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2.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股什么热,新闻界乃至非新闻界评选好新闻,似乎也称得上热门之一。尽管在读者,听(观)众中真正引起强烈反响的好新闻不多。但通过各种渠道“评”出来的“好新闻”却着实不少。不仅有全国好新闻,而且有各省好新闻,地市好新闻,此外还有什么卫生好新闻、法制好新闻,教育好新闻、体育好新闻、科技好新闻、财贸好新闻、企业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4.
好新闻是所有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追求的目标。但要追求好新闻,首先需要确立审视今天中国新闻的恰当观念,然后再进一步追问:好新闻在哪里,好新闻的境界是什么,好新闻的创制路径在何处,好新闻应该追求怎样的目标。在思想观念与方法论观念上,以高屋建瓴的方式回答了这些基本问题,再去探索追求好新闻的具体方法、技巧、措施,也许更有效一些。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报开展评选好新闻的活动,经过群众推荐和编辑部评议,评选出一九七九年十条好新闻。这件事做得好。这对于在报纸上增加真正的纯粹的新闻,特别是短新闻,进一步做好新闻改革,将是一个促进。本刊去年十月,曾发起评选好新闻的工作。几个月来,各新闻单位和广大读者、编辑、记者给本刊来信,积极参加这次评选活动,推荐了一批好新闻。为了善始善终地做好评选工作,我们建议:各个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按照解放军报的办法,评选出自己单位一九七九年的十条好新闻。请将评选的十条好新闻的目录(最好附上原文),在四月底前寄给《新闻战线》编辑部。我们将邀请北京新闻学会和其他有关几个新闻单位,在各报评选的基础上,最后评选出若干篇好新闻。我们热烈希望各新闻单位的同志们给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盼望已久的1980年好新闻,终于在今年9月份评选出来了。当看到北京新闻学会关于1980年《好新闻》一书的征订单,得知要到12月中旬才能出版时,这不能不使人有点失望。去年的好新闻,要等上一年才能和读者见面,我们评选好新闻的进度太慢了,效率太低了! 新闻要快,这恐怕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们不是常常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吗?评选好新闻的目的也就在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更好。1980年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7.
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物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所以,做新闻工作的人必须有好新闻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在新闻实践中不失方向,才能使自己的新闻作品走向新的高度。 新闻作品的成败与新闻意识息息相关。新闻工作者面对众多的新闻事实首先就是对其价值大小的判断,然后就是选择、取舍、加工,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脑子中的新闻意识作指导。对新闻事实价值判断能力的大小,表现出新闻工作者好新闻意识的强弱。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的人士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一定要有好新闻意识。此话千真万确。好新闻意识是好新闻作品的源泉,是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好新闻意识呢?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实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做新闻工作的人脑子中必须有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好新闻出自好题材在构成新闻的诸多因素中,题材是重要的。虽然好题材未必都能出好新闻,但好新闻总是出自好题材。历年的好新闻评选,不管是广播电视界的还是新闻界的,都让我们看到,好新闻大多以题材取胜。  相似文献   

10.
张丽 《传媒》2005,(5):53-54
在新闻报道实践中,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被新闻同仁称为"可遇不可求"的要件,意思是说谁遇到了重大、突发事件就有可能采写出好新闻.其实,在新闻发展史上,无数事实证明重大、突发事件虽然具有好新闻的基础,但重大、突发事件并不完全等于好新闻.更多的好新闻是要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挖掘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第六届全国好新闻评选前夕,有的同行要我谈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评上全国好新闻。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能评上全国好新闻的均有它的特点,如时效问题,主题思想的选择和提炼问题,文章的表述方法和形式问题,等等,可以列出一串特点来;但是,几届全国好新闻评选的实践告诉我,最根本的一条还是新闻价值问题,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条,才有可能写出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2.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13.
当记者就是要采写好新闻,这是每个记者的必备素质。那么,什么新闻才是好新闻,怎么样才能抓到好新闻?  相似文献   

14.
办报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头活水新闻的定义据说有100多种,可谓众说纷纭。就我所见及的而言,除了那些唯心主义的外,其余的虽说法不一,但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一要讲事实,二要求新鲜,三要众所关心。因此,要抓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非到生活中去不可。前辈记者流传至今的好的新闻作品,几乎无一不是他们的亲见亲闻和现场感受。联系实际,深入实际,可以说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会上听到的,书面看到的,也有新闻,但毕竟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工作中大家常常有这样的疑问。好新闻的标准不好确定,主要是因为新闻作品属于应用新闻学范畴,是用主观思维反映客观事实的物化形式。笔者很认同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眼中的好新闻标准: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用一句话说,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  相似文献   

16.
基层记者,譬如地区报纸的驻县记者,常常感叹舞台过于狭小,无缘采写大新闻、好新闻。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基层记者之所以写不出大新闻、好新闻,除了地域限制的因素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内因。身处基层的记者要想写出大新闻、好新闻,关键要提高自身的政冶和业务素质,增强新闻敏感性,提高识别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操守存折     
一位极具新闻敏感的年轻记者,一个有着新闻天赋的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好新闻,稿子写好后不是先给本新闻单位,而是将新闻捅到网上,被兄弟新闻单位的一位记者发现做了一条好新闻。结局并不出人意料:后者得到本报领导的夸奖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前者当然要为轻率的不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快过去了。在将近一年中,各地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比过去多了,其中还有不少好新闻。本刊上期提出评选一九七九年的好新闻,得到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根据有关单位的推荐,本刊这期登了几篇好新闻。我们相信,经过全国性的广泛评选,一定会促进新闻的繁荣,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灿若繁星,呈现在广大读者眼前。新闻是时代的记录。从整个新闻战线上来看,我们的记录还大有改进的必要。每天早上,打开报纸,就常会看到大块文章龙盘虎踞,纯粹的新闻还太少。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短新闻,可是也  相似文献   

20.
一、变革时代,我们用什么确定新闻座标? 1、基层与高层 "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我当记者至今听得最多的"名言"之一。好新闻真的仅仅出自基层吗?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讨论基层有没有好新闻,更不是质疑记者要深人基层,我自己从来都是把深入基层作为新闻采访不可或缺的路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好新闻的坐标能不能这样界定,如此提法会不会误导记者的新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