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大约一半的省级卫视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电视研究》公布的2003年6月22日-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中,《新闻早8点》的收视率为1.45%,《晚间新闻》是1.93%,可见早间新闻也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对于省级卫视来说,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的贴近性不如城市台,在这种条件下,省级台怎样才能办好自己的早间新闻栏目呢?笔者认为栏目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林恩民 《东南传播》2010,(4):117-118
随着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观众生活现代化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电视媒体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电视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在第一时间内认识了解新闻的首选媒体之一。国内的早间电视时段尚待有效开发。由此,剖析成功的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成功案例成为必要。本为以《看东方》为例,从栏目内容、营销、定位、语言四个方面探究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电视早间新闻的主流形态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冬冬  张亚婷 《新闻大学》2012,(4):41-46,84
媒介融合时代,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改变话语形态、创生新闻节目亚形态提供了可能。由于3G技术和微博的成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报道中的融合也日益加深。早间新闻所在时段的特殊性和目标观众的收视特征决定了它获取和传播新闻的过程更需要通过媒介融合寻求突破,在与手机融合的过程中,专属于早间新闻的融入式新闻语态从原有的民生新闻语态中分离出来,并生成了新的新闻栏目亚形态。  相似文献   

4.
苏玉 《新闻世界》2012,(6):68-69
早间新闻可以说是全天时段中,电视受众面对的最早最新的新闻类时段。正是因为早问新闻是伴随着人们对新一天的认知过程,准备过程开始的,因此,伴随性应作为一种理念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得以加强。本文对增强早间新闻“伴随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部分省级电视台以及一些市级台,都开办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收看早间新闻节目,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省级台的早间新闻节目定位不明确,内容雷同率较高,缺少早间特色,竞争力不够。本文对电视早间新闻的特点、分类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定位、形态、板块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其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国内新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早间新闻的发展更是日趋成熟.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央视典型早间新闻<第一时间><朝闻天下>,重点从4个方面,即"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发展观"、"'竞相开放'的'早餐市场"'、"用电视独特的表达形式梳理平面媒体"和"新闻节目并非缺失时尚动感",分析近年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7.
“新闻立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办好新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立台强台的基础和根本。如何办好早间新闻节目,早间新闻主播如何将节目把握好、呈现好、传递好,这一切都对早间新闻主播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内早间时段的电视节目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电视剧类、电影类、新闻类等,相比较之下,国外早间电视节目品种甚多.包括新闻类、儿童类、电影类、音乐类节目。虽然在种类数量上不占优势但非常突出的是,早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有1/4的电视受众更愿意选择新闻节目陪伴早晨时光,可见早间新闻的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9.
早间收视时段一般是指早晨6时至8点半之间这段时间。作为特定的电视早间收视时段,有着自己的特点─—“紧张”、“忙碌”、“期待”。从受众的心理需求考虑,早间时段的这一特点,也对电视早间新闻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电视早间新闻应该能够给受众提供更多最新最有时效的东西。面对这一特点,必然要求电视早间新闻要具备自己的风格─—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灵活多变、结构紧凑。 首先,一天当中,相对于白天和晚上,早晨是紧张和繁忙的时段。 而早间时段被分割,就决定了快节奏的新闻节目才符合早间收视时段的特点以及受众的收视心理和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电视带来了极大冲击,传播内容、渠道、方式等都发生改变,观众信息接收的习惯也正在改变,这些都使得原本就显弱势的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受到的冲击更是明显.本文分析了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存在的同质化明显,栏目特色体现不足;时政新闻为主,新闻策划较少,与新媒体的实质性融合不够,互动性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媒体语境下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的发展要遵循以下路径:抓住地方焦点热点,凸显区域特色;开发能动互动手段,鼓动受众参与;巩固主流收视人群,同时开拓年轻受众市场;借力新媒体,扩大信息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1.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拉开了国内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从此,国内各电视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早间,对早间新闻资源和本时段观众展开了激烈争夺。从中央各频道到省台,甚至不少市级台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例如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早8点》、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时代的受众变化与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东 《传媒》2012,(2):49-50
正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包围。早上通过电视看早间新闻,通过车载电视了解最新资讯;中午外出吃饭用手机聊天、看手机电视;晚上回到家全家一起看电视剧……这也许是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3.
沈阳广播电视台《沈视早报》栏目创播于1999年4月19日,是辽沈地区首个自创的电视早新闻栏目,每天早上6点半到8点播出。13年来,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在辽沈地区同时段电视新闻栏目中名列第一,创造了早间收视奇迹。作为一档早间新闻资讯节目,《沈视早报》以"更新、更快、更全"的新闻信息播报为己任,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节目更新的速度上,强调"快字  相似文献   

14.
央视二套推出的早间大型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已亮相数月,步其后尘的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看东方”也悄然登场,与央视新闻频道的早新闻构成三驾马车,在长三角电视领域形成早间新闻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5.
电视早间新闻类节目的收视地位和影响力,眼下早已走过了存疑阶段,步入稳定的增长期,无论是各档节目的框架与结构有何不同,但新闻、信息、娱乐相结合的节目版式几乎成了早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构成定律,然而呈现的样态即节目的风格形态却仍存在探讨的空  相似文献   

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改版为综合新闻直播节目后,以“追问”取势,拓展了节目内容,创造了早间广播新闻收听高峰。本文从节目选题、广播元素运用、深度报道等方面对《新闻纵横》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探究早间广播新闻的运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褚芸  徐进 《视听界》2010,(4):100-101
专业频率的早间节目为什么“不专业”?原因并不复杂,从听众需求看,广播面对的是普通听众,普通听众最需要知道天气情况、道路交通、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从主持人方面看,将专业新闻做深做透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经济类节目。早间新闻节目要是把“宝”全部押在专业新闻上,闷着头孤芳自赏,难免会曲高和寡。早间板块是全天节目的“龙头”,如果市场占有率过小,难以起到为频率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的作用,进而影响频率的经营。  相似文献   

18.
李茗 《报刊之友》2002,(4):29-30
电视还未普及时,许多人的一天是伴着电台早间时段的新闻广播开始的。那时每期节目的后半部分,总有一档叫做《报纸摘要》的,这也许就是我国现代传媒业发展之初的“媒体互动”——广播从报纸中汲取更多的新闻信息,以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午间新闻是台里各档新闻栏目中重要的一环,它承接早间新闻,连接黄昏、夜间新闻,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连接成一个完整循环的系统,承担起电视台作为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首要职能。从栏目名称看,山东台是《正午时光》,浙江台是《阳光直播室》、湖北台是《午间视野》,陕西台  相似文献   

20.
黄海涛 《声屏世界》2016,(11):25-26
在新媒体竞争态势下,电视早间新闻栏目该如何顺应时代新要求,满足观众新期待,在夹缝中摆脱桎梏、寻求发展,成为不少电视人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媒介变革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了早间电视新闻栏目现阶段遇到的主要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