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鹏 《北京档案》2008,(8):42-43
“先有潭柘,后有幽州”,这是北京人常说的一句话,可见潭柘寺历史的悠久。潭柘寺始建于晋代(265年-316年),原名嘉福寺,后改名龙泉寺、万寿寺、岫云寺等。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所以人们叫它潭柘寺。  相似文献   

2.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老寺庙,座落在宣武区法源寺后街。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李世民为悼念远征高丽的阵亡将士,诏令建寺,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建成,赐名悯忠寺。唐安史之乱时一度改名顺天寺,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寺内曾各建一座砖塔。中和二年(882),寺庙毁于大火,修复后又遭地震,辽咸雍六年(1070)重修后称大悯忠寺。明正统年间寺僧相瑢募金修葺,改名崇福寺。清初,顺治皇帝在寺内设立戒坛。雍正十二年(1733)又再次修建,迎请南京宝华山文海法聚至京传戒,赐额“法源寺”,成为律宗的寺庙。乾隆四十五年(1782)重修竣工后,乾隆皇帝御驾亲临,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  相似文献   

3.
北京建城三千多年,建都800多年。北京寺庙的兴建,有的要比北京建城、建都的时间要早得多。北京俗谚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兴建于晋代。其实,早在它100多年前,今北京密云云峰上,就有了供奉关帝的寺庙。  相似文献   

4.
古都北京风景秀丽,寺庙众多.与北海白塔东西遥相对应的是妙应寺白塔.妙应寺座落在西城阜城门内,由于寺内有一座体形硕大的藏式佛……  相似文献   

5.
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禅宗寺庙,惠能曾在此受戒。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淙淙,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放下着。"  相似文献   

6.
庾莉萍 《湖北档案》2008,(12):33-34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其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开国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钱钧与许世友是同龄人.进少林寺的时候比许世友晚了3年,他们共同在少林寺生活了5年,同一年出的山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人虽在一座寺庙里,却互不相识。长征到达陕北后,两人碰面了闲聊,才发现原来是师出同寺的师兄弟。  相似文献   

7.
朝阳人不知道佑顺寺的很少,而且多数人都知道那是座喇嘛庙.可同样是座喇嘛庙,位于朝阳县胜利乡五家子村的经海寺就不那么有名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你别看经海寺寺小,甚至显得有几分破败,但其引以为豪的镇寺之宝--珍版藏文大藏经足以使其傲视天下众多比经海寺大的寺院.  相似文献   

8.
许明玉 《兰台世界》2017,(22):121-124
明万历十八年(1590),佛教圣地普陀山发生寺僧相讼事件,惊动官府介入调查调解。但对于此次事件,后来历代山志中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立场的记载。梳理历代山志相关记载及著述,进而发现对当事人之一的前寺庙主持真表记载和评价似有偏颇,而山志表述不同的潜在原因或与普陀山宝陀寺与法雨寺两寺之间的竞争相关。  相似文献   

9.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第111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是一段精彩手笔——“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9月,位于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麓的戒台寺中的戒坛殿完成修缮并正式对外迎客,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坛”。所谓的“戒坛”是何意,又为何能称誉“第一”?据传戒台寺为隋唐时所建,当时命名为慧聚寺。明朝宣德九年(1434)重建马鞍山废寺,正统五年(1440)赐名为万寿禅寺。清代又因乾隆皇帝作诗而得名戒台寺。千百年来政权更迭,戒台寺的变化看似仅在名号,但其间却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历史上戒台寺虽几易其名,但俗称一直为“戒坛寺”,可见戒坛之于寺庙的影响力。戒台寺历经千年风雨,有何古今沧桑变幻,寺名变换之间又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张家港市档案馆在全市开展了民间档案资料的专项征集活动,从该市塘桥镇金村金昌寺负责人邹正岳先生处征得一件珍贵的佛像宝印。  相似文献   

13.
贤良寺是清代一座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寺庙,进入人生暮年的李鸿章曾于此地经历了晚清时期的诸多重大事件,并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本文考察了李鸿章此一时期于贤良寺内外的有关事迹,从而揭示出晚清内政外交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相似文献   

14.
对九华山藏经楼佛经保护之谜研究刘振明梁朝玉化城寺是九华山众多寺庙中的一座,始建于756年,重修于1435年。寺中藏经楼内所保存的佛经、档案有:贝叶经二扎,共83叶,叶片正反面均用铁笔刻写梵文7行,字迹清楚,墨色未褪。此经为宋代高僧圆道从古印度归来带回...  相似文献   

15.
李富厚 《北京档案》2011,(10):53-54
古刹及传说和平寺位于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早年,和平寺西侧缓坡上砖塔众多,有六座不同朝代的塔尤显壮观。其中一座塔高约十几层,塔身上半部有彩绘佛像,塔檐形同莲花瓣,民间称其为花塔。花塔庙、花塔村和花塔山皆因花塔而名。  相似文献   

16.
京都书市行     
数年前我虽然曾到过京都买书,但当时行色匆匆,且未遇上书市,所以无甚收获。今年事先得知十月三十日将有书市,专程前去,并有友人泷野邦雄兄作导购,跑了几家书店,所以颇有所得。书市设在京都知恩寺。京都寺庙之多在日本首屈一指,如果想像不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象,只要到京都来一趟便体会得到,随便往那个方向走不上几步,你必定要碰上一座佛寺,或大或小而已。不少佛寺往往有不小的场院,所以书市在其间举行是很正常的,在东京则未见此例。书市上午十时开始,我从东京乘新干线到京都车站是十一时,再赶到书市已将近十二时,好在…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56-56
这不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为了使你领悟一个道理。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地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相似文献   

18.
由人 《新闻三昧》2004,(6):28-28
北京某报5月8日刊载题为《潭戒香火旺盛 5万香客礼佛》的消息说:“长假7天京西著名古刹潭柘寺和戒台寺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由于5月3日正好是阴历3月15日,潭、戒两寺的僧众举行了佛事活动,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两寺接待的游客数量当日达到13000人之多。”笔者认为,这则消息内容是实有其事的,但标题用语是不妥的。消息只是说接待“游客”近5万人。即使5月3日举行佛事活动也只是吸引“游客”13000人前来“参观”。整条消息从未提到“香客”前来“礼佛”。而标题却把这5万游客说成“5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东城王府井大街东侧的帅府胡同,曾有一座寺庙,这就是名而不古的贤良寺。此处原为清怡贤亲王的故邸,雍正十二年(l734)改建为寺。乾隆十二年(1747)由帅府胡同移迁到金鱼胡同南侧重建,寺前为冰渣胡同。贤良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院东西各建一座碑亭。其后为四天王殿、大雄殿,最后院的北侧和东西两侧是二层楼建筑。楼上为佛堂及藏经存放处,楼下为僧众居住的禅堂及会客接待室。大雄殿院的两侧建有客堂等一些配殿及房舍。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十二公里处的上京村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毗卢寺。从外观上看,这座寺庙只是一组低矮的古建筑,灰顶红墙,十分普通。可是,就在这座外观非常一般、规模不大的寺庙内却藏有稀世珍宝──毗卢寺壁画。毗卢寺现存两大殿,前殿为释迦殿,后殿为毗卢殿,两殿均绘有壁画。释迎殿壁画绘制水平一股,在“文革”时期被刷上了一层白粉,许多壁画已模糊不清。毗卢殿壁画绘制水平较高,且比较完整,是保存到现在的屈指可数的古代壁画之一,无论其内容、取材、构图、造型都堪称稀世之作,是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之中不可多得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