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忻  李恒 《科教文汇》2023,(7):1-10
人才队伍建设对高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人才分类评价对人才潜能的释放具有关键作用。设计先进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系统,对于招引人才、留牢人才、用好人才,创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研究针对西北工业大学人才评价体系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在遵循人才成长、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围绕提升引才质量、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强化教育教学评价、优化准长聘体系和推动国防特色人才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人才分类评价创新体系,为推动西北工业大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体系由5个准则指标、17个一级指标和65个二级指标组成。对于指标的权重赋值,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以冰山模型为基础,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人才类型、评价目的不同划分多元化的评价应用场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简化应用评价体系。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创新创业型;评价目的分类为选拔引进和绩效评估。该研究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人才基于不同评价目的时素质特征需求的多样化,提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人才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区域科技人才服务、特别是广东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以广东的情况为例,分析了当前区域科技人才服务中在科研环境、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流动、评价、激励等)、专家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舆论宣传、健全评价体系、完善资源共享、提供网络服务等多个层面入手,将多种功能多种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劲  杨硕  吴善超 《科学学研究》2023,(6):1096-1105
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人才能力评估已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要前提,现有评估体系缺乏国际视野,难以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了全面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研判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优势与短板,本文基于人才规模、结构和效能等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指数,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测度全球科技人才发展差异及分布动态。结果显示全球科技人才发展非均衡问题突出,且存在明显的区域重叠效应。中国在科技人才规模、结构和效能等维度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但中国“高精尖”人才匮乏,科技人才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提升。中国应从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导向、人才集聚、自主培养与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研人才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科研成果产出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科研育人,为国育才,回归科学研究的精神本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破除“唯论文”等科研人才评价顽瘴痼疾及高职院校单一的职称晋级科研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及科研成果转化率,应从人岗相适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注重成果转化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及科研人才队伍和管理队伍科研素养塑造方面,以“双师型”一线实践带动科研项目拓展,以问题发现和认领的科研合作形式,探索多机构科研协同合作模式,并建立系统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及全过程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科技发展第一资源。为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和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部委出台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274份主要文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探索构建由环境建设、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管理和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四方面组成的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为各级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年科技人才对科技管理类期刊发展的作用,提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协同发展的建议。【方法】以《科学学研究》为例,基于2016—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科技管理类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学研究》学术质量建设模型、青年科技人才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和青年科技人才对《科学学研究》学术质量建设的贡献模型,测算青年科技人才对科技管理类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的贡献率。【结果】2016—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对《科学学研究》学术质量建设的年度贡献率分别为84.901%、83.322%、78.266%、80.031%、76.384%,5年间的总贡献率为81.235%,年均贡献率为80.581%。【结论】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管理类期刊学术质量建设中的贡献较为重要,但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因素日益凸显。因此,科技管理类期刊应构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协同发展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挥科技管理类期刊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特色资政功能,开设有关新兴前沿和科技管理热点问题的资政建言类特色专栏;破除青年科技人才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制约因素,优化...  相似文献   

9.
阮鹏  彭云  黄燕 《科研管理》2008,29(5):138-148
科学的评价科技人才不仅有助于人才的发现和任用,更有助于人才的成长进步。但如何评价一个科技人才?目前尚无科学统一的方案。本文以医学专业人才为例,结合影响因子法、加权平均法、多数据库法、布拉德福定律法、贡献法、同行专家评议法等评价方法,从医学科技人才科技论文、论文被引、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图书专著、发明专利、承担科研课题、学术任职、新药研发等主要科研活动项目出发,提出了定量评价人才的公式、指标,并初步构建了科技人才科技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制特征深度聚焦问题导向人才评价的内涵和存在问题。通过国内各省份“揭榜挂帅”机制中人才评价实践分析、前期研究和专家咨询,形成了“揭榜挂帅”机制视角下团队遴选、揭榜实施、成果应用3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最终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实解决“揭榜挂帅”机制实施过程中人才评价问题提供思路和模式的借鉴,为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提出新的方法,通过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提供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构建科技人才协同创新支持体系模型,以赣南苏区稀土产业调研资料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融资服务、研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待遇、人才评价、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与人才制度、行业人才聚集力、优秀人才保持、成果推广应用以及行业协会的协调、维权和自律机制是促进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在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业强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江西省科技人才发展在总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人才政策和科研投入为人才助力和创新加速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人才招引难、留人难,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人才创新载体、人才生态环境、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江西省现有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科技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就如何加快推进产业与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科技人才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行业特点及其对人才特殊要求出发,建立一套地质科技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加权统计法和AHP方法确定了各级评价因素的权重值,构建了一个评价地质科技人才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某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实际情况,对其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实例测评.  相似文献   

15.
运用负灰色相似关联度模型测算了菲尔兹奖的逆向激励效应。参照菲尔兹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评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原则和让院士等人才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的重要思想,提出了通过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将广大科技人员引入人人研究真问题、争创真价值、追求真贡献之正确轨道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建构更加科学的一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新方法。【方法】在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确定一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复合权重。【结果】经过总结分析确定心理素质、品格素质和专业素质3个一级指标,认知能力、个性特质、适应性能力、价值观、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7个二级指标以及洞察力、责任心、政治素养、敬业精神等28个三级指标。根据复合权重值排序得出:价值观和态度是一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的核心指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的基础指标;心理素质是一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不可忽视的关键指标。【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覆盖范围更广,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更加科学,能为相关部门制定规范的一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方法指导,并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编辑人才职业素质的评定、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和考核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对平凌大堰灌区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方面的12项具有代表性指标进行了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指标权重赋值的特点,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CSTPC数据库中的医学科技期刊为例,首先应用客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或排序选择模型估算出部分非直接赋权的客观评价法的权重,最后再比较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权重的特点.结果发现,不同客观评价方法对相同指标的重要性认识相差较大,因此单纯采用客观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是不可靠的.客观赋权法指标权重结果可以用来修正主观赋权法,同时可以适当消除主观赋权评价时专家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9.
马健 《科学与管理》2011,(5X):25-27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山东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和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但人才结构不合理,由此带来了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为蓝色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必须打造海洋科技人才战略体系,编制发展规划、制定人才目录、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打造海洋科技人才示范基地,形成以项目带动引智、以引智促进项目、以基地聚集人才的良性互动新机制,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基地,完善蓝色经济区研发体系,加快蓝色经济中的产业技术突破和成;彩转化;构建海洋科技人才组织形式,面向“产学研用”组织成立海洋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有关部门和沿海7市海洋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合作机制,统筹推进沿海7市海洋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指标权重赋值的特点,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CSTPC数据库中的医学科技期刊为例,首先应用客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或排序选择模型估算出部分非直接赋权的客观评价法的权重,最后再比较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权重的特点。结果发现,不同客观评价方法对相同指标的重要性认识相差较大,因此单纯采用客观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是不可靠的。客观赋权法指标权重结果可以用来修正主观赋权法,同时可以适当消除主观赋权评价时专家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