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蛇山黄鹤矶头。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奠定了其“文化名楼”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十四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似文献   

3.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按目之所及或题目所示展开景物描写,此为登高写景诗之常法。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四句通过写黄鹤传说描写黄鹤楼,后四句写楼上所见远景,  相似文献   

5.
李白搁笔     
正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看见崔颢的题诗,只好自愧不如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便搁笔不写了。  相似文献   

6.
裴洪印 《语文知识》2002,(12):11-1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被《唐诗三百首》等书列入了七言律诗之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列为七言律诗之首,南宋诗评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校释》181页,1962年版)据《该闻录》载:  相似文献   

7.
盛唐诗人崔颢给后世留下一首不朽之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乃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原址在湖北省武昌市之西长江南岸的黄鹤矶(又称蛇山)上,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历史上屡毁屡修。1985年又在原址附近重新建楼,对外开放。崔颢登楼,孤独寂寞,满腹空愁,遂赋  相似文献   

8.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十分赞赏,后人广泛传诵。李白与崔颢是挚友,他在晚年与崔颢相识后,对崔颢的才华非常赏识,也非常敬重他。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在江夏(今武汉)牛渚矶与崔颢认识后,两人关系十分融洽,遂成莫逆之交。崔颢在这年秋天写下脍炙人口的《黄鹤楼》。崔颢是唐朝著名诗人,汴洲人氏,生长于京城长安(今西安),少年时就胆识过人、才华出众,写…  相似文献   

9.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人士,盛唐诗人,为人性异狷介。早年诗作浮艳轻薄,后曾漫游出塞,诗风因之而大振,多有风骨凛然之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2首。  相似文献   

10.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一诗,气势宏大,脍炙人口,为其后历代诗选所收辑注释。与崔颢同时的诗仙李白登临黄鹤楼看了此诗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泼慨然搁笔。千余年来,《黄鹤楼》一直为人们推崇传诵,历久不衰。这巨大的艺术魅力当来自其高妙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一)崔颁的《黄鹤楼》诗问世一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赏。历代诗评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早在唐代,人们就把崔颢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维并称。如窦(?)(jì,同暨)《述书赋》有注说:“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见《全唐文》卷447)可见崔颢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因此,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就更蜚声诗坛了。南宋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又收载了《黄鹤楼》诗,并记述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大诗人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写  相似文献   

12.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曾以一首《黄鹤楼》诗,使得大诗人李白甘拜下风,以至于发出这样的慨叹。宋人严羽誉其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后人更是推为"七律压卷"之作。全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名片     
湖北·黄鹤楼黄鹤楼耸立于武昌的蛇山之上,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至唐朝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不少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于光绪十年(公元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 (公元 744年 )曾漫游至武汉。当地的文人墨客齐邀李白到黄鹤楼一聚。这次聚会热闹非凡。畅饮之后,李白诗兴大发,但当他举笔欲书时,突然发现墙上已有一首七律,这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罢,连赞“好诗”,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搁笔黄鹤楼  相似文献   

1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诗,全诗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怀古、思乡、忧国之情。全诗煊赫动人,震撼肺腑,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据《唐才子传》载: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李白登此楼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敛手无作而去。大名鼎鼎的诗圣李白,目睹崔颢先题诗于黄鹤楼,便“为之敛手”,如此谦恭,着实令人钦佩。由李白“敛手”想到郭沫若“搁笔”一一荐举书家林散之的事:有一年,郭沫若来到南京,请郭老题字者纷至沓来。但他都一一谢绝了。人们深以为怪,问郭老何故,郭老诚挚地说:“因为南京有林散之在。”寥寥一语,确乎发人深思。诚然,就艺术造诣之深浅、功力之厚薄而言,李白比之于崔颢,沫若比之于散之,当然有过之而无不及,纵然提笔赋诗或挥毫作…  相似文献   

17.
相传在长江的黄鹤矶上,有一座黄鹤楼,三国时代的费文就是在这里乘鹤登仙境的。此楼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常惹得游人墨客诗兴大发。有一年唐代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着黄鹤楼的传说。夕阳西下,近处绿茵覆盖的汉阳城和江心长满萋萋芳草的鹦鹉洲,沉浸在一片霭色之中。淡淡的烟雾从江面袅袅升起。他触景生情,在楼的墙壁上题了一首《黄鹤楼》来抒发自己的乡愁。由于崔颢在当时颇有才名,他的诗更使黄鹤楼声名远播。一天,李白也到黄鹤楼游览。他登上雄伟壮观的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①花草埋幽…  相似文献   

18.
凤凰台赋诗     
此话还得从黄鹤楼说起。仲夏时,正值花红柳绿,崔颢南游武昌,登上了久负盛名的黄鹤楼。脸上微带睡意,朦胧中,晴空万里,白云一片,历历汉阳树,萋萋鹦鹉洲,崔颢感慨万千,赋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第二年,还是这个时候,一群文人墨客,相约登上了黄鹤楼,共聚一堂,谈笑风生。席间正兴,一位骚客提出:“良辰美景,醇洒佳肴,各位何不赋诗助兴!”  相似文献   

19.
黄鹤楼     
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传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此楼始建于公元 223年,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是一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崔颢的千古…  相似文献   

20.
凤凰台诗话     
黄鹤楼我只远远地眺望过,凤凰台我几乎天天出入、日日登临。只是今日的金陵凤凰台已不是李白的凤凰台,好在今日武昌的黄鹤楼也非崔颢的黄鹤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