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正常栽培条件下,水稻生殖生长时间的长短变化幅度不大,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则因品种的熟期迟早而变化很大。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性统称为"水稻三性",三者决定着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主要对水稻的光温反应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唐力  陈超  庄道元 《资源科学》2012,34(4):740-748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关于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规定成为焦点问题.本文基于1999年-2009年中国21个水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派生品种豁免制度下原始品种对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并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2009年中国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生产平均遗传贡献仅达0.25,原始品种遗传单一性并未呈逐渐增强趋势,并且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改良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1.6%.因此重视原始创新的创造与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在育种角色分配上,公共部门应着重承担基础研究类原始创新活动,在应用基础类原始创新发展策略上,政府应支持有益于新品种不同生产特性改良的育种研究与保护政策,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Science     
正赤霉素信号传导新机制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Science封面:水稻产量。Science杂志第647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赤霉素信号传导新机制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与合作者通过化学诱变和遗传筛选,从携带"绿色革命"基因sd1的水稻品种93-11中筛选到一个产量性状对氮素响应不敏感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淮北地区光热资源可以满足稻麦一年两熟要求。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每亩可达1350—1400kg和600—800kg,而水稻实际亩产只达到光温潜力的30%左右,小麦可达40%。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受水肥条件影响。本区常年降水量800—1000mm,但季节分配不匀,夏涝往往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春旱、初夏旱常造成小麦减产,影响秋熟作物及时播种和栽插,尤其是水稻育秧和泡田插秧的水源不足,是造成水旱田布局不稳,影响秋熟作物增  相似文献   

5.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北京基因组所/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韩斌课题组,通过与中国水稻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对517份中国水稻地方品种材料进行测序,构建了高密度的水稻单体型图谱(HapMap),并对籼稻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4,(7):21-21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超级杂交稻品种选育的“竞争”中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已成功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将有望扭转近年来中国水稻单产年年下滑的局面。4月17日,在海南省琼海举行的超级稻育种技术论坛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我国在水稻高产理论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初步揭示了水稻超高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奥秘,至今共培育出9个超级水稻新品种,以及10多个超高产杂交稻品种。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介绍,超级稻新品种在过去5年的累计播种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了30%。…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4-314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傅向东研究员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从中国超级稻品种中成功分离出了控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DEP1。DEP1基因会因突变而形成dep1基因。dep1基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得稻穗变密、枝梗数增加、每穗籽粒数增多,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9.
正"我小时候在汕头老家,非常讨厌水稻,每年两季的水稻栽培都很辛苦,水田里又脏又累,恨不得早点逃离农村。后来求学于华南农学院,又分配工作到中国水稻所,再转而去日本留学,在本田工作……虽然逃离了农村,却一直没离开水稻。"林少扬笑着回忆起自己和水稻结缘的过往。在3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他潜心发展水稻育种技术,分别对日本栽培面积最大、米质最好的"越光"品种和中国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第一大主栽品种"空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一直是稻米种业的长期奋斗目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种子呢?随着功能基因组的发展,育种学家提出"品种设计育种",并认为这代表了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从常规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何为未来水稻?这得从水稻育种说起。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主要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  相似文献   

11.
抢救野生稻种质资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培育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保护和利用,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息息相关。根据我们对野生稻集中分布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省区的考察,过去15年野生稻种质资源破坏、损失严重,濒临灭绝边缘,亟待国家采取切实可行的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并加强科学研究,以确保我国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不再丧失,为水稻育种、增产和提高品质提供不可缺少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对水稻耐盐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一个新机制。目前,这一研究的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并将刊登在7月份的这一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河南省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岩  王开泳  闫江虹 《资源科学》2011,33(12):2408-2416
研究以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的1980年-2004年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河南省县域的夏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夏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县市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对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讨论了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有着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且与生产潜力图有着较大的空间差异,各县域的资源利用率也差异显著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夏玉米的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县域之间差异明显,且二者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空间分异规律;②县域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与相应潜力值大体相反的空间分布,即由西向东、从南至北大体增加的趋势,且全省平均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分别为15%、65%,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小麦高产稳产土肥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是由品种特性(内因)及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目前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活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中,光与温主要依靠适应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分、空气、养分则主要靠人们栽培过程中给予供应和调节,它们大多通过土壤对小麦生产发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而在产量上表现不同效果。所以,土、肥、水是小麦生产上首要解决的基本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试论转基因植物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月,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三种巴西转基因大豆的进口证书,由此,我国公开的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达到82个。与此同时,"登海3686"、"中农大236"、"中农大4号"等转基因玉米品种和3种转基因水稻以及Bt转基因棉花品种在我国国内的违规种植呈蔓延趋势。理论研究和实验都表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会对附近的近缘野生种产生遗传层面上的影响,干扰和破坏自然界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可能威胁整个自然生态平衡,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一套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包括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稻米汞含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主要结果如下:遗传率分析结果表明,铅元素含量性状总狭义遗传率最低,以普通直接狭义遗传率为主,说明该性状以种子核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后代籽粒会产生明显分离,故宜采用单柱选择的方法进行改良,可能更宜取得好的结果。选择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铅元素含量性状以普通选择响应为主,采用单粒选择法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 ,把长江上游典型区———四川省彭州市的耕地土壤资源分为3类农业利用亚区 :平原亚区、丘陵台地亚区和山地深丘亚区 ,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该区水稻、小麦、玉米、甘薯和土豆 5种作物的光温潜在产量 ,并根据各区的土壤属性 ,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水稻品种选育的自然生态环境、栽培环境与品种适应性的关系,并探讨了在水稻品种的开发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秀丽  魏红  刘玉芬 《金秋科苑》2009,(18):143-143
小麦产量是由品种特性(内因)及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目前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活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中,光与温主要依靠适应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分、空气、养分则主要靠人们栽培过程中给予供应和调节,它们大多通过土壤对小麦生产发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而在产量上表现不同效果。所以,土、肥、水是小麦生产上首要解决的基本生产条件。本文主要探讨小麦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优质小麦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秀丽  魏红  刘玉芬 《今日科苑》2009,(18):143-143
小麦产量是由品种特性(内因)及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目前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活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中,光与温主要依靠适应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分、空气、养分则主要靠人们栽培过程中给予供应和调节,它们大多通过土壤对小麦生产发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而在产量上表现不同效果。所以,土、肥、水是小麦生产上首要解决的基本生产条件。本文主要探讨小麦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