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政务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政府政务服务平台,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引起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商丘市地方政务新媒体为个案,通过对地方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制约政务新媒体良性传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政府形象塑造、政务信息公开、政务危机公关、舆论引导、网民互动和行政网络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同 《采.写.编》2021,(6):115-116
在互联网环境中,政务新媒体逐渐成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开展交流互动、传播政务信息的重要渠道.而提升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力,对于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功能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提升政务新媒体所具有的影响力为出发点,从政务新媒体宣传推广、受众互动、内容生产与传播以及长效发展机制的构建四个层面,对政务新媒体运营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融合的趋势日益显现,为了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的话题引到特定的方向,同时减少传播阻力,政务新媒体随之诞生,并积极创新议程设置,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宣传与传播。本文将着重探讨政务新媒体在内容的宣传与传播中议程设置机制、特点,及政务新媒体在新时代如何“出圈”。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求真的渴望诉求和政府权威发布的及时性越来越重要。在一个地区内,既包括专业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官方机构媒体,还包括各类政府机构的政务新媒体。为了提高传播效果,为辖区内的官方媒体和政务新媒体建立一个互动的智慧媒体宣传服务平台,实现通稿内容的一键发布、一键撤销;实现辖区内的稿件内容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辖区内大数据共享,内容安全审核服务共享;同时,对官方媒体和政务新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集中监测,实现并加强党对网络媒体的建设、服务、运用、监测和管理的职能,逐步将监管向服务转移,将事后向事前转移,起到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舆论,占领舆论制高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丁利 《中国记者》2018,(3):88-90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在推进政务公开、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政民互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政务传播的新尝试、新应用,在传播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当前政务新媒体发展面临的多重传播困境,并从角色定位、内容建设、参与互动、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做好政务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政务新媒体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提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在第三方平台开设政务新媒体账号,通过此类平台开展新闻宣传、政策咨询、互动交流等政务事务.同时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通过政务新媒体进行咨询留言交流互动,甚至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来办事.本篇对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等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政务新媒体的未...  相似文献   

7.
20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网民数量骤增,不仅使民众获取信息更方便,而且为政府提供了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服务的新渠道和新抓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努力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打造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账号,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今天,我国"政务O2O"时代已经开启,如何充分利用好新形势下互联网这个新媒体,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与真诚沟通,架起政府与民众有效互动的新桥梁,成了媒体和政府的共同责任及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政府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广州公安”“莞香花开”和“广东共青团”的传播行为和特点,发现三个政务微博的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为主,以解释、沟通、引导为目的的内容为数有限,对微博评论的回复率较低.笔者认为,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原有的官民沟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展示的是当前社会政府与民众的一种“微关系”,政务微博是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并积极打造的一个“关系场域”.研究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需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政务微博运营应当利用新媒体特性畅通民众言路,积极营造畅通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晗 《网络传播》2020,(1):82-83
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公安系统开展警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他们一改往日严肃的形象,依托平台账号,回应网民关切,针对社会热点,发出公安好声音,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警务宣传典型案例。宣传矩阵初具规模,重要节点宣传效果再上台阶截至2019年4月,全国公安机关开设各类新媒体账号超过5万个,覆盖粉丝规模过亿,年点击量近千亿,是体量最大、最具规模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如 《东南传播》2016,(3):82-83
"两微一端"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问政、施政的重要平台。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构建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陕西政务新媒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发布理念滞后,舆情导控整体乏力,体制机制不健全,运维投入不足,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等现实困境,对此从运营理念、运维制度、队伍建设和具体操作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崔柳  余汇 《东南传播》2014,(10):116-117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增加,新兴媒体以更活跃、信息传递更快捷、互动性更强等特点,让人们在悄然当中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宣传工作来说,与其融合是不二选择,在当前的宣传模式中,不少高校在新媒体背景下,其宣传模式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没有形成很好的互补;对宣传效果的科学反馈机制没有形成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宣传现状的基础上,从重视目标受众特点、发挥新媒体优势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力图构建起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宣传的立体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晶晶 《青年记者》2016,(29):69-70
网络视频作为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传播样态,受到网民的青睐与喜爱.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加大原创视频内容制作力度,并逐渐涌现出一些具有鲜明特色与个人魅力的主持人.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的崛起,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主持人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角色定位,研究其在新平台中展现出的风格样态.  相似文献   

13.
抖音短片的出现为政务新媒体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隶属政府的抖音短视频能够促进人与人的互联互利.由于二者的融合,产生了双赢的作用.本文在对"政务新媒体"和"抖音短视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务新媒体与抖音短视频深度融合的价值,指出了抖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政务新媒体与抖音融合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中元 《新闻传播》2022,(5):116-118
在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公众不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而且对自身权利和诉求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给政务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台山市为例,并从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入手,首先分析当前新媒体平台应用于政务宣传工作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建立媒体舆论大格局、在汇集分析舆论情况工作中全面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宣传决策机制中...  相似文献   

15.
孙钦泉 《传媒》2019,(8):73-7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在这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下,网民的媒介素养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集中表现在部分网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网络信息甄别能力,新媒体接触和使用能力有限等。其原因主要为部分网民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媒体接触并不充分,网络立法尚不完善以及主流媒体未进行正确引导。为此,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宣传,开设媒介教育课程,扩大网络法律宣传力度,增强意见领袖培养,帮助网民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陈昕瑜 《青年记者》2020,(12):62-63
2019年5月以来,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一些地方政务新媒体出现"关停潮",众多地方政务新媒体账号发布"停更公告",如何看待此轮"关停潮"?地方政务新媒体又该如何突破运维困境?晶报政务新媒体矩阵"阳光号"的融合创新实践,为运维困境中的地方政务新媒体提供了突围困境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13,(5):10-11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政务微信在政府职能部门的运作中悄然兴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正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网络问政新渠道。2013年微信将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和开展政务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国军  王凯 《传媒》2023,(20):51-53
政务服务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突破创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通过两微一端以及社交平台开设了新媒体宣传服务账号,随着政务新媒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政务新媒体平台也成功出圈。文章探讨了政务新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四平警事”政务新媒体的走红路径,提出了政务新媒体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琛 《今传媒》2020,29(3):19-20
在政务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对"淘宝体"话语和"官方体"话语的争议。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视阈,探讨了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问题,从积极意义上阐释了现阶段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对公众与社会的影响,认为政务新媒体传播有助于政府与公众关系优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