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江立中是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颇有特色的学之一。本主要依据江立中1980年——2003年论、论论述其楚辞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楚辞学史的角度,先论述了唐代楚辞学中落的主要原因,又分别阐述并肯定了刘知儿以史论骚、柳宗元以哲论骚和李白、杜甫以诗论骚,都是楚辞学史上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诚为宋代以词论骚、元代以曲论骚的先导.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学角度,采用"内证法"同,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儒道兼评"的西汉楚辞学,"推崇儒学"的东汉楚辞学以及触汇众长的王逸<楚辞章句>之评论.结论为:两汉楚辞学评论始终伴随儒道思想的争鸣,实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  相似文献   

4.
汪瑗的《楚辞集解》为明代楚辞学重要著作。从汪瑗的楚辞学存世文献入手,对汪瑗的楚辞学研究方法、楚辞学术史观念和楚辞学研究的语言特色等进行探析。汪瑗广收众说、推陈出新、以史证诗、众学相参,注重楚辞学史的构建和著述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本的编辑,献目录对作品的分类收录以及古代论对体的分类评述等三方面考察,认为赋学与楚辞学自南朝萧梁时期开始分离,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同时,又通过分析楚辞学对骚赋的看法及赋学的“祖骚宗汉”说,认定二学虽分开而并未完全分离,其间自有相关的连结。因此赋学与楚辞学是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门学问,都是中国学批评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江立中是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颇有特色的学者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江立中1980年--2003年论文、论著论述其楚辞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7.
“楚辞”在英国的传播已近200年.1840年以后,多部“楚辞”英译本问世.虽然学界对“楚辞”在英国的翻译、传播、研究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其内容依旧不足.“英国楚辞学”这一概念,是随着“海外楚辞学”的提出而诞生的.在“汉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英国楚辞学”将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姜亮夫、崔富章等学者将繁富的楚辞学著述归为四大类:辑注、音义、考证、论评。其中,"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相比较而言,学界于此类典籍的讨论尤显薄弱。故对宋代以前的十二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之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作一条分缕析的概评,于"楚辞学"研究及楚辞学研究者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周建忠先生《楚辞考论》运用“楚辞研究与楚辞学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将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楚辞及楚辞学研究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其双重的述结构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10.
周秉高教授<楚辞解析>一书,给我们提供了楚辞文本研究的有价值的范本.作者思考的是如何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正确地、系统地表达出来,并加以分析、评论、升华,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并得到启发,所以,该书的重心在于梳理清楚楚辞作品的脉络,即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即使把这本书放在楚辞学研究历史的长度考量,这本书也是有独特内容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楚辞产自楚地,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楚地歌谣的特点的分析,来推测楚地歌谣衍化为楚辞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方面,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将楚辞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切实、更为理性的领域,真正开启了清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关于二者的承继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汉代的楚辞研究中,王选的研究是最为系统和突出的一个,他的《楚辞章句》继承了刘安、司马迁的认识,将楚辞系属于经,附以五经道德仁义、天人合一以及“美刺”等观念.其对楚辞的儒家诠释视角对后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楚辞》代表了楚国的地方文化,《九歌》是根据楚国的民间巫祭歌词改编而成的,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从作品的内在结构来看,《九歌》集中体现了屈原在思维方法上具有观物比类的系统观,服务农业生产的自然观,依托政治的情爱观,阴阳统一的辩证观。  相似文献   

16.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历来对王维诗歌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山水田园诗的阐释,文章从王维诗歌整体创作上探寻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阐述王维诗歌创作"雅"出于《诗》,"丽"出于《骚》,即对"诗骚"传统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王灿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31-133,135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很全面地描述了当时楚地各方面的风俗文化及其特点,其中亦涉及到了饮食方面,因而笔者将以"楚辞"中关于饮食的描写来分析探讨先秦楚地那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明代前期国力逐渐昌盛后,文坛上出现了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台阁体,学者们亦多从教化、治世的角度接受前代儒者的思想。何乔新身处明代前期国力鼎盛之时,他以官方儒者的身份,倡导世人以推洁廉之志而弼成治化,以环丽之词而歌咏太平的态度来接受《楚辞》。他的这种主张亦是明代前期官方舆论风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楚辞学界先后涌现出不少学术成就突出的大家,他们大多提倡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包括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其中采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硕果累累。试对这一历史过程做简要的梳理,以期对新世纪楚辞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人的楚骚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晚唐诗人对屈原和宋玉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他们推尊屈原,学习了屈辞中的比兴寄托手法又有所突破,却更为看重宋玉,因为宋玉的多才、风流和伤感与晚唐诗人的精神状态极为契合。晚唐诗歌总体风貌的形成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