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课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复习要求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懂得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能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特点,正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联系课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文章的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太阳》、《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当前,在阅读教学和考查中,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普遍受到了重视,这是很可喜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分段、概括段意很难。因此,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尖子”,大多数学生得分很少,有的甚至得零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走了过场,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发现有些四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做法很好。 (一)上专题指导课,讲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方法。在专题指导课上,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划分段落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第六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进行段的训练。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作业练习是通过回答问题、抄写短文、按小标题复述和仿写段意等形式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训练。因此,本册期末复习应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分段和概括段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它不仅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也是有益于写作训练的重要步骤,而且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力手段。因此,分段和概括段意是一项需要反复进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相似文献   

5.
第九册阅读重点训练项目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复习时要突出这两个训练项目,组织全册的阅读复习。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一)掌握归纳方法:如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教材中介绍了四种方法。重点讲的是段意归并法。即:认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的大意,再把各段意连起来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其它三种方法是直接摄取法、标题扩展法、抓关键词句及段落提取法。这三种方法都是辅助方法。(二)明确思考步骤:“段意归并法”可分三步思考:分清段落;概括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分段和概括段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它不仅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写作训练的重要步骤,而且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这个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下面结合教材,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分段、概括段意的一些训练方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段落大意指文章中每一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分段基础上,用一句话对某一段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思维训练。 前面已有文章谈到自然段中的句间关系,一个意义段里也多有几层意思,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在三年级的课文里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续关系,了解了构段的这些方式,概括段意也就能根据不同的段落,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供三年学生复习参考。 1、摘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按“总分”或“总分总”方式构成的段落。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或总结句往往可以统领全段大意。因此,用摘句法,取总舍分以作段意既完整又准确。如《松鼠》第一段四个句子按总分关系构成。第一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先总起句:后面三句围绕总起句分别叙述松鼠的眼睛、毛、尾  相似文献   

8.
第一单元 教学主要要求:1.有顺序地看图,有联系地学文,培养观察事物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提高用普通话说与读的水平;3.辨析近义词,恰当运用动词;4.在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概括段意一直是阅读训练中的一大难题。学生分段并不难,难的是概括段意,已经意会了,却不能言传,或者概括出来了,又常常不合要求。我们在学法指导中,对段意概括向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准确地概括段意,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如能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两,就能使他们概括得比较准确和迅速。一、注意文体和表达方式。文体不同,分段的依据不同,因此,概括段意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的段意体现了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因此,用一两句话,指出该段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阶段,也就是该段的段意。例  相似文献   

11.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编者按):意义段的划分与段意概括是文章分析中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段和概括段意,无论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还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都是颇有裨益的。但是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满足于从理论上向学生讲几点...  相似文献   

12.
《挑山工》(第十册第3课)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叙文。教学这篇课文,既可使学生了解文章说明的深刻道理,又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一、从不同角度概括段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师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不必强求一律,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而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段概括段意,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挑山工》一文的分段  相似文献   

13.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段写了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符合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用不完整的句子归纳段意,段意应该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词或词组。后者只能用以编拟文章的提纲或小标题。段意与提纲及小标题共同点——都是对课文内容分段的概括。不同点是:段意是对一段内容的简缩或基本概括;提纲则是用短语对该段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习分段和概括段意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爱迪生》为例,谈淡我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教学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分“逻辑段”。学生通读课文以后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分段方法:一种按写作方法即总分关系分;一种按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分段的能力较强,但归纳段意的能力较差.为了交给学生归纳段意的规律,我概括了五种方法,分述于下.组合法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包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段意学生容易概括: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第二自然段文字较长,可先概括成两个要点:周瑜向诸葛亮提出短期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诸葛  相似文献   

16.
阅读要得法     
能否正确地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是衡量我们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志。培养阅读能力的中心环节就是对讲读课文的学习。即通过老师的“讲”和“导”,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句、段的基础上对课文真正理解,逐步学会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和中心,把所学的知识一点一滴地转化为能力。   一、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   阅读一般分四步:初读,了解大意,理清思路;细读,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精读,归纳中心和写作方法。   二、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的基本规律   分段:一般说,文章中说清楚一件事或一…  相似文献   

17.
现状: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能力缺失。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凋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是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在语文学科原来的“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模式化的分段、概括段意的训练。把阅读教学引向繁琐分析的桎梏中,  相似文献   

18.
分段是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的有效方法,因此,正确地划分段落,概括好文章的段意,就能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分段概括段意上,不能要求整齐划一,教师应当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即勇于求异。因为分段、概括段意不同于解数学题,答案有时也不止一个。由于各人的立足点不同,划分段落的答案也不一致,何况,我们老师对一篇文章的分段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呢?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场雪》这一文时,提了这个问题:“你认为本文分几段合适呢?”问题提出后,班上立即沸腾起来,一位男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认为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是下雪的经过,第二段写下雪后的美景,  相似文献   

19.
概括段意是一种思维训练。我运用以下六条规律,引导学生理清句间层次,抓住概括段意的思维点,效果较好。 一、总分关系意在“总”。 对于那些采取总述与分述或概括与具体叙述的段,要根据总述句或概括句来概括段意。如:《草原》一文中第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一总述句概写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总印象,可从这里入手概括段意。 二、层层深入意在“后”。 有的段中的几层意思,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意义段、概括段意,教材的编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首先给出段意找对应段,接着是按照段意划分段落,然后学生自己分段、概括段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六年制语文第七册10课《李时珍》,在划分意义段上,就是第一次开始“放”的课文。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