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邢台县方言中的D变音从读音看,34个韵母中有16个有D变韵,其他的韵母只有相应的藜变独立音尾形式,D变音的声调,不论原来声调是何调值,在D变音中一律变为一个长调;邢台县方言D变音从语法功能来说,大体上相当于北京话的完成体标记"了1"、持续体标记"着"、终点格标记"到"和处所格标记"在"的语法功能。在邢台县方言中,除了用D变音的形式表达上述语法意义外,还有与其并存的两种语法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对现代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应该加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地理类型学、接触演变,研究,加强对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加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类型学研究指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今后研究中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滇南方言的"咯V"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普通话的"V不V"和"V吗"两种格式。"咯是"是"咯V"中最为常见的格式,因此"咯V"语法化为疑问焦点标记,用于表示某种语义格的语词之前,这种语义格就是这个句子的疑问焦点。"咯V"还进一步语法化,失去疑问语义,只标记话轮转换。  相似文献   

4.
江苏东海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呈现出南北方言分化的特征,在分界、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皆具地方特色。东海方言在词法方面有谓词重叠构形手段,在句法方面有特殊的程度标记和话语标记。本文探讨东海方言谓词的重叠构形和特殊的程度标记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类型学理论和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临海方言非谓语前置词"拨"的用法,认为临海方言中的"拨"作为一个多功能语法形式可以作为处置式受事标记、接受者标记和受益者标记,但未像大部分吴语区方言一样进一步虚化为被动标记。通过和北部吴语的比较,发现临海方言被动标记语法化有其自身特点。另外,和非谓语前置词相关的"搭"的表现也和北部吴语区的"搭"有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6.
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来源于处所词,这是吴语和闽语的共同特征.但莆仙方言的这两种体标记来源于处所代词"即、许",而不是方位后缀或动介词,这又不同于吴语与闽语的其他方言.本文先描写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特征,然后结合吴闽语其他八种方言的资料,分析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的语法化序列,从而观察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比较河南固始方言中"叫"字和普通话中使用方法的同异,并着重探讨它们的不同点,例如"叫"字在固始方言中可作为祈使标记、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使用。  相似文献   

8.
高平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高平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多、口语化,积淀着高平方言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许多特点,也积淀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值得研究。文章主要探讨高平方言中四字格俗语的结构方式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9.
方言四字格的大量存在和复杂多样是晋语的词汇特点之一。本文例释属于晋语的陕北神木方言四字格一百六十余条,比较全面地反映其结构、句法、语义和修辞特点。其中不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和能够还原为双音词的AABB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和语义特点,分析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内部差异,并从认知角度对其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山西方言四字格在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在认知上集中体现了“万物是人”和“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同时转喻认知在四字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左云方言属于北方话,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左云方言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词汇——四字格俗语,它由四个字组成,结构相对固定,口语性强,但与成语有根本区别。结构方式上以重叠式、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圪"字式为主,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作为方言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云方言四字格俗语不仅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是研究左云方言全貌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四字格是指形成于东北民间口语中的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的语言片断,在日常交际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极高的使用频率。本文将从结构、修辞以及自身特点的角度对东北方言四字格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9,(1):91-95
以合肥方言四字格为探究对象,主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探究。复合式是合肥方言的四字格词语中最重要的一种构成方式,聚焦合肥方言复合式四字格的结构类型,论述其结构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结构类型对句法功能及语用色彩的影响,同时列举相应的语料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格"是云南方言的一个有特色的词,基于田野调查我们对云南弥勒方言"VP"进行研究。云南弥勒方言"格VP"有一般式与特殊式,特殊的"格VP"问句有"格是VP"、"格有VP"、"格能VP"、"格消VP";弥勒"格VP"问句有两种否定形式,一种是在"格"的后面直接加上否定词来进行否定,另一种是在"格"的特殊句式中来表现;弥勒"格VP"的特指问句是在"格VP"中加入指示代词"那、哪、这"等构成;结合移民史及前贤相关研究我们对弥勒"格VP"的来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语言现象应是由明清时期江淮区的汉族移民将"K+VP"带入云南的。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民歌的腔格形式,源于大别山方言语音的发音及音节组合的因素,由于腔格的作用,形成独具跨文化特征的旋律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构曲方式。安庆民歌的腔格以同度腔格、纯四度腔格和大三度腔格的运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汉语介词有“赋格”的作用。介词“用”所标记的格关系主要有工具格、材料格、方式格三种。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运用变换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对后跟体词性成分NP的介词“用”所标记的三种格关系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湘语邵阳话中,动词“VXVX”式重叠中的X,既可以是持续体标记,也可以是完成体标记,“VXVX”式重叠既有原生重叠,也有由句法结构和话语反复等演变而来的次生重叠,这在汉语方言中是颇有特色的。通过将湖南方言动词“VXVX”式重叠与别的汉语方言进行比较,可以提出一条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蕴含共性:在某种汉语方言中,如果存在由完成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则肯定存在由持续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  相似文献   

18.
乌龙哈尼语的格范畴包括主体格、客体格、邻体格、凭借格、环境格、根由格几个层级系统,细分为施事、当事、领事、受事、客事、结果、与事、同事、基准、工具、从格、依据、原因、目的、位格、向格等几个次类。其中,属格可通过变调来实现,其余则通过后加标记或零形式来标识语法关系和语义角色。格标记的使用不仅受制于句法位置、焦点成分、论元的生命度差值、定指度等因素,还与事件进程相关。有些格标记可标识多种论元角色,这种多功能性特征符合藏缅语族语言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完成体和持续体的标记兼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安庆型,来源于近代汉语的"著";一种是丰县型,来源于近代汉语的"了"。安庆方言的持续体标记"着"兼表完成体是存古现象,而丰县方言完成体标记"喽"兼表持续体是后起现象。丰县方言的"喽"使用频率高、多功能性显著,经常搭配虚词"唻"和"啦"表达相应的体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淮官话洪巢片无为方言反复问句的形式是"格+VP?",属于无倾向的中立问。"格"是疑问副词,显示疑问焦点。对田野调查的口语材料进行描写与分析。讨论了"格"与情态动词、否定词的相对位置,并联系了洪巢片其他方言点进行比较;状语在"格+VP?"句中的位置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