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播的声音有瞬时性,一经播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如果受众没听懂或忽略了节目中的某些内容,除非在节目重播时有目的地查询,否则无法弥补。而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是广播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元素,如何在有限的节目时段内有效地传递信息,最关键的一点是主持人的语言要“俗”。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主持人不再以单一的声音形象面对受众,而应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形象迈向新时代。全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不再是循规蹈矩的播报员,而是最快的信息收集者、传播者和评论员;全媒体时代的广播主持人形象由单一媒介的话语代言人演变成多维的活生生的形象代言人;全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应加强受众认同和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与城市的经济环境相比较,农村经济起点较低。但这起点低恰恰又说明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大、见效快,却因缺乏世人关注而成为投资者的盲点。因此,瞄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受众需求市场,瞄准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文化消费市场,启动广播业的“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有声传播工程,在增加广播业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法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普及性传播份额前提下,要努力提高传播服务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价值报偿。  相似文献   

4.
县级广播电视台处在基层,面对的受众绝大部分是农民。农民对节目的认可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影响该台的形象。而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也因此成了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言艺术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用有声语言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也是用具有个性化的有声语言来赢得观众和听众的,所以,主持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受众一听就知道是谁主持的节目,就象听不同的歌星演唱一样。  相似文献   

6.
李菲 《中国广播》2014,(6):74-76
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也日益提升。如何打造一档适合农民听众的法制节目,塑造一位农民喜爱的主持人成为媒体人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受众定位、主持人的塑造等分析农村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如何为农民做好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资讯节目的受众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扩大成为农民以及所有和农业相关的人,这就需要主持人根据受众的变化进行重新定位。农业资讯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农民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应该在语言风格方面有所转变,更应该彰显个性化的传播魅力,增强创造性,成为农业资讯节目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闻罡 《新闻世界》2013,(3):30-32
作为受众群体最为庞大的农村广播媒体,要充分发挥其全面推广与传播“三农”政策,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必须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农村广播主持人。农村广播主持人要内强素质,外练本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宣传工作,必须具备准确鲜明的对衣服务意识、较高的政治素养与敏锐的辨别能力、丰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朴实无华的主持人形象、较高的节目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闻罡 《新闻世界》2011,(10):113-114
农村广播是党和国家宣传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舆论主阵地。了解"三农",强化综合素养,精心搭建与听众沟通交流之平台,是农村广播主持人应当始终追求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陈虹 《新闻界》2006,(5):96-97,62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服饰、坐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联系。与受众取得更好的沟通。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成为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9亿多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消费环境、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相对而言,电视媒体比报纸、广播、网络等其它媒体更容易让农民朋友所接受。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电视在农村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农民钟情于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电视新闻节目、专题节目、娱乐节目和农业科技资讯有较强烈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会更加丰富,不论是从争取农村受众群体的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电视传媒都应该创造性地通过喜闻乐见的节目,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2.
付清文 《新闻窗》2012,(4):111-112
广播的播音员是广播媒体创作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电传媒的形象代表和品牌代表,广播形象的最终体现者即是广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广播者。广播者是通过声音与受众交流和沟通的,虽然广播者的“形象”不如电视者那样直观可视,但在受众的心中广播者是有“形象”的,是受众通过收听节目,通过播音员的声音联想到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不仅仅只是声音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内、外在形象的完美、和谐统  相似文献   

13.
听众是广播的主人。广播如果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广播的意义。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成为听众的知心朋友,把自己放在与听众平等的位置上,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古槐树下》是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惟一的农村节目,几年来,由于心系农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听率。我作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在实践中有不少体会。  相似文献   

14.
陈虹 《新闻界》2006,(5):96-97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服饰、坐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联系,与受众取得更好的沟通。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成为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策略。然而,目前我们的主持人还大多局限于一种静态传播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电视的优势。许多主持人面对镜头,手足无措,两眼…  相似文献   

15.
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宣传报道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对农宣传报道呢?笔者以为,要切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情为方向,坚持"三贴近",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办出地域特色,适合当地受众口味,满足当地群众需求。1.拓宽服务面是搞好对农宣传的潜力所在首先是宣传内容的拓宽,做到政策性与经济性并重,大力传播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帮助农民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大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在节目改革中不断加大了力度,进行了形式、内容、技巧方方面面的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广播情感类直播板块节目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任何一档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来看也是节目的名片。因此,广播情感类节目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则更高,主持人本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节目的品牌,尤其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与受众之间能否顺畅的沟通,决定能否拉近受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并树立起节目的品牌。因此,作为一名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如何在情感类节目中得到受众的青睐,其语言表现力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7.
李鹏 《视听界》2005,(6):60-61
广播投诉类节目由于其互动交流性强,可充分体现语言传播功能,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主持人在节目中塑造怎样的人格形象,关系到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向和效果,是广播节目从业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一、人格形象存在的缺憾广播投诉类节目与广播投诉类节目主持人从内容到形式高度统一,人格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主持人节目中,当节目风格与主持风格发生矛盾时,往往会有两种风格“不搭调”的情况出现。如何使两者协调一致是广大广播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主持人节目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主持人节目要求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这是由受众需求和节目内容所决定的。其一、主持人节目传播是为了使受众接受信息,不同的受众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对节目有不同的需求和心理亲近性,这就要求广播工作者必须细分受众群,在设计不同主持人节目时要认真考虑主要收听群的心理和听觉规律,这样才能吸引并稳定收听队伍。比如《对农村广…  相似文献   

19.
陈晓露 《视听界》2013,(2):106-108
作为南通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城市日历》的主持人,我深知,主持人的形象就是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颦一笑都应该是节目特有的,这样一来,他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关于该节目的代名词。民生新闻主持人怎样塑造受众喜爱的屏幕形象并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延长受众的审美疲劳视点?一言以蔽之:本色。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农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战略。县级广播电台宣传推广农业科技。有自身的优势。在广大的农村,广播与农民的关系很密切。东台农村有近30万只广播喇叭,深入到每个家庭,被农民称之为“永远不走的农技员”。东台人民广播电台一直重视农业科技宣传,专门开办了《农业科技》节目,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兴教育、受教育,加快科教兴农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