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鲁迅作品呈现着"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基于败落家族后系子孙承受的"鬼"的梦魇的切身体验,鲁迅对"人鬼纠葛"的社会中人生悲剧的展示极其深入,显示出《新青年》同仁倡导思想启蒙之不足;鲁迅作品同时又存在着一个"人鬼交融"的世界,这与他对"道教"与"道士思想"的区分相一致,根源于他早期思想中对民间宗教的肯定和追寻,是他审视和批判人鬼纠葛的社会根基之一,同时,又是在补救"五四"新文化倡导之局限。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这是作者继《百年孤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近40年文学生涯中创作的第一部专门描写爱情的小说.故而作品问世后,引起了全世界文坛的注目.哥伦比亚著名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鲁评价《爱情》“是一部完美的爱情专著”.有人称之为.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甚至有人誉之为”一部充满哭泣,叹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我们认为,马尔克斯的《爱情》仍然关注着拉美人民的生活与历史.注意刻画、描述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爱情与人性的执着思索.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爱情悲剧,以现实主义的悲剧感和直面现世人生的真实性,从主题到题材,从结构到风格实现了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3.
"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的话,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以小镇马贡多为背景,以布恩地亚家族为描写线索,对这个家族进行了一番观照和审视。揭示出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社会的孤独的悲剧,似乎加西亚.马尔克斯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孤独而写孤独的。所以,孤独就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路遥的《人生》通过对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和农民之女刘巧珍、干部之女黄亚萍的爱情纠葛的描述,十分清楚地表明:只有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才会有真正的爱情。本文想就这一问题再次加以论述,聊表浅见,期望那些恋爱中或者将要恋爱结婚的青年男女,在选择自己的爱情、婚姻时,要充分地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与心仪之人志同道合,白头偕老。  相似文献   

5.
大冶铁矿业余作家马景源的长篇小说《克虏伯之恋》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反映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作品。该作品以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钢铁公司的兴衰为背景,虚构了创办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4个家族的儿女们的爱情纠葛、家庭纠纷和为创办中国钢铁联合企业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既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又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品中涌动着、奔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矿冶人铁血丹心的诗意书写。  相似文献   

6.
在路上     
"我们身处一个无限矛盾的世界,渴望爱情又害怕背叛,渴望温暖又难舍颓废,渴望活得淋漓尽致却又到处束手束脚,每个人都在夹缝里,挣扎在现实与梦想中间。"这是一位行走爱好者在路上写下的日记。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对爱情的描写十分精彩,同时又耐人寻味。在这些爱情故事之中,既有直观的现实基础,又有理想的爱情升华。作者蒲松龄所书写的爱情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极尽想象之能事,《聊斋志异·宦娘》的人物关系设置极其独特,本文主要从其人物关系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8.
《任氏传》是中唐时期传奇作家沈既济所创作的狐妖故事,它开辟了人狐之恋的先河。狐妖任氏的美丽善良、聪明机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最终又离奇的消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寄寓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志和审美意识,突出狐妖人性化的一面,借人狐之恋来展现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和爱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较为丰富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志怪小说的顶峰之作,但其文章表现出来的思想显然不是局限于描写人鬼狐妖的爱情立场,在《聊斋志异》中,每一个小故事都体现着作者蒲松龄对于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恋爱自由、个性解放、惩恶扬善、人间至情。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蒲松龄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于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营造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马孔多镇。布恩蒂亚家族建立了这个村庄,在这里生养繁衍,欢笑痛哭,直至在第七代与它一同毁灭。布恩蒂亚家族最大的特征就是孤独与梦想,孤独执拗地追逐他们,不让他们有片刻的安宁,而梦想也如影随形地缠绕他们,让他们享受生命的意义。霍·阿·布恩蒂亚是梦想和孤独的开始。他带  相似文献   

11.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最后被众人惊醒,爱却只能被淹没,"在钉针下趴伏"。  相似文献   

12.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经历了入梦、梦酣、梦呓多个阶段后被惊醒,梦幻破灭。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汀一直被誉为19世纪英国第一位现实主义女性作家,她的6部作品全部涉及爱情和婚姻主题,在主人公们的婚姻中,金钱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然而,在奥斯汀对爱情婚姻的描写中,大部分的情感故事,均脱离不了浪漫的“灰姑娘”模式。理想的婚姻与现实的冲突,现实与理想,理想与感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矛盾统一于奥斯汀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一唐传奇中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作品给古代叙事文学带来的认识现实的艺术因素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道德评价和美学理想的表达。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们既然要反映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为争取具有个性解放倾向的爱情生活而与礼教的束缚和阶级的限制进行抗争,就必须对这种抗争的行为作出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5.
《百年孤独》作为一部不朽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内容曲折离奇,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将宗教典故、地域风俗以及神话传说结合到作品中去,使得现实与虚幻相互融合。本文试图通过原型理论探索《百年孤独》中隐藏在"孤独"背后的一系列神话原型,进而阐释其原型体系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莲香》和《封三娘》中写了女性同性情谊。这种女性同性情谊会由友情上升到爱情。选择这种主题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超越和突破。但是,作者在描述这种情感时,始终不离传统异性爱情婚姻,让这种情谊与异性爱情共生共存,但遭到异性爱情妁过分干预后则悲壮地香消玉殒。这种对传统异性爱情婚姻的超越和妥协反映出作者的深层创作动机:女性同性间的情谊喻示理想的同性的知己之交,但是,女性同性情谊不为社会现实所容,必须在现实的正常的异性爱情和同性友情的掩护下才能暗中存在。而在现实中,理想的知己之交也很难找到,当现实的俗务干扰了知己之交,也就不存在真正的知己。  相似文献   

17.
作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收官之作的《春尽江南》,和前两部描写爱情和追求"乌托邦"的理想不同,更多地聚焦于当下时代秩序的颠倒和人们精神的迷乱,抓住了时代变革下人们的异化心理。乌托邦的理想却从前两部作品的狂热退回到人类的精神深处。格非否定了乌托邦,是为了一部作品的完结还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边城》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情美、人性美的田园牧歌的理想家园——-茶峒,在美的展示中总隐隐透出那幽幽的伤感,虽不那么强烈,但却实实在在,让人无法忽略又无可奈何。那丝丝忧伤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了翠翠爱情的悲剧,也是作者创作时处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在路上     
“我们身处一个无限矛盾的世界,渴望爱情又害怕背叛,渴望温暖又难舍颓废,渴望活得淋漓尽致却又到处束手束脚,每个人都在夹缝里,挣扎在现实与梦想中间。”这是一位行走爱好者在路上写下的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