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4,23(9):10-12
每一本正式出版物都有封面,而封面上也必定印有书名,书名又有印刷体、手写体之别。印刷体多为仿宋,手写体则较多样,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皆有。也有一些作者自己题写书名,但也有不少作者喜欢请著名学者或书法家题签。封面题签各种各样,如若以儒雅的书法配上多姿多彩的装帧,那也算是锦上添花,别具一格的了。  相似文献   

2.
从图书题签本的不同类型、文化内涵及典藏意义出发,指出图书题签本应当成为图书馆典藏服务的重要品类之一,并就目前图书馆图书题签本的主要来源渠道、典藏与保护中的存在问题,从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角度提出了大力加强图书馆图书题签本典藏与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师堂丛录》是福州著名学人、书法家、藏书家林公武先生继《夜趣斋读书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之后的又一部文集。凝聚着作者数十年间有关读书和书法的思考。全书分“翰墨流芳”“前序后跋”“题记书艺”三辑。既有先生多年的藏书、购书、读书感悟,又有为古今各种书籍所做序跋,还有对各人书法的独特评论与见解。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人借助微博建立了新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网络。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系统调研了档案学人的微博使用情况,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档案学人微博影响力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识别档案学人微博意见领袖,最后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了档案学人的微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5.
一函汇诗词、书法的《长沙百咏》是否价值斐然,我先不作预言和先知,封面题签是文怀沙先生欣然命笔,老人还和李泽厚、易中天、王鲁湘,四大当红名家一一写出分量厚重的序文,支持湖湘后生构思有为、奔波无悔的毅力和精神。编者刘汉辉博士可以说是一名普通市民,久受湖湘文化熏染,依凭"以文立市"的发展战略辑录优秀诗词,彰显古韵沉雄秀雅、今音大气深情的魅力,自屈原伊始降至当代健在者,精选出128首蕴涵湖湘性格的诗词,对长沙作一次史的写真。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的研究集中在档案学人群体、学人档案工作实践和学人档案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文献以二手史料为主,研究对象以个体为主,研究方法以单一学科和内史研究范式为主,尚有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史料搜集整理,加强学人群体研究,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科     
《全国新书目》2008,(11):13-13
书谱注释《书谱》墨迹本为唐代孙过庭撰,传世《书谱》原文经包世臣删定。1976年,沙孟海先生与杭州书画社同仁讨论《书谱》,后即加整理,并经多年研究修订而成。沙注依次对《书谱》内容加以诠释,以助学人识其文、解其义、通其情、合其志,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馆学人博客建设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图书馆学人建立的博客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学人博客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图书馆学人博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档案学人是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脊梁,在档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界定档案学人及专业责任的概念出发,研究了什么是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为什么要强调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以及如何强化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感的问题,以引起档案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促进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人研究、学史研究和学论研究是构成档案学研究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只有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人才是档案学人。研究中国档案学人具有四个意义:对档案学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把对档案学人的研究作为档案学史研究的一个特殊视角;对档案学人的研究能够评估和定位档案学术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档案学人,是打造中国档案学派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档案学人的四个路径,即"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群体研究"和"学术著作评价"。  相似文献   

11.
台湾图书资讯学界注重学人记忆构建.学人记忆构建多发生在学人荣退、寿辰、逝世及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点,其记忆构建方式主要有人物传记、纪念文集与口述历史等多种方式,其中口述历史的方式尤其受到学人的重视.构建学人记忆于学人而言,将是“大时代的小证言”;而于学人社群而言不但留存专业发展的历史文献、补遗个体角度的相关史料,亦有“导人向善、抑恶扬善”的效用.  相似文献   

12.
一本书以马君武、宗白华、陈铨、冯至四位留德学人的个案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德两国历史背景,追寻德国资源对留德学人的影响,研究留德学人在传播德国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寻求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方式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学人正使用微博发布着自己的学术观点,建立起新的学术交流和传播渠道.通过对新浪微博的调查分析,在甄别出我国图书馆学人的微博意见领袖之后,对他们的博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学人微博学术交流的现状和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第二代学人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图书馆学人无论是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还是在发展图书馆事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根据学者对图书馆学人的代际划分,综述第二代学人图书馆学基本理论思想、图书分类思想、图书馆管理思想及其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副教授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去年底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为该书题签,方汉奇教授作序。  相似文献   

16.
皖籍学人与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皖籍学人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卓著贡献。全文第一部分以孙家鼐、胡适、陶行知为代表,论证了皖籍学人在创建近代藏书楼、地方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民间流通图书馆过程中的种种努力;第二部分以洪范五、施廷镛、朱家治、陈东原为代表,列举了皖籍学人在中国现代化图书馆内涵建设中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7.
“学人”是一个既普遍而又专业的称呼,马嘶先生的新著《学人藏书聚散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中,认为:“学人是指那些从读书获得学识,以传承学术文化为职志,并学有所成或学有专长者。可见,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学人”也并非易事,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识积淀的基础便是那些长年累月苦读勤研的书。学人学识与书籍的关系,犹如鱼儿离不开水那样。  相似文献   

18.
第一代图书馆学人是中国图书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对开创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综述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群体形象特征,归纳总结了其活动共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珍贵的藏书,这就是张中行先生题签寄赠的《顺生论》。我能获此书,倒是起因于一位不知名的小偷。  相似文献   

20.
捧获来新夏先生题签赐赠的新随笔集《学不厌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版),端详着老先生的书名手迹,突然就联想起了数年前看到我外公时,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书读千遍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