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舒适乘车环境的追求,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车内PM2.5检测系统,利用光学粉尘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内PM2.5浓度,并加以显示。为车内人员显示车内空气质量,同时为车主提供汽车保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内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汽车车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车内消毒办法、减少车内空气污染途径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约车,共享车的出现即带来了便利又带来了危险因素,每年都会发生车内犯罪行为。例如,滴滴车遇害事件。人们在行驶时也会因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而导致出现交通事故。例如,驾车行驶时发生昏迷。而以上两种情况时有发生。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进行了车内人员安全保障系统的设计研究,车内人员安全保障系统由车内犯罪行为预防系统与驾车健康问题安全保障系统组成。运用并结合生物识别技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车内人员的生命保障,能够有效的提高车内人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张海波 《内江科技》2008,29(2):123-123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追求车内舒适和惬意越来越受到车主的重视,但是因为流水线生产、控制成本等原因,原车音响难以完美重现音乐自身的美感和变化。汽车音响改装成为了车内生活品质改善的首选,而汽车音响改装技巧直接影响改装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文化》2006,(6):19-19
好端端地放入车中的电子产品,竟然“莫名其妙”就发生了爆炸;被反锁在车内的儿童,悲惨地闷死……这样的事故,时有报道,罪魁祸首竟是———车内高温!因此,人们不得不开足空调以减小危险性,可这样不仅耗废汽油,也使车内的空气变得污浊。于是,有发明家说:我要给汽车戴上“太阳帽”  相似文献   

6.
之刚 《科学与文化》2005,(12):10-10
人们都知道.持续的车内噪音会影响驾驶员及乘客的听觉。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又有新发现.当车内的噪音超过90分贝时。竟然还会导致事内人员视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驾车出行。但是因为家长的疏忽大意导致孩子被遗忘在车内的情况屡屡发生。特别是在夏天,如果孩子被遗忘在车内,后果将不堪设想。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树莓派的避免儿童被误锁车内报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传感器的检测、树莓派的判断和执行机构的提醒警示,使驾驶员和路人及时发现被困儿童,保障儿童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在汽车基本上已经成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由于不恰当的使用汽车空调。每年因车内一氧化碳中毒或中毒死亡的事件时有报道。一氧化碳中毒过后人们意识麻痹没有办法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所以设计汽车空调一氧化碳检测防护装置尤为重要。汽车空调一氧化碳检测防护装置在车内一氧化碳超标的情况下一氧化碳报警器报警并通过GSM短信发送模块给驾驶人员手机发送警示信息提示驾驶人员开窗通风,如果在车内人员睡着没人打开车门的情况下,将会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车窗玻璃升降器下降来防止车内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从而拯救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下,私家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高,由之引起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笔者主要针对汽车内空气污染常见类型与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的铁路客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而车内的装备自然也要与国际接轨。由此可见,车内的装饰材料、质量都要有一定的提升。本文简单介绍了车内装饰设计的相关要素,对车内的内饰材料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及传播途径。探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参数选择及校验问题,以高铁线路试验中实测的车内噪声值来检验了车内噪声声压级预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分析了发动机振动、工况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研究了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原因,控制发动机的二阶振动向车体板件的传递,控制主要发声部件的振动,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幼儿在车内被闷死的案件高发,首要原因是幼儿被遗忘在车内,其次是家长独自出去,把幼儿放在车内,或幼儿自己钻进车内后被困住。由于封闭的车内不透风,高温很快会导致幼儿口渴,加上慌乱焦急,身体逐渐脱水,最终导致身体多器官衰竭而亡。一、问题探究幼儿被困车内时,若能自行打开天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以家庭汽车车内温度监测调控作为研究重点、互联网为实现途径,致力于解决夏季车内闷热难耐的实际问题。在深入学习研究制冷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后,结合日常生活设计了一种车温管理平台能实时监测车内温度,远程控制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打开与关闭,从而足不出户提前调节车内环境至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06,(8):42-42
Faztec Optronies宜捷威科技日前发布的行销报告指出,将Polymer Optical Fiber塑料光纤用于汽车电子已成为汽车电子系统发展的新主流,目前,使用于车内通信与车内娱乐视听系统,例如车内电视、车内音响、车内灯具、车内开关的联接线路均陆续改用塑料光纤。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重点论述了专家学者运用ANC技术在车内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最后展望了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21)
某网站发布了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称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主要凶手就是车内异味,一些车主会盲目在车内添加一些香水或者购买空气清新剂等方法去除这些异味,增加了车的使用成本,同时异味不能得到根本的消除,本文探讨车内异味的来源,以及一些低碳环保的除异味的方法,保持车内空气的清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有关车内人员防遗忘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梳理了车内人员防遗忘技术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车内人员防遗忘技术的主要技术分支,对各主要技术分支的申请量进行了统计,并对该领域的重要申请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天窗这一原属于高档车型的选购件也成为许多主流车型的标准配置。 传统天窗能提供更快速的换气功能,更多阳光和新鲜空气,更加良好的车内空气循环以及避免侧窗引起的噪音、灰尘及侧风。但这一切都是在适宜的车外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的,而且传统天窗的技术发展也仅仅停留在天窗开启的便捷性、材质的装饰性上,良好的车内窄气循环则是在被动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交通事故往往在短暂的时间发生,而且出乎意料,因此人们不可能有反应时间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只有靠被动安全装置来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通常被动安全装置有车内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