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鹏 《记者摇篮》2009,(9):30-30
一部电视科普片,虽然是以画面为主,但是,总不能缺少必要的解说词,如果少了必要的解说,这个节目就会成为一个“残废”节目,就会美中不足。着重谈电视科普节目解说词的开头、结尾以及主体部分的撰写。  相似文献   

2.
广播专题节目的开始语(也就是一档节目的前言),其作用不可小看。如果这类节目的开始语只是象新闻节目那样报个内容提要,或者老一套地只报个先播送什么、然后播送什么、最后播送什么,那就嫌过于简单。因为专题节目稿件一般都比较长,听众愿不愿坚持听到底,最初的判断往往在开头的一分钟。感兴趣就听下去,不感兴趣就换合或关机。如果开始语写得死板乏味,通篇套话,就缺少吸引力,会丧失许多听众;反之,如能从听众的心理出发,写得精辟动听,饶有趣味,那就能吸引听众,扩大宣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节目在播出之前,都要先播一个提要,使听众对本次节目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根据提要选择所关心的内容.内容提要,是广播新闻中特有的形式.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因此,如何制作好广播新闻提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广播新闻提要与报纸的标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其相同之处在于向听众和读者共同揭示了一篇新闻的主题和大致内容.一则好的标题或提要,会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或良好的“第一感觉”,起到吸引大家看或听全文内容的效果.然而,报纸标题的明显特点是可以有肩题、主题、副题等三项组成,虚实结合,甚至以虚带实,诱人耐看.而广播提要则以“实式”提要为多,主要是以精练的“实式”文字向听众告知事实.因为广播吹风而过,不像报纸那样可以反复过目.为此,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扬“长”避“短”,就必须让人一听就明.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接受“做客中央台”节目主持人的专访前,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电台的办公大楼。看着中央台紧张忙碌的节目编辑、播音、录制流程,杨崇勇感叹地说:“我是听着中央台广播长大的,我选择听中央台的广播,是因为你们节目的品味吸引了我。你们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甚至《小喇叭》等节目,我都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5.
不论广播新闻,抑或电视新闻,一般都要有节目编辑。新闻节目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组织、编排新闻节日,即:根据节目方针、报道思想和编委会制定的发稿计划,紧紧围绕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听(观)众的实际需要在大量已经编审过的稿件中,精心挑选一次性节日所需要的内容,并且排列次序,写好内容提要,同时还要根据节目审编者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以及节目时间的制约,对某些稿件作综合、修改、压缩等项工作,有时配写应急性言论;在编排《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还要精心摘编报纸稿件,介绍报纸版面等。还有计算字数负责监听,保证安全播出,杜绝差错等。新闻节目编辑的上述工作“看似平常却艰辛”,对于办好新闻节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稿件的复印件,其开头三个字是“本报讯”,显然作者的初衷是为报纸写新闻。报纸上的新闻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接收的,而广播新闻则诉诸人们的听觉。由于接收新闻的器官不同,广播新闻必须顺应人们的听觉习惯。在漏听之后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又如,看报纸时可以边看边查字典,而听广播就不能这样,听广播不像看报纸,必须识字.而广播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受众面比较广。这就向广播新闻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节目,一般先要播送“内容提要”。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听众,这个“提要”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编写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是广播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广播新闻提要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广播新闻提要常常是根据人们谈话的规律和习惯,用简短的语句,适当的停顿、间隔,以及不同的语调来表达内容的,而报纸新闻标题则  相似文献   

8.
广播新闻节目,一般先要播送“内容提要”。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听众,这个“提要”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编写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是广播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广播新闻提要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广播新闻提要常常是根据人们谈话的规律和习  相似文献   

9.
广播专题节目的开始语(就是一档节目的前言),其作用不可小看。如果这类节目的开始只是象新闻节目那样报个内容提要,或者老一套地只报个先播送什么,后播送什么,那  相似文献   

10.
一些编辑在编辑专题节目的开头语与连接语时,总是喜欢用“先请听什么”、“接下来播送什么”、“然后向大家介绍什么”、“最后跟听众谈谈什么”……这样的专题节目开头语与连接语实在是无味道,引不起听  相似文献   

11.
人们把报纸叫“新闻纸”,认为报纸是向人们传播新闻的最快的工具。其实,这完全是旧观念。自从无线电广播诞生以来,报纸这个“新闻纸”就变为“旧闻纸”了。当代,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主要不是靠看报纸,而是靠看电视、听广播了,在我们国家里,电视还不普及,了解国内外大事,大多数人靠听广播,或者说大多数人首先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相似文献   

12.
孔建民 《视听界》2005,(5):24-27
广播节目类似报纸版面。报纸编辑学认为,版面是传达报纸内容的一种手段。同样,对广播来说,“节目”的改进与研究也成为广播界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电台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节目类型进行宣传的,‘节目’是广播宣传不可分割的基本播出单位,‘节目’是传播内容的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这是总结了广播近百年发展史得出的一个结论,科学地概括了“广播节目”在作为大众媒体的广播电台对外传送各种播出内容的诸多环节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对受众的研究与调查,科学地对节目进行分类,是广播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刚搞新闻报道时,启蒙老师告诉我,写新闻要学会掌握多种“武器”。要学会写消息、通讯、小故事,还要学会写言论,甚至连不属新闻管的小小说、散文、诗歌,也要学写。初学写消息时,老师讲要写好导语、背景材料、主体、结尾等,我似乎并没有听明白,写稿时总是找来几张报纸,凡带有“本报讯”字样的稿子,都认真去看,去研究分析,看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然后就比葫芦画瓢,写自己的“消息”。每写一篇都这样去看别人的东西,看得多了,写得多了,就学会了写消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报社和广播电台同是党的新闻机构,因此,发新闻也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列宁曾说过:无线电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在这里,列宁形象地概括了广播作为新闻宣传工具的特点。报纸每天通过文字和图片,同读者见面。报纸发行到读者手中,要经过一段距离。广播则通过无线电波直接把声音传到听众耳边,既不要纸张,又缩短了距离。这“看”和“听”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可听性,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注意,当然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但广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在节目形式上进行适当处理,照般照抄报纸新闻稿的写作、处理方法,就会抹煞广播的特性,降低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可听性,首先应发挥广播新闻节目“声音”的优势,以声取胜,先声夺人。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  相似文献   

16.
录音报道,以实况录音为主,文字的叙述描绘为辅。一篇录音报道,一般的要由两到四个音响构成。只用一个实况音响,音响再好也显得单薄,要是太多了,又会使人厌烦。但不管音响多少,都应把精选出来准备要用的每一个音响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既不能都放在开头,又不能全放在中间或结尾。这就涉及布局,没有一个巧妙的布局,就如同一个人一样,长的再好看,若是畸型,也会大为减色。音响的布局巧妙与否,直接关系着一篇录音报道的成功与失败。巧绘凤头,吸引听众。现在的广播听众基本是在“动中”听广播。所以录音报道的开头就显得格外的  相似文献   

17.
广播节目安排和广播用语,存在着不必要的“划一”现象。中央台有“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各省台也就设“新闻和省报摘要”节目;中央台把“主要内容有”改为“下面请听内容提要”,各地方台也就都仿而行之。更奇怪的是,中央台报播音员姓名时一般用两个字,如:“这次节目是由红云、铁城播送的”,各地方台也就把播音员的名字一律改为两个字。这种形式上的“划一”有什么必要呢!依我看,各地广播电台,完全可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之下,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地方特色,各自办成有独特风格的电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大大众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全国如此,新疆亦然。特别是随着城乡电视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电视以其声像并茂的特有优势,把千千万万受众潮水般地引向了荧屏,使晚间的大块“黄金时间”不再属于广播;而各地、州、市广播电台的陆续建立和自办节目的相继出台,一破新疆台“独家经营”的一统天下,台与台之间的竞争局面自然形成。面对着“早晨听广播,白天读报纸,晚上看电视”的新格局和台与台之间激烈争夺听众的新形式,迫使生活在报纸和电视之间的广播,必须迅速寻求一条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以公司名称出现的广播机构——中国华艺广播公司(CHBC),是一家专门为台湾民众和海外华人提供服务的民营广播媒体,于1991年11月1日开播。“华广”一开播在台湾就引起了较大反响,不少报纸刊登了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广播的消息,有的还发表了评论,听众也很快地喜爱上了“华广”的节目。一年来,共收到来自台湾、大陆及海外华人来信达5万余封,普遍对“华广”的节目给予了较高评价。中国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在“华广”开播一周年前夕,专门邀请了有关领导、专家,在福州举办了“深化节目改革研究会”,听取了“华广”节目改革的体会汇报,并对部分节目进行了认真的听评。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汲取了海峡两岸广播节目的新鲜经验基础上,“华广”敢于大胆创新,深入探索;节目的总体设计起点高,品味也较高;节目的编排精巧,形式新颖多样;总体上看已达到了我国广播节目的一流水准。  相似文献   

20.
杨涛 《视听纵横》2004,(4):112-113
报纸新闻是横向排列,属于平面结构,广播新闻节目是直线排列,属线性结构,“广播是一条线,报纸是一个面”。因此,广播新闻标题在编排中以新闻提要形式出现。读报要先看标题,听广播新闻要先听广播提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