoC scholar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skill profiles of a firm's entire workforce, whereas the NIS proponents focus on the knowledge base of scientists. Given that both literatures have developed without explicitly taking the arguments of the neighbouring discipline into account, it is thus unclear whether they explain the same, or different, phenomena. Furthermore, both literatures propose firm level arguments but test them on the basis of macro- rather than micro-level indicators. This paper therefore asks: first, does micro-level evidence support the VoC and NIS arguments that particular types of employee skills and knowledge backgrounds of scientists are needed for different competitive strategies? And, if so, do RPI, IPI, and PI firms need to employ scientists in combination with a workforce having the respective qualifications, or is it sufficient if scientists or employees alone are adequately qualified. Quantitativ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a particular mix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employee skills facilitate RPI, IPI, and PI strategies. The article thus concludes that - despite their similar reasoning - the VoC and the NIS literatures indeed describe different phenomena, without being aware of the synergies created whenever adequate employee and scientific qualifications are hired toge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