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组合题”是指一道物理题目往往由多个物理过程或情景组合而成,就高中物理而言,“组合题”通常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运动组合而成,解决这些问题对应的方法是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等.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课本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牛顿第二定律”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做好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实验装置看似简单,但要做得成功还有一定的难度,要用人工控制两个小车同时停止运动,确实不易,稍有不慎,小车就会冲出长木板撞向定滑轮,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实验中的两个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也影响了学生观察实验的可视效果.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的装置进行改进,具体做法如下.1实验器材 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钧码和砝码;洗衣机排水电磁铁;传感器(型号:GS38—N,感应…  相似文献   

3.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其应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为了深刻理解定律本质,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动力学问题.必须认识清楚“五性”.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分析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的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某个物体求出所受的力.(2)先隔离后整体:先隔离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整体分析,求出物体所受外力或运动情况.下面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能定理是中学物理中基本的功能关系之一.它的内容表述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表达为:∑Fscosα=1/2mv2^2-1/2mv1^2或∑W=△Ek,它表示了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凡是涉及力、位移(或路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类问题,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讨论,都比用牛顿第二定律简便。  相似文献   

6.
李大东 《新高考》2010,(7):24-26
一、电磁感应与运动、力的综合 方法: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1)基本思路: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变化趋向→确定运动过程和最终的稳定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7.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对单个质点适用,对质点组或几个质点的组合体也适用.即使质点组中各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对质点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合=m1a1+m2a2+m3a3+…+mnan此式也称作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8.
一、对教科书“开尔文表述”教学的思考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具体内容请参阅教科书或http://www.pep.com.cn/wlgjcjfzy/index.htm)的编写较以前的相关版本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从探究的角度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其中教科书对开尔文表述的讲解,令学生感到不容易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虽不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但却是难点。高中教科书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方式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表述方式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它是用否定语句表述的,特别是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其中连用了两个否定,并使用了“单一热库”“其他影响”等学生陌生的词语,使学生感到深奥难懂。而使学生感到更加困惑的是:如何利用开尔文表述解释“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作为中学教师,我感到我们不能回避难点,应正视教学实际,找出教学的软肋,探寻其中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武汉市汉阳县第二中学刘成道(43010)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一册81页图3-4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他的上下册课本分别见上册87页或89页),是讲授和演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简明实验方法。它是用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小车在同一时刻发...  相似文献   

10.
牛顿三个定律是高中物理动力学的核心.运用三个定律解答问题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功,我们在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应注意深刻理解,牛顿定律中所指“物体”是指质点而言,这个定律是质点运动的定律,但可从牛顿定律导出刚体、流体等运动定律;在动力学中按照研究问题的方便,参照物的选择是任免的.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参照物不能任意选择.因为牛顿定律不是在任何参照系中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它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快慢的规律.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03-104页表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其数学D3表达式R^3/T^2=k,并指出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开普勒常量.但教材没有给出开普勒常量k的值,也没有说明其值决定于什么.本文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知识,分析k值决定于什么因素,并说明开普勒定律常量在天体问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的一点改进王孟宁(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311811)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第86面,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图1图1中的右图不妥.现把课本第85面~86面关于该实验的有关叙述摘录于下:取两...  相似文献   

13.
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力学中用到,在电磁学中也要用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下面是笔者对2008年高考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福 《中学物理》2012,(7):66-67
高中物理新课程将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规律(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相结合推导出了新的力学规律——动量定理.动量定理虽基于牛顿第二定律,但它的适用条件大大拓宽,远远超出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牛顿三定律集中解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那么定律是怎样层层揭示这个关系,阐述这个规律的呢?下面本人就各个定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惯性定律和惯性是初二物理的重要知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有些同学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谈谈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及联系.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规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加深对惯性定律的理解,同学们对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总”、“或”几个字、词的含义要真正搞清楚.“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总”是说没有例外和从始至终,这就点明了规律性‘“或”不是指有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有的物体保持匀速…  相似文献   

17.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不同阶段代表性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述的比较,对其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力学”和“天上力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他规律和结论,其中有().  相似文献   

20.
动能定理是中学物理中基本的功能关系之一,它的内容表述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表达为W合=ΔEk或W合=1/2mv22-1/2mv21,它表示了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凡是涉及力、位移(或路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类问题,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讨论,只需考虑始末运动状态,无需关注运动过程中的细节变化,故比用牛顿第二定律更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