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近年来呈多发态势,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认定及赔偿纠纷屡见不鲜。从高校角度看,体育运动伤害通常被认定为一般的运动事故,民事赔偿或司法诉讼程序中的法律适用较混乱。只有理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对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才能在此类事故中进行准确的认定和赔偿,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2.
高校、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或兼职,其性质属青年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培训活动,对我国社会后备劳动力的培养及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实习学生的劳动技能、工作经验、服务期限等虽有异于企业内的普通劳动者,但其身份仍应认定属企业的特殊劳动者。在实习或兼职时受到人身伤害事故应依法认定为工伤,纳入我国工伤保险体系予以保障。人身伤害事故商业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作为学生实习或兼职时人身伤害赔偿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是劳动关系的适格主体,学生的人身损害可认定为工伤,依据工伤赔偿标准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高职院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虽然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但这种义务有时空的限定性,且需依据过错责任原则追究校方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律多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应向劳动者赔偿责任的条款,鲜有涉及劳动者履行职务过程中因自身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规定.劳动者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多大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引发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劳动纠纷等等,在立法上语焉不详,实践中也颇有争议.本文试以某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赚取差价被判赔偿损失一案为例,梳理、评析此类案件的几个常见疑难问题,以期立法者改进,并供劳动法实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从2012年教育部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统保示范项目》出台后,针对实训学生人身伤害处理有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法律和该文件,论述了实训学生人身伤害赔偿规则原则,采取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辅之以过错推定、无过错原则、公平责任为补充的原则,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探讨高职院校赔偿责任的认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赔偿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多。究其根源,在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笔者从"过劳死"基本问题出发,对"过劳死"的定义、产生原因、危害进行简单的阐述,提出关于"过劳死"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包括加强公会以及劳动保障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监督,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心理疏导以及立法部门对于"过劳死"工伤认定标准的细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突发疾病"工伤认定的规定过于僵硬和模糊,导致其在法条理解和法律适用方面存在很大的难点,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亟须解决的法律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理解"突发""48小时"等与道德相冲突、与人性相抵触的规定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要彻底解决"突发疾病"工伤认定的问题,除了灵活运用法律解释、完善相关法律配置之外,还应究其本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短因工死与非因工死的利益差距,形成一套良好的职工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工伤保险的方式赔偿工业事故和职业病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工伤保险无法全面赔偿受伤劳动者损失的现实状况,无疑是有损社会正义的。因此,在目前有些企业社会责任还不是很强、现行法律救济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对工伤保险赔偿不予赔偿的损害部分,应当通过增设用人单位的过错补充责任来弥补劳动者的实际损害,责令用人单位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当然,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工伤事故赔偿采纳替代模式必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也较为常见。本文通过介绍几种主要的适用模式,分析我国适用关系的法律演进,并针对我国立法上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若用人单位在职前、离职后怠于履行对其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义务,则往往使得劳动者何时患有职业病之事实难以确定。因此,需要构建起证明妨碍理论,通过推定工伤成立、举证责任倒置、降低证明标准等法律效果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加快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市场化进程。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倡导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切实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的建构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韩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14-1616
通过案例分析对体育纪律处罚的程序公正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体育纪律处罚应遵守程序公正以保障当事人权利:被中立的仲裁者听证的权利;法律代理的权利;传唤证人的权利;要求说明理由的权利;被告知权;举证责任在体育组织一方.在听证中,听证者身份应独立,听证者应与案件无利害关系,无职能混和.体育组织在选择仲裁员时注重其法律与体育资格,一些体育组织在涉及运动员的听证中规定要有高水平运动经历的人作为仲裁员,以保证运动员权利.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人身伤害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我国现有法律有关人身伤害的规定没有区分一般人身伤害与体育伤害,不能有效解决体育伤害的纠纷,既不利于保护运动员的权益,也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因而分析体育运动伤害的特殊性,根据运动员在运动中造成人身伤害的过错程度,采用不同的原则追究法律责任,可以减少法律纠纷,让运动员减少顾虑,提高全民的运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它普通高校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如何根据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做好这一工作,笔者经初步探讨认为:应建立体育专业性就业市场,增加毕业生实习时间,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为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顺利找到最佳立足点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是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是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区。通过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研究,使学校体育在面对学生伤害事故时,有法可依,也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中,更明确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和义务,依法保障师生双方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向来是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肯定性规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一次对精神损害赔偿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制,这是我国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结合该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及赔偿数额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从司法实践出发,针对司法解释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对体育赛事进行法律调节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所涉及的法律规范,并提出运用法律预防和处理体育赛事纠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感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全新的重要内容,是聋生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在他们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之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尝试研究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于操作中生成,于情境中体验,于合作中强化,于应用中升华,进而优化聋校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是未成年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近年来因频繁发生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引起不少的民事赔偿纠纷。对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司法实践中一直颇有争议。文章通过对学校的法律主体资格、学校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原则的论述,对中小学校园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的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离婚法定条件的探讨贯穿于我国婚姻法发展的整个过程。从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到1980年婚姻法的重新制定,乃至2001年婚姻法的修订,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探索的结论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仍是将离婚法定条件定为感情或婚姻破裂的单一标准。出于完善我国婚姻立法中的法理基础的需要,笔者以为应在我国婚姻立法中确立混合标准的离婚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