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7年7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校要把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列入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体育课教学形式。这无疑为新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充分发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强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龙头"的作用,努力做好教育和体育的进一步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如何进一步发展, 如何建立较为妥善的运动员学籍管理体系;如何切实解决“学训矛盾”,按照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建立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普通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立足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实践,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体育特长生培养原则进行阐释,并对北京大学三个层次的运动队发展目标定位,协同配合的学校领导、体育教研部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学籍、训练和生活三个方面的管理策略及解决招生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管理及后勤科研保障等难点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75-278
如何联系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改善其建设中难为的方面并设法满足未来高校运动队的发展需求,同时推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构建普通高校多层运动队模式是一个具有现实和理论价值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探究了普通高校多层运动队的内涵和框架,提出普通高校多层运动队的构建背景、构建方式。建议以体育教学课程为导引,明确普通高校多层运动队发展模式的顶层设计;着重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建立普通高校多层运动队的长效机制;建立综合竞赛平台,调动普通高校多层运动队培养对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大学体育》为个案,建构结合本校课程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内容、方式、评价体系、教材、教学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网络课件等方面整体建设和立体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社会办体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从1985年至今,江西省已先后有10所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而且在全省与之配套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中学已达到56所。如何利用好高校的资源优势,发挥高校在实施国家"奥运战略"和实现江西竞技体育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推进"体教结合"向纵深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从自主建构课程模式出发研究体育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以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大学体育》为个案,建构结合本校课程特色,树立自主创新理念。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内容、方式、评价体系、教材、教学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网络课件等方面整体建设和立体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在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开展科技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促进科技服务在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目前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问题及成功经验,从而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新思路,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进行研究。认为普通高校具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和条件,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和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高校运动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制度、学训管理、体教结合、竞赛制度、教练员水平、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急需解决。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体育运动队,设立体育运动队从根本上可以调动高校大学生的运动意识,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体育运动队的设立也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鼓舞和认可,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参加高校比赛,来为高校争得荣誉,同时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贡献精神和参与精神,使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到提升体育水平的行动中来。虽然现在高校体育运动队在推广的过程当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针对目前的现状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通过分析和应对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高等院校体育运动队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的视角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改善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有明显效果。体育文化的视角探讨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希望给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教育系统逐渐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是实现“体教结合”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设置、项目普及仍然偏低。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选拔、管理、训练、竞赛等方面亦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运动队管理机制和参赛制度,变革教育体制和体育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和教育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8个省市45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效地促进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了大学的素质教育,对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余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230-231
阐述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历程,强调政策是决定全国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风向标.提出净化高校比赛环境,还高校比赛是业余比赛的本来面目.努力把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成我国职业队的孵化器;使之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区分业余与职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逻辑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未来的走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几年,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制约其长足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应当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趋势,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体育发展实际,确立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定位,选择"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此,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以调整"体、教结合"为突破口,鼓励支持多种力量开展培养工作,努力建成符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学校途径向重点依托社会、企业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多元主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体教结合”、“名师导队”等发展战略,为在21世纪初进一步促进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科技服务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科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引起体育管理部门和教练员对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视,为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科学训练效果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问卷调查,分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领导行为、训练比赛满意感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关系,构建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模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