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广西人民出版社充分发挥党社优势,紧跟中央要求,从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深挖中华优秀文化及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四大方面,为外宣图书的出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宣在我国的对外发展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国际形象、发展国际战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文化外宣对我国的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传播的初心是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主题出版的初心是讲好中国故事.我国外宣主题图书出版在创新中不断前行,要做到内容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普及中国智慧;要进行形式创新,适应微传播、碎片化阅读趋势;要注重国际合作创新,重视借船出海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宣事业才真正开始,外宣图书的翻译和出版开始走出零散化、自发性的发展模式,走上系统译介和出版的轨道.近70年来,我国的外宣图书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出版重点根据国情和国际发展形式有所差异,同时每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关于外宣出版的出发点也有不同,先后表现了我国政府、社会和文化界的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出版形势及国际格局下,作为我国对外宣传重要途径的外宣图书的品牌经营,已经成为众多出版社公认的打造精品外宣图书的基本要素。如何打造外宣畅销书,使之成为一些出版社的荣誉出品,甚至能够超越出版社的其他门类图书呢?本文以国内具有丰富外宣出版经验的几家出版社的产品策划、营销推广的过程为例证,详尽说明外宣图书从项目的规划、形成,到品牌的营销、推广,是如何"大火熬出好滋味",成就畅销外宣图书的。  相似文献   

6.
对外传播(或外宣)是我国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任务主要由外宣媒体承担(包括单一外宣媒体和综合媒体的对外部、国际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增强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要求.中央级媒体据此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设定"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目标.这使对外传播开始由外宣媒体的孤军奋战转变为集优势兵力于一体的协同作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建构国际公共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图书出版国际传播的人才建设为着力点,以具体图书出版为事例,从外交人员、驻外文化机构和海内外汉学研究者等多个视角介绍图书出版在对外交往中的贡献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世界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外宣工作提出“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对国际传播工作不断作出新指示。郑州报业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站稳国家外宣大局,立足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际传播理念,以地方主流媒体的角色承担国际传播职责。自2021年5月深耕主流海外社媒平台以来,郑州报业集团对外传播融媒体中心已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开设海外社媒账号,自然覆盖量超6.8亿,亲切地向世界传递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有力地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李国辉  薛创  边振虎 《传媒》2024,(2):62-6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本文从构建外宣传播体系、打造外宣传播矩阵、创作外宣文艺精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建好外宣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以敦煌实践为例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外宣编译无论是作为翻译还是国际传播都应重视受众意识.外宣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以及不同的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删、编辑、重组、加工等方式对原文进行编译,以契合受众认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隽 《新闻战线》2023,(5):60-62
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地方化和地方传播国际化正相向而行,地方外宣在促进跨国、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以“人”为纽带,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以“物”为媒介,增强国际传播共情力;以大视角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以小切口增强国际传播引导力,是地域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2.
刘燕飞 《青年记者》2016,(14):126-127
在各种信息和浅层文化的获取非常便捷的现代社会,文化类旅游图书若要生存发展,就要在文化深度上努力,体现出图书区别于其他媒介的优势:传播文化和彰显理性精神,如此,图书才值得购买和收藏,以备不时翻看. 文化类旅游图书应突出内涵优势 (一)实用类旅游图书的生命力在于提供有效信息 旅游类图书种类丰富,例如除了文化类,还有信息类,提供各种有效、实用信息,这类图书的发展方向是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针对美国学生自助出游编写的‘Let's Go’系列图书……每年都会有数百位大学生到欧洲各地进行自助出游,在旅游结束后将旅途中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作为下一期‘Let's Go’内容……实用性和时效性让此系列图书在美国旅游图书中脱颖而出,十分畅销.”①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中文教育图书的海外出版与传播是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构成.文章以美国亚马逊图书网站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考察了国际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的出版与影响力状况,并对受众反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市场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需要推出更多优秀的对外图书.文章梳理我国图书"走出去"现状,剖析优秀对外图书稀缺的主要原因,并以传播"中国声音"的先行者林语堂的代表作《苏东坡传》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16.
连小童 《今传媒》2016,(12):51-52
"内外有别"原则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经典原则之一,长期以来在外宣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今,"内外有别"原则受到传播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改革契机."内外有别"原则应由传统的外宣范式转化为跨文化传播范式,注重"外外有别""传者有别",以文化为传播的重点途径,以实效性为根本检验标准,继续指导我国的对外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外宣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外宣工作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做了大量"先行先试"的探索,表现为:凸显区域传播特点,讲求有效传播策略;主动出击"走出去",大胆开放"请进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挑战,以进取的姿态取人之长.本文对广东外宣的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BIBF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透过城市文化来传达中国对国际的文化沟通,在完成出版"走出去"的任务之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办方应当提高北京城市文化对活动的影响,并赋予BIBF更多、更高的国际文化传播的涵义。  相似文献   

19.
郭新华  赵翔 《传媒》2021,(20):59-61,63
"第六声"(Sixth Tone)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澎湃新闻推出的一款外宣新媒体产品,通过国际化团队运营,在全球化语境及国际传播场域聚焦中国普通人的日常,运用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渠道,引导国际社会以平和的眼光关注现代化进程下的中国发展.这种"小而美"的中国表达传播策略,不仅区别于新华社、人民网等常用的宏观叙事,也有别于BBC、CNN等西方媒体先入为主的刻板报道,为我国媒体的对外宣传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认为县级图书馆要承担图书业务技术示范功能、图书寄存等业务功能、文化交流传播功能和文化旅游休闲功能,今后的功能具有文献资源交流的双向性和多向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