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毛索 《新闻窗》2009,(3):45-46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热点和难题,做好“两会”报道是党报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各级媒体都将“两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役”来对待,“两会”报道已成为各媒体展示实力与特色的竞技场。以“两会”为契机,各媒体从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手段等方面都不断地在进行创新和突破,亮点频出,而关注民生,追求鲜活生动的“三贴近”风格则成为众多媒体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3.
主流媒体是党和国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本文把主流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作为政府传播执政理念、推动改革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优势,通过创新"两会"报道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马凯 《新闻世界》2013,(5):240-242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博对全国"两会"的报道为例,从内容角度分析媒体微博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及不足,并思考媒体微博报道如何在"规定动作"之外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王丹 《传媒》2014,(11):48-50
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机构的开年重头戏,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样态,新旧媒体展开了一场新的公开角力。笔者通过跟踪和比较的方式,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各家媒体的创新和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新变化:新媒体唱主角新闻报道贵在常变常新,要打破传统"两会"报道的窠臼,实属不  相似文献   

7.
"两会"既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体制,也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标志,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于"两会"的报道,其本身也是民主建设步伐的体现,同样受到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考察、分析1978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提出《人民日报》在民主建设中的媒体角色定位及公众对《人民日报》的媒体期盼。"两会"民主有理由对媒介作更全面的角色期待,《人民日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两会"民主对其更全面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8.
李晨 《报刊之友》2013,(3):39-40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2012年的“两会”报道被赋予了新的特色,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对我国开展各项工作和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对《今晚报》“两会”期间的报纸的研究,分析了《今晚报》作为天津主流纸媒对2012年“两会”报道的特色。《今晚报》围绕很多热点话题,提出很多有亮点的建设性的提议,面对同行竞争,如何更好地“自我展示”,无疑也是国内媒体在两会期间必须面对的一大考题。  相似文献   

9.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媒体报道的一场盛宴。以往关于媒体两会报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主流媒体的报道策略方面,对商业媒体关注颇少,本文试图突破两会报道的既有研究视角,通过对商业网站2012年两会独家报道的分析,探寻其在版面设计、话语表达、报道视角等方面采取的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两会"报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媒体传播功能的发挥,它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两会"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但又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和突破.本文在对"两会"报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析2011年"两会"传播的新特点,指出"两会"报道的"全媒体"运作方式及其新闻话语的政治学修辞和"公民新闻"等特色,同时还认为"两会"报道正在逐渐推动公共新闻的实践和完善,促进媒体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还勾勒了"两会"报道尚待提升的空间,为未来的"两会"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头戏,也是所有媒体的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两报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每年省里的人大、政协"两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两会"的宣传报道,对媒体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宣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两会",是各地级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地电视台全年宣传工作重点。电视媒体究竟应如何做好"两会"宣传报道,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电视人一直热议的话题。个人认为,各地方电视台必须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认真研究解决"两会"报道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看客 《青年记者》2005,(2):58-58
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随着社会政治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及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热情的提高,人们对“两会”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但反观我们媒体对两会的报道,还是停留在前些年的思路上,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的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受众对两会信息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大众传媒,要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用多种新的形式来做出上下都满意的两会报道。  相似文献   

16.
今年解放军报社的两会报道,特刊重拳出击,融媒体全面跟进,突出了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媒体融合改革当了"探路先锋"。记者报道两会,是将创新精神贯穿实践的过程。作为前方报道团队的一员,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但溪流汇成江河,每个人前进一点,整体就可能前进一大步。以下是我有关内容创新和内容创"深"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宣传中,涉及车辆的报道格外多,成为各家媒体的聚焦点,并呈现不少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亮点. 究其原因,我想至少有3条: 1.党中央三令五申严格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又制定了反腐倡廉的"八项新规",而这治理"三公"和"八条新规"都包括"涉车"的内容,紧跟着召开的两会在此方面有何作为,理所当然为众人瞩目. 2.关注民生是这次两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民生问题主体"衣食住行"中"行"就占了四分之一,作为现代社会中的"行",几乎都与交通工具的主角——"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2009年两会新闻战即将打响.本刊特约请一些媒体展现实践基础上的今年两会报道创新思考,并在采访了解基础上,整理出一些媒体今年地方两会报道中的创新、亮点,并总结筛选了各主流媒体以往两会报道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