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整体海外支出和收支平衡状况日益恶化,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通过裁减韩军(至少裁减四个师)节省美国的开支。可是,韩国政府最终只接受至1958年年末裁减韩军两个师并使韩军实现部分现代化的方案。此后,由于冷战意识的影响,大部分美国决策者倾向于反对进一步削减韩军。1960年,韩国民主党政府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由提出至少削减10万韩军的建议。对此,美国予以反对。结果,1960年12月双方达成了削减3万韩军的协议。本文试图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裁减韩军政策的考察,揭示冷战意识与美国对韩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冷战以来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 ,尤其是苏联的卫星国家东欧诸国的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从遏制政策、解放政策到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和平演变政策”,并最终成为美国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艾森豪威尔时期处于美国对东欧政策转变的过渡时期 ,由于处于政策产生的发生阶段 ,政策内容的完善和影响还未进一步展开 ,所以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政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1957-1966年,美国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三届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美国的遏制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冷战背景下美国对加纳的政策遏制了苏联的影响在加纳以及非洲的扩展,维护了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由于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在冷战中成为美苏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美国对中东更加重视,提出了干涉中东国家内部事务、确保美国国家利益的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黎巴嫩危机发生,艾森豪威尔不顾国务卿杜勒斯的反对,出兵黎巴嫩干涉危机。  相似文献   

5.
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美国的国际收支陷入困境,黄金大量外流。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维护美元垄断地位,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国际收入、降低国际支出的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60年11月16日颁布的总统指令,该指令提出了撤回驻外军事人员家属等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的措施。但是,由于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束缚,艾森豪威尔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努力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冷战初期,对伊朗的争夺是美苏冷战斗争的一个焦点。为了让伊朗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成为遏制苏联南下的桥头堡,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除了采取军事、外交、经济策略外,还采用了"第四种选择",即以宣传为主的心理战来实现对伊朗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加之以僵化的冷战意识形态应对复杂的伊朗局势,美国对伊朗心理战只取得了短期和局部的成效,无法取得美国冷战决策者们预期的终极效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借助近年来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文件,对冷战初期美国对伊朗心理战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美国对伊朗的心理战略、实施过程、特点、成效以及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政府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肯尼迪(Kennedy)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政策。肯尼迪政府对非洲的经济援助虽然有积极的意义,但并未能完全突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冷战思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出于对苏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的利益、国内对南非种族问题关注不多和南非国内局势的相对稳定等方面的考虑,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一种既表示不赞成,但又拒绝施压的"中间道路"政策。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中伪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1959-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北约多边力量计划,旨在建立一支美国控制下的北约多边核力量.美国原有的核政策陷入困境是这一计划出台的基本背景,美法关系的恶化是美国最终采纳多边力量计划的促进剂.这一计划,对后来的肯尼迪政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蓝本.  相似文献   

10.
冷战期间,美国为实施对苏联和中国的遏制战略,在远东地区部署了相当数量的核武器装备。艾森豪威尔政府“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出台为美国向包括远东在内的海外军事基地提供核装备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具体部署的决策中,国务院与军方就部署时机等问题展开争论。对于冷战时期地区关系格局的研究来说,美国在远东的核活动史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