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融合与提升,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出版(版权)发展论坛"5月28日在哈尔滨举行。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  相似文献   

2.
李新华 《中国编辑》2022,(2):36-39,50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出版融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总结经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和高效行动.笔者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融合发展过程中解决难点与痛点问题的实践经验、"十四五"发展规划对融合发展的设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支持深度融合的系列改革举措,试对以创新发展引领深度融合、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3.
周蔚华  陈丹丹 《科技与出版》2021,(6):前插3,5-16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在中央大力推动和出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出版融合开始向深度扩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阅读、线上培训等成为常态,又加速了出版融合的步伐.2020年出版融合在理论、政策和实践3个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理论研究层面,中国出版融合研究成果数量再创新高,研究热点比较集中;宏观政策层面,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著作权法修订、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纲要等5个重点;产业实践层面,集中在出版融合产品体系革新、全产业解构与升级、商业模式升级、作业模式变革、出版共享平台初步建成、出版"走出去"加快6个方面.此外,作者针对"出版融合"在理论研究、宏观政策和产业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4月的蓉城,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值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川举办之际,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来自全国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齐聚蓉城,参加中国出版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向着新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6至28日,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郑州举办.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已有28年的历史,原称作"全国书市",以图书订货为主.但由于其介乎以订购新书为主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及以版权交易为主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间,且由于图书订购及交易方式的根本变化,其订货功能大不如前,只剩展示出版成果的功能了.  相似文献   

6.
承蒙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和厚爱,值此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隆重举办之际,我们邀请国内新闻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齐聚"塞上湖城"银川,隆重举办中国出版发展论坛。我谨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发展势头猛烈,对传统教育图书出版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教育图书出版行业面临重要的改革与转型形势。【目的】要想在媒介融合与“双减”教育政策的背景下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媒介融合对于出版行业的影响,认清局势并寻求对策。【方法】文章从5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图书出版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教育出版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教育图书出版现状,分析当前教育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人才体系、构建教育图书出版媒介融合运营模式两个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法。【结果】教育图书出版行业必须从人才培养、运营模式改革、选题策划创新。【结论】出版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转型,才能在当前形势下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洁 《出版广角》2018,(6):25-29
2017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全面进入跨界融合新常态,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企业与泛娱乐、泛文化、泛金融进行深度对接,知识付费不断拓宽数字出版领域.经历行业洗牌的自媒体"二八效应"明显,顺势而为的传统媒体需要继续探索转型之道.出版业仍存在图书去库存有待改善、图书价格保护体系亟待建立等问题,已成常态的复合型书店也需考虑如何在转型中坚守书店本质.数字信息技术和跨界融合发展仍是未来行业风向标,新闻出版业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图书全版权运营生态链,继续优化数字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根据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出版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十四五"国家社会经济规划建议,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自身现实,教育出版如何发展成了紧要命题.内容、技术、平台是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铁三角",创意、融合、生态是"铁三角"的价值倍增器.这六个点指引六个向度,指出六条路:内容上释放知识服务能量,创意上提高能量棒效能,技术上发挥5G赋能作用,融合上探索协同之路,平台上...  相似文献   

10.
7月8-10日第五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隆重召开.数字博览会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企业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向业界展示数字出版新成果的平台.本届数博会的主题为"科技与出版融合,转型与创新并举",无论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的致辞,还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的主旨报告,又或是各家单位代表在主论坛、分论坛上的演讲,以及各家参展单位的现场展示,均彰显出2013年数字出版行业的新气象、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承蒙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和厚爱,值此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隆重举办之际,我们邀请国内新闻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齐聚"塞上湖城"银川,隆重举办中国出版发展论坛。我谨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期间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图书出版的选题内容、作者来源、出版速度、出版流程、出版物形式和出版物发行模式,发现经过17年的社会发展,出版业逐渐与技术融合,更好地适应了时代需求.在融合发展思路下,出版业应进一步创新,从业者应转变思想观念,做好顶层设计,深化技术融合,打造核心品牌,建设人才队伍,更好地促进出版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蜀韵书香,悦读天下。2010年4月24日,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春意盎然,花香浓郁的蓉城成都华丽启幕。当天下午,承载着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梦想,寄托着构建全民阅读社会的期盼,中国出版发展论坛在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人,济济一堂,共商中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迈向出版强国目标.文章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背景,立足出版机构与编辑个体两个层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操多个维度,分析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出版逻辑、出版定位、出版视野三个维度,对出版业的使命任务、专业定位、内容供给、能力提升、国际传播、融合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的不平凡的一年,图书出版业饱受冲击,在困境中求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出版业在主题出版、大型出版工程、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以及大众出版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也暴露出了融合发展短板、选题和内容同质化、电商"价格战"泛滥、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作为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4月27日下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聚焦"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主题,倡导"深入文化层面,把握历史高度,开拓宽广视野,服务广大人民"的编辑精神。论坛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和中国编辑杂志社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7.
辛旭东 《编辑学刊》2024,(1):103-10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边界不断扩大,传统出版业亟待转型升级。政策导向、技术加持、市场需求都在驱动出版业务全面深度融合,在线教学的新生态,也为教育出版融合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动力、内核、创新三个维度阐述在线教育视域下的新机遇,以期从内容选择、技术加持、生态构建三个角度为出版机构在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教育出版创新提供路径,促进数字教育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九月中旬的江城武汉,酷暑渐消,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却热度依旧. 9月18日,2015年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刊博会以"新常态、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各类主题活动是今年刊博会的亮点之一.其中既有主题多样的高端论坛、峰会、研讨会、交流会等,又有突出中文期刊200年回顾、互联网+、动漫文化等诸多主题的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9.
6月1日至4日,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宁夏举行。作为融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和倡导全民阅读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盛事,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博会被认为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风向标。书博会期间举办了以"阅读·生活·传承"为主题的中国出版发展论坛,政产学研各界人士热切探讨数字时代阅读的发展方向,积极谋划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繁荣大计。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统出版业:焦虑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业与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新业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如何在媒介融合的冲击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面临挑战与机遇分析,依据媒介与图书出版的互动关系,探讨图书出版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