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所有权能到位,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经营职能分开,建立公司法人财产制度和所有有限责任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达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行委托代理制度下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弊病,很难有效地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引发的“代理问题”。文章在美国旧金山财务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 Mark Latham提出的“监督机构”治理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外部专业监督机构与职业董事制度,试图对现存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3.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温州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取决于特定环境与企业规模边界下的低交易成本.温州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演变趋势是最终从家族制走向股权分散化的公众公司,以社会资本冲淡家族资本,从整体上改变企业的责权利配置.温州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具有变革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小型的家族企业可以不必实行二权分离;近年来,边界模糊的企业联合体组织发展,有再造企业的治理结构的作用,大量的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嫁接移植,障碍较少地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大型家族企业,要积极引导走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同时进行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机制的再造.  相似文献   

4.
现代股份制企业把财产权利分解为终极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从而使得财产所有权能够进入市场交易。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使各自经济利益的界限十分清楚。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要求产权明晰,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委托关系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逆向选择争道德风险承担额外的信息风险。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致使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6.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分离,资产所有权与资本所有权分离给股东带来了委托风险。委托风险是当前形势下损害广大股东利益的主要原因,是阻碍广大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障碍,如何降低、直至消除委托风险是保护现有投资者利益。吸引潜在投资者投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还有两种治理机制可供选择,即教育引导机制和规范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舟山沿海船舶委托经营管理现状,指出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船舶所有者把船舶委托给其它企业经营管理,但是仍然控制了经营权,不符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导致委托管理企业无法真正地经营和管理船舶。  相似文献   

8.
论公司人格     
本文就公司独立人格--有限责任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论证了此制度确立之后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繁荣证券市场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公司独立人格--有限责任制度的负面影响,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公司问题”,从而引进了国外“刺破公司面纱”理论。最终指出,公司人格独立制度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予以绝对的否认。我们可以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之对立性要素因势利导地纳入公司制度内部,使股东与债权人有一定程度上达成权利的相对平衡,从而促进整个公司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委托代理困境以及作为矫正这种困境的管理层收购理论,着重讨论了管理层收购理论在我国实践中产生的变异,并试图对当前的管理层收购政策做出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宋江涛 《华章》2008,(7):3-4
公司董事会制度是伴随着现代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引发了董事会制度的诞生.本文拟对董事会组成以及独立董事问题作一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公司董事会制度合理成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