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垂髯之年到不惑之岁,几十年终不改的是我对广播的那份痴情,那份眷恋。孜孜不倦地求索,使我从一个泥腿子“广播迷”,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广播人。 从美好的童年开始,我就爱上了广播,村里人都知道我听广播已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但农村有线广播的转播时间是有限的,一天早、中、晚三次播音,满打满算,也超不过六个小时。那时,公社、大队还没有用上电,全靠公社广播放大站的柴油机发电,有时,柴油机坏了,或者需要保养维修,村里所有的小喇叭就都成了“哑巴”…… 听不到小喇叭的声音,我的心里很不好受,顿感食不…  相似文献   

2.
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几乎都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的“小喇叭”节目,当时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里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而今,他们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向世界大声广播。  相似文献   

3.
<正>此处两篇文章均来自铁路一线职工的手笔,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露,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我有听广播的嗜好,这个嗜好从童年相伴我一路走来,不但没有因岁月流淌而激情衰减,反而随着脸颊皱纹的深陷越来越加重,我一天不听广播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全身不舒服。"小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好听极了,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愉悦,更让我了解了伟大祖国的前行历程,知晓了世界风云的变化。"小喇叭"里的世界太大了,我喜欢"小喇叭",常为自己有这个嗜好而窃喜。  相似文献   

4.
杨丽芳 《河北广播》2006,(C00):52-53
“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小时候.每当收音机里发出这稚嫩而又清脆的声音时,哪怕是正在玩耍。我也会放下手中的一切。趴到收音机前。聚精会神地听孙敬修爷爷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相似文献   

5.
拧开笔,打开采访本,正儿八经采访了,而往往抠不出满意的材料。可有时与人闲谈,却无意间创出“乌金”来,回想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两年的实践,就每每有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喜悦。1990年初夏,我回农村看望母亲,姐姐也来串门,她很健谈,她说我们种田不用愁,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落谷,小喇叭会喊会教呢。“小喇叭教你种地”,我  相似文献   

6.
曾嘉 《军事记者》2012,(8):39-40
无论国内传播还是国际传播.我军力图树立的形象都是“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但在国际传播中.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新闻媒介所塑造的我军形象与我军的实际往往并不相符。造成这种在传播学中被称为“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媒体所在国与其所报道的对象之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因此.我军形象在国际传播中要被“认同”便显得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7.
戒“吹”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种爱“吹”的人,遇人则吹牛,凡事好吹嘘,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吹风机”、“吹鼓手”。  相似文献   

8.
一、改版整合的方法论价值评估 开播百日的“中国之声”似乎是一个婴儿。而追溯其前身就可以发现,早新闻、晚联播早已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品牌了。许多人从小是听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音乐声长大的。可以说,以早新闻、晚联播等为代表的传媒的活动,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脚印,记录了一个时代变迁的轨迹,影响或塑造了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新闻扶贫功德无量熊述恒再传,直至传得满城风雨。这其中不少人是善良的,只是过于轻信,不动脑子,给谣传当了“小喇叭”。也有些人属于病态,平日里闲得没事,好瞎编点故事,信口开河,以逞“消息灵通”之能。还有极个别是“别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乱。传言之危害,在于...  相似文献   

10.
《新乡晚报》今年初曾刊登了我采写的《北新商场党支部从严教育党员》一稿。原想这篇正面报道会起到弘扬正气、鼓舞人心的作用,岂料几个月过去了,某些群众的反映并非如此,有人私下议论我是什么“吹鼓手”,写报道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等等。我深深感到:批评报道难,正面宣传同样难于上青天。如今的正面宣传,为啥在某些群众中间不吃香呢?我认为,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面宣传之“难”,首先毛病出于我们这些“笔杆子”身上。很长时期以来,我们中间一些朋友,为了某种原因,随意拔高“形象”,写出的稿件脱离了实际生  相似文献   

11.
郑晶 《中国广播》2005,(2):40-41
《小喇叭》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少儿广播节目,自1956年9月开播至今已有49年的历史,“哒滴哒,哒滴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乐曲曾经伴随了共和国几代儿童的成长。如今,当年听着《小喇叭》节目长大的孩子们已经变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每当这熟悉的乐曲声响起的时候,依然能唤起他们童年记忆深处最美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所必需的,记者所追求的,读者所欢迎的。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竞争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之~,是记者自己所以立于记者之林的标志之~.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区别于“你”的显著特点。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范敬宜等人的消息。毛泽东是大家公认的新闻写作大家,他写的消息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再到《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无不以表现重大事件为中心,语言无不简洁明快,内容无不博大精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延安《解…  相似文献   

13.
刘翎 《军事记者》2002,(5):34-35
虽然我国自1995年实行了五天工作制,1999年开始,国务院又通过上移下情的方法,调整了节假日时间,形成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但由于目前我军对部队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即在节假日期间,绝大多数官兵是以在营区中活动为主。而军人又是一个以青年人为主的群体,该年龄段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思想活跃、活泼爱动、不甘寂寞的群体,这些特点显然与军营的管理方式不相协调。因此,部队主官们常常感到最头疼的不是训练任务完不成而是如何安排好假日生活,使之既丰富多采又没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少儿节目”是广播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小喇叭”。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站),都拥有自己的广大听众。“小喇叭”不小。办好这个节目,我觉得应处理好一个“入”与“出”的问题。入:掌握少儿心理特点,用童心与孩子们交朋友教育学讲究“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无疑,“少儿节目”的主要听众对象是少年儿童。这一特性决定我们要像小学教师一样,熟悉和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播”。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儿期心理发展迅速,变化快,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并且有规律地同高层次发展,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初夏,我回农村老家看望母亲。姐姐也来串门,她很健谈,东家长、西家短地说个没完。当说起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的变化时,姐姐说,如今我们种田不用愁,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落谷,小喇叭会喊会教呢。“小喇叭教你种地”!我陡地来了兴趣。一回到县城,我就到县广播电台采访,了解到县  相似文献   

16.
恕海 《出版参考》2011,(10):23-23
金门失利后的分歧 解放海南,是我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渡海作战。那时,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拥有50多艘军舰、40多架飞机,纠集残敌10万之众。而我军一无海军、空军,二无海上作战经验。要使一支对大海完全陌生的陆军在短期内学会一套航海作战本领,打破敌人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其困难可想而知。 早打还是晚打?用木帆船还是购买登陆艇进行渡海作战?  相似文献   

17.
买广播小喇叭要排队来莫斯科前就听说有些东西买时要排队。我们巳经到了近10天,只看到一次排队,是买质量较好价钱便宜衬衫的。今天,我们自己却非排队不可了。原因是,我们近10天到处遇到可以听三套节目的小喇叭。宾馆里漂亮的写字台上除了台灯,再就是这个小喇叭了。有几个倒换开关,每日早晨六点开始,一直可以听到夜里一点。开始曲是“我们祖国多么辽阔  相似文献   

18.
生日这回事     
每年一到年初,我就和个小喇叭似的,四处广播:“生日了嘿生日了嘿。”被骚扰到的人,算是耳根受伤。更有眼睛耳朵一起伤的.是我可怜的家人,因为我索性在家到处贴大头贴:某某生日还有多少多少天——整个一个倒计时.弄得全家人心惊胆战,夜不能寐。这一拨折腾,总要过了生日那天.才偃旗息鼓,然后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拔的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19.
座右铭     
我是一名军校学员,学习、训练之余总爱舞点文、弄点墨。一不小心,在当地报刊上偶见了几篇拙作,由此便有人称“秀才”,有人唤“文人”。最“可恨”的是,巾队领导也如获至宝,委以“队宣传部长”之重任。开始心里一个劲发怵,最终撮着自己的头发根才勉强将脖颈挺直,干就干吧!于是,选了一批“弟子”,开始在文字海洋里游荡。不久,稍稍有些“成果”,自觉不自觉地就令别人看着“高昂”了许多,一些并肩战友也敬而远之了,这是最让我担心出现的事情,也清楚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尽情的使自己暴露笑脸,但总还有很多风言风语由远而近…  相似文献   

20.
金门失利后的分歧 解放海南,是我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渡海作战。那时,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拥有50多艘军舰、40多架飞机,纠集残敌10万之众。而我军一无海军、空军,二无海上作战经验。要使一支对大海完全陌生的陆军在短期内学会一套航海作战本领,打破敌人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其困难可想而知。 早打还是晚打?用木帆船还是购买登陆艇进行渡海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