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一、南武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1.民主制订大课间活动计划,全校征集活动内容笔者所在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是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的共同讨论之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全日制城镇小学。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因受学校场地器材及学生数量多的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也感到枯燥乏味,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  相似文献   

3.
<正>大连市中小学特色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大连市政府、市教育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了既有大连市的区域特色,又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  相似文献   

4.
<正>一、上通聆听(一)交流过程1.领导意向:针对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需进行大课间的创编。基本思路:符合我校的特色传统项目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特色、有亮点;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活动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参与兴趣。2.组长反馈:创编篮球健身操;运球、传球、干扰球等单人多人活动形式结合;在集体活动后,开展班级内的小比赛。3.交流小结:确定由音乐组牵头,选取音乐并创编篮球健身操;具体划分班级活动场地。首先,在音乐指挥下先进行熟悉  相似文献   

5.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切实落到实处,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近几年在这方面大胆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供同行参考。一、大课间活动的管理1.成立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  相似文献   

6.
以从化希贤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研究内容,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文章虽然只是该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对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做《阳光大课间实施方案》制订的协调者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校的活动方案。学校要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任组长、各行政主任、级部主任和体育教师为组员的组织机构。建立大课间评价、考勤制度,对大课间活动情况进行适时监督,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忠 《少年体育训练》2011,(Z1):199-200
本文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着眼点,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从态度结构即认知、情感、动机的角度分析了我校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以便总结经验,把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搞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着眼点,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从态度结构即认知、情感、动机的角度分析了我校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以便总结经验,把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搞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大课间活动时,虽然我们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有计划、有检查,但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大课间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以确保活动的质量。针对我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其它兄弟学校活动中的一些不足,本人就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列举,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荔湾区林凤娥小学按照广州市和荔湾区教育局有关"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要求,以篮球项目为依托,传承"以球养德、以球启智、以球会友、以球健体"的篮球文化,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学校以开发校本课程、队伍建设、大课间、特色活动和课余训练等途径探索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从篮球特色创建之路,走向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立足改革,立足创新,不断反思改进,使大课间更好地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让阳光少年在精彩大课间中健康的成长. 一、定时定物,保驾护航,提高实效性 为克服课间时间短,浪费多、锻炼时间与强度无法保障等现状,我校采取整合优化的措施,在上午第二和第三节课之间挤出30分钟作为大课间时间,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安排表.明确了以年级分组、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及体育组牵头、年段长负总责、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机制.制定了班班一特色项目,定点定人看管指导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小学开展大课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对大课间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主要对如何保持大课间的常态化,如何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发挥大课间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老师们认为大课间不应过于追求形式,应注重实效性。但学生兴趣不高,强迫其参与也会影响活动效果,两者如何兼顾,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实践和研究的课题。在2011学年第一学期,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大课间中尝试开展长跑和跳绳活动,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长跑和跳绳活动,研究、探索出既受学生欢迎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活动管理模式,落实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以供学校体育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渝北区鹿山小学是一所新兴的农村中心小学.现有学生431人.教师29人。学校成立两年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确立了“以体育为特色,整体优化”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掘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优势.以体育为突破口.以课间活动改革为切入点,在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正向课间活动逐渐实现整体优化迈进。  相似文献   

15.
周杨 《校园足球》2020,(2):60-61
足球大课间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锻炼体魄、强健身心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有力举措。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活动形式,让足球大课间活动充满趣味、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拥有24个班级的普通高级中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一年多来,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很重视。在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第一天,学校就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誓师大会,会上学校领导重申了大课间活动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我校选送的《一小时体育活动》赫然在列,是厦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此前,该案例已获省教育厅举办的阳光体育运动案例评比一等奖. 我校成立于2004年,多年来致力于体育特色建设,学校提出了"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人人学会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的育人要求,阳光长跑、校园排舞、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课间活动实践中,有许多学校受制于场地狭窄、班级学生多等情况,无形中给大课间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增添了不少困难。因此,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设计,最经济、最合理地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并科学地谋划学校"小天地",高效创设课间"大活动",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更是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里我校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没有起到认真锻炼的作用,更不能从中得到美的陶冶。针对我小学一校两区的特殊性以及班额大、活动场地的限制和活动器材的制约特点,我校体育和音乐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场地的特殊性,创编了符合学生锻炼的音乐素材和大课间活动,把课间活动变成学生喜爱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20.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目的是调节学生情绪,消除大脑疲劳,让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后续课的学习。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实际效果不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11所中学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措施,为进一步更好的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