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助农短视频是宣传乡村资源、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其能够推动数字化农村的建设,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实践渠道。但是,助农短视频仍存在创作内容模仿性强,缺乏针对乡村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创作、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为改善上述不足,发挥助农短视频的实际作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助农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胜利  刘姣姣 《传媒》2021,(17):38-40
"青耘计划"是一项由新闻媒体联合多方机构共同推出的脱贫攻坚助农行动.本文以中国青年报"青耘计划"为例,介绍和探析新闻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媒体优势开展青年助农行动,借助电商手段使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波 《科技与出版》2021,(6):132-136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三农"出版带来难得的转型机遇.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崛起和成长,逐步优化"三农"读物的用户群结构,他们对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心理励志等方面知识信息的阅读需要,为"三农"出版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面向未来,"三农"出版应从分众化出版、融媒体出版和参与式出版等方面入手,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阅读需求,进而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出版业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4.
赵金刚 《视听》2023,(9):69-72
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做实事、真助农为初衷定位,采取“直播+综艺”带货模式的《希望的田野》《我们在行动》等综艺节目帮助农民解决了部分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在综艺节目助农过程中存在农民发展意识不足、综艺节目价值失焦等问题与风险。对此,可借助全媒体宣传、明确综艺站位与培育再生力量等纾困之道,让助农综艺能够可持续地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郭燕 《新闻战线》2023,(10):74-76
在浙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当下,如何讲好助农故事,是地方主流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杭州日报积极承担媒体责任,积极组织编辑记者下基层,建立有公信力的助农平台,组织实施各种助农公益慈善活动,提升助农报道和服务活动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创新力,走出了一条媒体融合服务“三农”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泉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以“党建+文明创建+业务”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组织引领各支部联创“党员扶贫助农公益行”特色党建项目,共创“四个一助农金扁担”模式,打造融媒体精准扶贫的泉州样本,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媒体的"金扁担"力量。  相似文献   

7.
自2020年以来,农产品直播带货媒介形态呈现“井喷式”发展。以直播带货的方式精准助农,不仅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了想象空间与实践框架,同时也改变和影响了社会环境。本文立足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对农产品直播带货助农的政治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功能、媒介传播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调查等方法,为直播带货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完善方式,探讨农产品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何思颖 《今传媒》2024,(2):11-14
在“三农”题材自媒体短视频(以下简称“三农”短视频)逐渐发展起来后,众多乡村居民通过短视频将现代化的乡村呈现出来,使得网民群体对乡村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在“三农”短视频的影响下,乡村文化氛围逐渐浓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乡村文化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三农”短视频的关注重点、“三农”短视频运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三农”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旨在提高“三农”短视频质量,有效发挥其助农作用。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中国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走好精准脱贫、衔接乡村振兴之路上,出版业不负使命,勇作为、敢担当,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战.文章从精准扶贫的逻辑思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持续扶"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出版人、公益性出版单位、经营性出版企业在扶贫实践中的作为与担当,总结并梳理出版业赋能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提出在"如何持续扶"中仍需再度接力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出版转型成果下沉,坚守并践行出版服务公益精神,继续书写出版扶贫的光辉伟业.  相似文献   

10.
高山 《传媒》2021,(17):75-77
2021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元年.除了持续性的政策帮扶、资金资源注入和人员人才"下乡",更重要的是促进乡村农特产品的"出山入海",让土地上的风物、风味转化到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善用媒体的"发现""发掘""塑造"能力,让"风土记忆"转化为农特产品的"品牌记忆",形成稳定、持续、优质的品牌张力,是乡村振兴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英国通过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得到各方面援助,随后,英国开始不断寻求国力振兴。随着经济的振兴,英国的出版业开始走向"追逐"的发展道路,一直保持着世界文化强国的地位。本文以史密斯网上书店为例,对英国出版业以振兴为目的的追逐式图书发行策略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为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农科频道推出"丰收大中国150分钟融媒体大直播",节目对媒体全方位融合新理念、乡村振兴宣传新模式、农业直播节目新路径、节俭朴素办节目新技术进行了探索,向广大农民观众传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理念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在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乡村振兴叙事方面通过个人化内聚焦视角与编辑式零聚焦视角相结合立体呈现乡村振兴故事;以多文本、碎片化、数据化的新闻叙事表达强化乡村振兴故事传播力;以开放性叙事建构场景化与沉浸化乡村振兴叙事生态,实现了展示乡村建设新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乡村振兴共识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提出,为中国出版业应对"逆全球化"趋势和克服疫情影响提供指引.在"十四五"开端,中国出版业应秉承内激活、外引领的思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为主线,利用和把握"两个市场",在坚守内容本位和价值观导向的同时,以数字智能出版技术为引领,在市场拓展、企业平台化转型、产品体系优化、服务观念转变等多方面进行突围,持续释放国内知识消费市场潜力的同时构建出版"走出去"良性生态,推动中国出版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羽 《传媒》2018,(15):30-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又一个关于农村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让广大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抓手.在新的目标要求下,广电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以广电之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社会振兴、乡村经济振兴?这是广电行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深刻认识并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广电行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广电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化的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显 《视听》2022,(3):7-9
电视媒体作为连接千千万万农户、受众规模庞大的传统媒体,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新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应深入了解当下对农节目面临的转型与升级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融媒体宣传平台上下功夫.同时,应创新思路,打造"媒体+"产业融合链条,体现电视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为电视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突...  相似文献   

17.
陈秋萌 《出版广角》2021,(13):78-80
自2013年《农民日报》创办新闻短评栏目"三农微评"起,该栏目深度聚焦"三农"领域中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基层教育、直播助农等内容,其评论简短有力.该栏目创办7年来,刊发了大量广受好评、传播价值高的稿件,逐步成为《农民日报》的重要新闻评论栏目,不仅丰富了版面内容,还展现了《农民日报》特有的基层视角以及舆论场中"有我在"的态度.《农民日报》"三农微评"栏目无疑是"三农"板块中报纸类新闻短评栏目的佼佼者,其鲜明的评论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评栏目的特征与走势.  相似文献   

18.
周冰冰  周孟杰  曾喆 《视听》2022,(2):22-24
电商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是电子商务在网络扶贫上的全新探索,在推进扶贫工作进展、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助农过程中,政府、市场与媒体组织分别呈现"引导—参与"模式、"扶持—消费"模式与"网络—行动"模式.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下,短视频直播助农仍存在架构失准、监管失效、审核失范等问题,因而需推动政府...  相似文献   

19.
芦猛  刘鸣筝 《东南传播》2021,(10):63-66
中国脱贫攻坚战任务全面完成,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在5G"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乡村振兴更应该借助5G技术的力量.推动5G技术在嵌入农业智慧发展、协同农村基层治理、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在乡村振兴中,5G技术也会促进媒介角色转型,推动媒介朝着服务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博临 《东南传播》2020,(12):45-50
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新闻媒体对农报道的强力支持。"建设性新闻"虽然肇始于西方新闻业,但是其倡导的多项理念均可以在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为优化我国对农报道提供借鉴。本文追溯了"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脉络,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包容性文化传统、中国本土新闻业的"建设性"特点两方面出发,论证了对建设性新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的对农报道,将具体的实际案例与建设性新闻的理念相融合,从"记者干预""以人为本""正能量"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