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当代农民企业家产生过程及环境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企业家的产生分为当代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农民创业者成为企业家的职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以及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等阶段.农民企业家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竞争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乡镇企业的发展孕育出我国第一批农民企业家.  相似文献   

2.
农村成人教育在"中部崛起"中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崛起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现代新型农民的造就和培养,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成人教育在中部崛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农业的崛起与农村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是"三农"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中部崛起必须把农业崛起作为首要价值目标;中部地区人口众多,而且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这一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只有把巨大的人口负担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部农业的崛起;中部农业崛起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4.
农民企业家是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当前,我国农民教育还停留在帮助农民脱贫的层面,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忽视了对农民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培养.因此,新型的农民教育模式需要树立培养农民企业家的教育目标,建立农民教育与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对接机制,建立以农民企业家成长要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多渠道的农民教育资金体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十六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注目的巨大变变化:城市里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耸天而立,鳞次栉比的的住宅新楼随处可见;农村里,瓦屋代替草屋,楼房取代平房,多年吃不饱的“漏斗户主”们家家粮满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的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必性,农林牧付渔,各业空前兴旺,乡镇企业象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大批涌现出来,拥有雄厚资产的农民企业家,也开始在全国各地崛起.十多年前,人们不敢奢望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现在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有,农村里也日益增多.人们的穿着,也从十余年前的一色“解放绿”,一变而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各式中西装束,金光耀眼的各种首饰,使爱美的妇女们更增美姿…总之,十六年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分析农业私营企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成长的动力和发展路径,论述农业企业家与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关系,并从思想创新、农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农民企业家队伍的培养等方面,阐述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正>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的基础,而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是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几年来的改革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农村社会的市场化,尤其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动,农村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日趋明显,从而产生了与其相应的新的社会调控的急切需求。具体言之,就是要求农村基层组织有效,健康地担当起社会调控(管理)的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行为,抵制和清除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群众文化无疑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了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树人,在造就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工、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必须用和谐文化来凝聚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应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实践的切入点,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所要探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创业型农民企业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创业型农民企业家需要推广当地经济、产品的能力,需要推广新的应用技术、适应当地情况的新生产项目的能力,需要推广自己、使自己被村民和组织认可的能力。培养具备这些能力的农民,需要更新观念,从农民企业家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课程和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转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由"农耕社会"演进为"农工社会",出现了农村社会生产结构非农化,农村劳动力积极向城镇流动,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城乡发展差距依然的现实性特征和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向中小城镇转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边缘地区、弱势经济区日益崛起,关注民生,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的趋势性特征.基于社会的转型,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成人教育将日益受到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多元化;逐步实施农村义务职业教育;积极进行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制度配置和创新;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